文章解析

cháng

朝代:唐作者:白居易浏览量:2
cháng
zhòu
jiā
cān
duǎn
zhāo
shuì
chūn
lái
qǐn
shí
jiān
suī
lǎo
yóu
yǒu
wèi
lín
táng
fāng
jǐng
yuán
shēng
yōu
zhì
ài
shuǐ
duō
zhào
zhōu
huā
sǎo
xìng
yǎn
xià
bìng
qiě
xiàng
zūn
qián
zuì
shēn
wài
yán
rén
jiān
běn
shì

译文

白昼变得漫长,白天便多吃一些餐食,夜晚时间缩短,早上还能多睡一会儿懒觉。春天里,在睡眠和饮食这些日常琐事中,虽然自己已年老,但依然能感受到生活的趣味。来到树林池塘边,能欣赏到芬芳美丽的景色,在曲折的园林小径中,处处都透着清幽的情致。因为喜爱水,便常常划船游玩,因为怜惜花朵,即便是落花满地也舍不得清扫。幸好眼下身体没有什么病痛,姑且在酒杯前一醉方休。身外的功名利禄等事情哪里值得多说,人间本来就没有什么烦忧之事。

逐句剖析

"日长昼加餐":白昼变得漫长,白天便多吃一些餐食,

"夜短朝余睡":夜晚时间缩短,早上还能多睡一会儿懒觉。

"春来寝食间":春天里,在睡眠和饮食这些日常琐事中,

"虽老犹有味":虽然自己已年老,但依然能感受到生活的趣味。

"林塘得芳景":来到树林池塘边,能欣赏到芬芳美丽的景色,

"园曲生幽致":在曲折的园林小径中,处处都透着清幽的情致。

"爱水多棹舟":因为喜爱水,便常常划船游玩,

"惜花不扫地":因为怜惜花朵,即便是落花满地也舍不得清扫。

"幸无眼下病":幸好眼下身体没有什么病痛,

"且向樽前醉":姑且在酒杯前一醉方休。

# 樽:一作“尊”。

"身外何足言":身外的功名利禄等事情哪里值得多说,

"人间本无事":人间本来就没有什么烦忧之事。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日长》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之手。该诗运用白描、借景抒情等写作手法生动勾勒出夏日里自在悠闲的氛围,让人仿若看到诗人沉浸其中,将身外烦恼抛诸脑后。尤其是“身外何足言,人间本无事”这两句,尽显潇洒飘逸之感。在当下,人们常引用这两句诗来劝解他人放下世俗的纷扰羁绊。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闲适诗。诗中描绘夏日里的悠然自得,沉浸其中,尘世烦恼皆抛诸脑后。“身外何足言,人间本无事”这两句,满含超凡脱俗、潇洒出尘的独特意韵。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林塘得芳景,园曲生幽致”,通过描写林塘的美好景色和园中小径的幽致,借眼前之景抒发对这种宁静美好春日生活的喜爱之情。直抒胸臆:“身外何足言,人间本无事”,直接表达自己对身外之事的看法,体现出豁达乐观的情怀,点明主题。白描:诗中用简洁质朴的语言描绘生活场景,如“日长昼加餐,夜短朝余睡。春来寝食间,虽老犹有味”,直白地写出白昼变长后饮食、睡眠的日常状态,没有过多修饰,却生动展现了生活的本真。

3. 分段赏析

前四句:“日长昼加餐,夜短朝余睡。春来寝食间,虽老犹有味。”从日常生活的饮食和睡眠说起,展现春天到来后生活节奏的微妙变化,以及自己对这种变化的感受,为后文描写春日生活的美好做铺垫。中间四句:“林塘得芳景,园曲生幽致。爱水多棹舟,惜花不扫地。”描绘春日景色和自己的行为,突出对春天美景的喜爱和珍惜,展现悠闲惬意的生活画面。后四句:“幸无眼下病,且向樽前醉。身外何足言,人间本无事。”由景及情,表达庆幸自己健康,要享受生活,进一步升华主题,表达豁达的生活态度。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韩愈《古风》

下一篇:唐·李商隐《微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