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áo
luò

朝代:明作者:刘基浏览量:3
yáo
luò
jiāng
tiān
cǎn
huáng
yún
bái
huò
dōng
西
lián
shǔ
dāng
rén
nài
hán
xiàng
yǎo
yǎo
yáng
jiā
kuò
máng
máng
qiū
shuǐ
dào
tián
xiāo
hún
guī
shuāi
chù
chù
yān
chén
fèi

译文

江边草木凋零,天气凄冷惨淡,野外枯黄的草木与天上的白云交错,让人分不清东西方向。可怜那饥饿的老鼠竟对着人直立起来,无奈寒鸦对着行客声声悲啼。遥远的夕阳下,芦苇荡显得格外开阔,茫茫秋水中,稻田低伏在水面上。在这令人伤感的境地,我这衰弱多病之身该归向何处。所到之处,只见烟尘弥漫,战鼓与军鼙声沸腾不息。

逐句剖析

"摇落江天气惨凄":江边草木凋零,天气凄冷惨淡,

"野黄云白惑东西":野外枯黄的草木与天上的白云交错,让人分不清东西方向。

"可怜饥鼠当人立":可怜那饥饿的老鼠竟对着人直立起来,

"无奈寒鸦向客啼":无奈寒鸦对着行客声声悲啼。

# 奈:一作柰。

"杳杳夕阳葭浦阔":遥远的夕阳下,芦苇荡显得格外开阔,

"茫茫秋水稻田低":茫茫秋水中,稻田低伏在水面上。

"销魂何地归衰疾":在这令人伤感的境地,我这衰弱多病之身该归向何处。

"触处烟尘沸鼓鼙":所到之处,只见烟尘弥漫,战鼓与军鼙声沸腾不息。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摇落》是元末明初诗人刘基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以深秋江景为背景,通过描绘凄惨的天气、荒凉的景象以及战乱中百姓的苦难,首联以“摇落江天”起兴,奠定惨淡基调;颔联借饥鼠、寒鸦等意象,展现战乱中的荒凉;颈联通过夕阳、葭浦、秋水、稻田等景致,进一步渲染萧瑟氛围;尾联直抒胸臆,表达归隐不得、忧国忧民的悲愤。全诗风格沉郁,情感真挚,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动荡、民生疾苦的深切忧虑与悲愤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明初诗文三大家”之一

刘基(1311~1375),元末明初文学家、政治家、书法家。字伯温,号犂眉公,浙江青田(今属文成)人。元末进士,曾任江西高安县丞、江浙儒学副提举、处州总管府判,不久弃官隐居。明朝时应召,拜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后因与左丞相胡惟庸交恶,被胡所谮,赐归乡里。追谥文成。刘基与高启、宋濂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他的作品前期多表现人民苦难,抒发报国拯民之志;后期多歌颂承平和叹老伤怀。其诗风格沉郁顿挫,不事绮靡。词作结集为《写情集》,以抒情言志为主,表达济世拯民的情怀。写景状物、摹山范水之作较少。散文成就在明初与宋濂并称,以寓言体散文最为出色,风格古朴浑厚。主要作品有诗《感怀三十一首》,寓言杂文集《郁离子》《卖柑者言》等。著有《覆瓿集》《写情集》《犁眉公集》等,后皆被收入《诚意伯文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摇落江天气惨凄,野黄云白惑东西”,开篇便营造出压抑、凄凉的氛围。“摇落”一词,既点明时令为深秋,草木凋零,又暗示着世事的衰败。“气惨凄”直抒胸臆,将内心的悲苦融入这萧瑟的江天之中。“野黄云白惑东西”,黄云与白雾交织,遮天蔽日,让人迷失方向,这不仅是自然景象的描写,更象征着诗人在乱世中的迷茫与无助。颔联“可怜饥鼠当人立,无柰寒鸦向客啼”,运用白描手法,刻画了令人触目惊心的画面。饥鼠竟能像人一样站立,可见其饥饿之甚;寒鸦对着诗人哀啼,更增添了几分凄凉。这两句通过对动物悲惨状态的描写,侧面反映出战乱给百姓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同情。颈联“杳杳夕阳葭浦阔,茫茫秋水稻田低”,诗人将目光投向远方,描绘了夕阳下的葭浦和秋水中的稻田。夕阳余晖洒在广阔的葭浦上,秋水漫过低矮的稻田,画面虽美却透着无尽的荒凉,进一步渲染了深秋的萧瑟与寂寥,也暗示了国家命运的飘摇不定。尾联“销魂何地归衰疾,触处烟尘沸鼓鼙”,诗人直抒胸臆,感慨自己年老多病,归隐无地,而眼前处处战火纷飞,鼓鼙沸天。这既是对个人命运的悲叹,更是对国家动荡的深切忧虑,将全诗的情感推向了高潮。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明·刘基《题太公钓渭图》

下一篇:明·王醇《残漏》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