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tài
gōng
diào
wèi

朝代:明作者:刘基浏览量:3
xuán
shì
qún
hān
huáng
diào
shí
yún
kàn
guì
liú
shuǐ
dàn
méi
ǒu
​​yìng​​
fēi
xióng
zhào
zūn
wéi
zhě
shī
xuān
cháng
yǒu
qiān
zǎi
rén

译文

奢华的宫室里,一群人正在纵情饮酒作乐,而姜太公正独自在璜溪垂钓。把世间的富贵看作如浮云一般,清澈的流水映衬着他淡泊宁静的面容。偶然间应验了“非熊兆”,被尊奉为帝王之师。高官厚禄好像本来就为他所拥有,千百年来,一直引发人们的追思。

逐句剖析

"璇室群酣夜":奢华的宫室里,一群人正在纵情饮酒作乐,

# 璇室:美玉装饰的房子。此处指商纣王的荒淫奢靡。

"璜溪独钓时":而姜太公正独自在璜溪垂钓。

# 璜溪:在今宝鸡市渭水之滨。相传太公望在此垂钓而得璜玉,故又称璜溪。

"浮云看富贵":把世间的富贵看作如浮云一般,

# 浮云看富贵:轻视富贵之意。

"流水澹须眉":清澈的流水映衬着他淡泊宁静的面容。

# 澹:一作淡。

"偶应非熊兆":偶然间应验了“非熊兆”,

# 偶应非熊兆:相传周文王将出猎,使人占卜曰:“将大获,非熊非罴,天遣汝师以佐昌。”果然出猎时遇吕尚于渭水之滨。本句意为偶然间应合了文王非熊的梦兆。

"尊为帝者师":被尊奉为帝王之师。

"轩裳如固有":高官厚禄好像本来就为他所拥有,

# 轩裳如固有:轩为车,裳为衣。轩裳指卿大夫所用的车与衣。本句说当太公官高位贵时,又像本来就拥有它们一样。

"千载起人思":千百年来,一直引发人们的追思。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题太公钓渭图》是明代诗人刘基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通过反思姜太公在璜溪独钓及与周文王的君臣际遇,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忧思与对明君的渴望。作者借题画之际,运用触画生情、托物寄兴的手法,将自身怀才不遇的忧思融入其中。开篇先写纣王与元顺帝的荒淫无道,与姜太公的独钓形成鲜明对比;接着描述姜太公独钓时的心境,表明自己与之相似的心态;最后借姜太公遇文王的典故,抒发自己渴望得遇明主、建功立业的壮志。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巧妙地将主观心志寄寓于客观描述之中,既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又体现了其不屈的济世抱负。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明初诗文三大家”之一

刘基(1311~1375),元末明初文学家、政治家、书法家。字伯温,号犂眉公,浙江青田(今属文成)人。元末进士,曾任江西高安县丞、江浙儒学副提举、处州总管府判,不久弃官隐居。明朝时应召,拜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后因与左丞相胡惟庸交恶,被胡所谮,赐归乡里。追谥文成。刘基与高启、宋濂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他的作品前期多表现人民苦难,抒发报国拯民之志;后期多歌颂承平和叹老伤怀。其诗风格沉郁顿挫,不事绮靡。词作结集为《写情集》,以抒情言志为主,表达济世拯民的情怀。写景状物、摹山范水之作较少。散文成就在明初与宋濂并称,以寓言体散文最为出色,风格古朴浑厚。主要作品有诗《感怀三十一首》,寓言杂文集《郁离子》《卖柑者言》等。著有《覆瓿集》《写情集》《犁眉公集》等,后皆被收入《诚意伯文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题画诗。借鉴赏《太公钓渭图》,以姜太公的经历为依托,托物寄兴,表达了诗人怀命世之才而不遇的忧思,以及期待如姜太公般得遇明主以施展抱负的心志。

2. 写作手法

借古讽今:第一句“璇室群酣夜”,看似在写纣王和妲己在鹿台好酒淫乐的“酒池肉林”场面,而实质却是淋漓尽致地鞭策元顺帝与亲信大臣等在宫中的“相与亵狎”、“丑声秽行”丑行。巧妙地将历史与现实联系起来,达到批判现实的目的。托物言志:作者以姜太公自喻,通过描写姜太公在璜溪独钓时“浮云看富贵,流水澹须眉”的心境,来表明自己过“草野自屏”生活的心态,即像姜太公一样拥有淡如水的君子情怀,等待明君出现以实现自己的抱负。用典:“偶应非熊兆,尊为帝者师”这一句,巧用了“姜太公遇周文王”的典故。典故原意是,周文王将要前往渭水打猎,临行前卜卦,卦辞显示在渭阳打猎将大有收获,所获之人“非龙非彲,非虎非罴,兆得公侯。天遣汝师以之佐昌”,后来周文王果然在渭水边遇到了正在垂钓的太公,与之交谈后大悦,邀其同车回西岐并拜为老师。在诗中,作者以典故中的姜太公自比,姜太公怀才不遇却终遇明主成就大业,作者借此表达自己同样怀才不遇,渴望能像姜太公一样遇到明君,从而实现自己抱负的强烈情感。

3. 分段赏析

第一句“璇室群酣夜”,表面描绘的是商纣王与妲己于鹿台沉溺于“酒池肉林”般的奢靡狂欢之景。商纣王生性好酒淫乐,残忍无道,为博妲己欢心,在摘星楼前大摆宴席,设酒池肉林,让男女裸体嬉戏追逐,尽显荒淫无度。而作者笔锋一转,实则借此影射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及其亲信大臣在宫中的丑恶行径。据《元史·列传·第九十二》记载,元顺帝挑选采女编排十六天魔舞,与诸位弟弟及亲信在御前肆意亵狎,甚至男女赤裸相处,毫无廉耻,还将所处之室命名为“皆即兀该”,意为事事无碍,君臣公然宣淫,群僧也能随意出入宫中,毫无禁忌。在已选择“草野自屏”的作者眼中,二者的荒淫堕落如出一辙。此句不仅深刻批判了腐朽的统治者,也为引出下文姜太公的“璜溪独钓”埋下伏笔。第二句“璜溪独钓时”,刻画了姜太公在商朝未遇明主时,在璜溪过着寒微垂钓生活的画面。姜太公垂钓并非单纯为鱼,而是在磨砺心性,默默观察天下局势,等待那个能助他一展宏图的贤君出现。作者在此处巧妙地将自己的经历与姜太公相联系。彼时作者怀着“命世”大志踏入元王朝仕途,却屡遭打击,无奈之下弃官回乡,过上了“草野自屏”的日子,这与姜太公的境遇极为相似。基于此,作者自然对姜太公垂钓时的心境感同身受。“浮云看富贵,流水澹须眉”进一步深入描绘姜太公的心境。姜太公视富贵如浮云,心境如同清澈的流水般淡泊,尽显君子淡如水的高尚情怀。而这也正是作者自身心境的写照,他以姜太公为榜样,表明自己在“草野自屏”生活中,同样拥有这份超脱与淡然。在中国历史长河中,拥有“济世”之才且心怀淡泊的人,往往能成就非凡功业,作者对姜太公的这种情怀深感认同,也为引出其命运转折做好铺垫。“偶应非熊兆,尊为帝者师”引用了广为人知的“姜太公遇周文王”典故。据《六韬·文师》记载,周文王准备前往渭水打猎,事先占卜,卦辞显示在渭水之阳将有重大收获,所获之人并非寻常之物,而是能辅佐自己成就霸业的公侯。后来周文王果然在渭水边遇见垂钓的姜太公,一番交谈后,被其渊博学识折服,遂邀姜太公同车返回西岐,并尊其为师。姜太公与周文王的这段君臣佳话,正是作者梦寐以求的。这一典故的运用,强烈地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惆怅与渴望得遇明主的急切心情。“轩裳如固有,千载起人思”,作者思索着姜太公若命中注定成就功业,这必然会引发后人长久的思考。作者借此表达自己的心声:倘若能如姜太公般遇到贤明君主,建立不世之功,想必也会在千年之后,引发人们的深深思索。至此,作者即便历经挫折,却始终坚守“济世”远大志向的形象跃然纸上,他以姜太公式的君子情怀,探寻着属于自己的机遇与人生价值。

4. 作品点评

元明交替之际,刘基诗文以深沉意蕴独树一帜。其凄恻激愤的经典多为乐府诗,借乐府抒发对时代乱象的愤懑和对苍生的悲悯。而五言律诗《题〈太公钓渭图〉》则不同,它见证刘基人生转折,标志他对元王朝幻想破灭。诗中刘基以姜太公自比,姜太公璜溪独钓终遇明主成就大业,刘基历经仕途波折看清元王朝腐朽后,也如姜太公般,隐忍观察局势,寻觅能施展抱负、实现济世理想的明主与时机,在历史中找寻自身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明·王恭《望秋月》

下一篇:明·刘基《摇落》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