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王阁榭水中央":梁王的亭阁台榭在水中央,
# 阁榭:指以轩敞为特点的亭阁台榭一类建筑物。,梁王:朱瞻垍,生于明永乐九年(1411年)岁次辛卯六月十七日,是仁宗昭皇帝朱高炽十子中的第九子,母恭肃贵妃郭氏。永乐二十二年十月十一日册封为梁王。
"乌鹊双星带五潢":喜鹊虽双星带着五星。
# 五潢:又名“五车”。共有五星,位于毕宿东北。在今御夫座。,乌鹊:指喜鹊。
"跨海虹桥三十里":跨越大海虹桥三十里,
"广寒宫殿夜飘香":月宫的晚上充满了香气。
# 广寒宫:即月球,月亮所在处,亦即月宫。
“明朝三大才子”之一
杨慎(1488~1559),明代文学家、学者。字用修,号升庵,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正德状元及第,授官翰林院修撰。因“大礼议”事件被杖责罢官,谪戍云南永昌卫。卒于戍所,追谥文献。杨慎学识广博,与解缙、徐渭有“明朝三大才子”之称。工诗文,善词曲。他的诗歌多取法六朝,风格秀美秾丽,推崇含蓄蕴藉,于明代独立门户。王世贞称杨慎为“词家功臣”,认为升庵词“好用六朝丽事,似近而远”。其散曲富有才情,俊逸华丽。代表作品有《江陵别内》《春兴》《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等。著有《升庵集》,另有杂著《升庵外集》,又有词曲《升庵长短句》《陶情乐府》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关于中秋的诗。此诗借梁王阁榭、喜鹊等意象,以比拟之笔,抒发了抚今追昔的情怀。
2. 写作手法
拟人:“乌鹊双星带五潢”它将“乌鹊双星”拟人化,赋予其“携带”的动作,仿佛星星像人一样“带着”五潢在天空中运行。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沉醉与热爱,以及在逆境中对诗意生活的追寻与坚守。比喻: “跨海虹桥三十里”以“虹桥”比喻横跨滇池的海埂长堤,将实景的桥梁比作彩虹,既突出其绵延三十里的壮观,又赋予其色彩与形态的动感。
3. 分段赏析
“梁王阁榭水中央”首句点明梁王阁榭的地理位置,位于水中央。“水中央”三字营造出一种隔绝尘世、宛如仙境的氛围,阁榭仿佛是碧波环绕中的琼楼玉宇,给人以超凡脱俗之感。此句虽未直接描绘阁榭的华丽,却通过位置的独特性,暗示其宛如仙境般的优美与神秘,为全诗奠定了奇幻瑰丽的基调。“乌鹊双星带五潢”这句引入天文意象,"乌鹊双星"可能指牛郎织女星,“五潢”是古代星官名,属毕宿,共五星。诗人将天上的星宿与人间的景象相结合,描绘出夜空中乌鹊双星带着五潢星闪耀的画面。通过对星宿的罗列与组合,展现出夜空的璀璨绚烂,丰富了诗歌的视觉层次,使画面从地面的阁榭延伸到广阔的天际,营造出一种天地交融的宏阔意境。“跨海虹桥三十里”此句着重描写桥梁,"跨海虹桥“以”“虹”为喻,形象地展现出桥梁的优美形态,如彩虹横跨海面;“三十里”则运用夸张的手法,突出桥梁的绵长壮观。诗人通过这种夸张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桥梁的宏伟气势,仿佛能看到一座巨大的彩虹桥跨越海面,连接两岸,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进一步凸显了滇海之地的壮丽景观。“广寒宫殿夜飘香”尾句将人间的宫殿比作天上的广寒宫,想象奇特。“夜飘香”从嗅觉角度出发,描绘出在宁静的夜晚,宫殿中飘出阵阵香气,营造出一种如梦如幻的氛围。“广寒宫殿”的比喻,赋予宫殿以超凡脱俗的仙气,“夜飘香”则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和感染力,让读者在脑海中勾勒出一座美轮美奂、香气萦绕的宫殿形象,给全诗增添了浪漫主义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