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í
jiāng
jūn
zhàn
chǎng

朝代:明作者:李梦阳浏览量:3
qīng
fēng
diàn
nán
féng
lǎo
gào
nián
jiān
shì
diàn
běi
yóu
cún
zhàn
chǎng
shàng
dài
qín
wáng
méng
chén
shí
cǎn
fǎn
shì
fēng
zhì
jīng
guān
tóu
zhòu
chuī
jiǎo
shā
jūn
shēng
mǎn
yōu
shuò
ér
yìn
zhāng
mén
fēng
huǒ
zhào
yān
shān
yún
nèi
yǒu
shàng
shū
wài
yǒu
shí
jiāng
jūn
shí
jiā
guān
jūn
ruò
léi
diàn
tiān
qīng
kuàng
lái
hān
zhàn
cháo
tíng
shī
jīng
guān
mín
bǎo
qīng
fēng
diàn
qiān
chù
táo
shēng
zhèn
tiān
fēng
háo
ér
chuáng
tóu
jiǎo
rén
shàng
kàn
jīng
máo
jiāng
jūn
shí
tǐng
chū
shā
cǎo
hāo
zhuī
běi
guī
lái
xuè
dāo
bái
dòng
cāng
tiān
gāo
wàn
yān
chén
jiàn
sǎo
yīng
xióng
lái
shǎo
chán
tòng
dào
guān
jié
bàn
fēi
dào
chù
chù
huān
shēng
zào
jiā
jiā
niú
jiǔ
kào
wáng
shī
xiū
kuā
hàn
shì
piāo
yáo
jiàng
shuō
táng
jiā
guō
chén
yín
shì
liù
shí
chūn
jīng
guò
lèi
mǎn
jīn
huáng
yún
luò
bái
shā
cǎn
dàn
chóu
xíng
rén
xíng
rén
lái
zhé
zhàn
chǎng
liǔ
xià
zuò
wàng
yōng
kǒu
què
qiān
guān
yíng
jià
chū
qiān
chéng
wàn
xià
huáng
qián
kūn
jiàn
zhōng
xīng
zhǔ
yuè
chóng
kāi
zài
zào
xiāo
xióng
shǔ
yún
tái
shì
yáng
shí
míng
tiān
xià
zhàn
gōng
jīn
ān
zài
shēng
bèi
西
bèi

译文

我在清风店南边遇到了几位父老,他们告诉了我正统十四年的一些事。店北的古战场还保存着,箭头上还存有扶护朝廷的义字。回想当年皇帝被俘,实在是惨,瓦剌乘胜入侵,像雨一样不绝。当年被占领的紫荆关外每日都有军号声,幽朔一带满是厮杀声。瓦剌的士兵彰义门外饮马,烽火照亮了黑夜燕山上的云。但是,大明朝廷内有于尚书,外有石将军抗战。石家军如雷电一般开赴战场,在清晨的旷野与敌军激战。不过,朝廷已经失去了紫荆关,民众又怎保得住清风店。敌人杀来,孩子拉着爹爹,大人背着小孩,四散奔逃,哭声震天,朔风怒号。孩子们被鼓角之声吓得伏在床头不敢动,乡下人站在屋顶上就能看见军队的旗帜。这时,石将军率军迎战,杀敌有如割草。追击败逃的瓦剌军,归来后以血洗刀,太阳未动,苍天仍是原样。激烈的战事,为石家军一剑扫空,如石家二将军一样的英雄自古就少。瓦刺的首领在倒马关痛哭,因为他的士兵多死在飞狐关。到处是敲锣打鼓欢庆胜利,家家杀牛备酒犒劳军队。不必夸耀汉代的“嫖姚将军”霍去病​​,更不必提唐朝的中兴名将郭子仪了​​。转眼六十年过去了,每次经过此地仍然忍不住热泪盈眶。在落日的照耀下,在暮云的映衬下,古战场上的尸骨显得惨自,漫漫黄沙,景象惨淡,让行人发愁。行人折下战场旁的一根柳枝,下马坐在那里望着居庸关。想起那么多的官员迎接英宗回来,场面如此隆重,人是那么多。国家有幸出现了一位明主,就要兴盛,重新开始建设国家。而石亨将军的功绩应该被朝廷记住,这样的战功是天下少有!可是现在他的战功没有人记得,让人心寒,将来还怎么能有石亨这样的人为国效力,抵御外辱呢。

逐句剖析

"清风店南逢父老":我在清风店南边遇到了几位父老,

# 清风店:在今河北省易县。石亨追瓦剌军于此。

"告我己巳年间事":他们告诉了我正统十四年的一些事。

# 己巳:明英宗正统十四年(1449)。

"店北犹存古战场":店北的古战场还保存着,

"遗镞尚带勤王字":箭头上还存有扶护朝廷的义字。

# 勤王:地方官吏起兵救援危难之中的王朝。,遗镞:留存下来的箭头。

"忆昔蒙尘实惨怛":回想当年皇帝被俘,实在是惨,

# 惨怛:伤痛。,蒙尘:天子出走曰蒙尘,此处指英宗被也先所俘虏。

"反覆势如风雨至":瓦剌乘胜入侵,像雨一样不绝。

# 反覆势如风雨至:指瓦剌兵乘胜入侵,势如风雨。覆,一作“复”。

"紫荆关头昼吹角":当年被占领的紫荆关外每日都有军号声,

# 紫荆关:在今河北省易县的紫荆岭上。这一年十月,也先挟持明英宗攻陷紫荆关,向北京进兵。

"杀气军声满幽朔":幽朔一带满是厮杀声。

"胡儿饮马彰义门":瓦剌的士兵彰义门外饮马,

# 彰义门:京城九门之一。当时瓦剌军曾攻彰义门,被明军击退。,胡:当指鞑靼。明中叶前后,鞑靼为主要外患。

"烽火夜照燕山云":烽火照亮了黑夜燕山上的云。

"内有于尚书":但是,大明朝廷内有于尚书,

# 于尚书:即于谦。

"外有石将军":外有石将军抗战。

"石家官军若雷电":石家军如雷电一般开赴战场,

"天清野旷来酣战":在清晨的旷野与敌军激战。

"朝廷既失紫荆关":不过,朝廷已经失去了紫荆关,

"吾民岂保清风店":民众又怎保得住清风店。

# 岂保:怎能保。

"牵爷负子无处逃":敌人杀来,孩子拉着爹爹,大人背着小孩,四散奔逃,

"哭声震天风怒号":哭声震天,朔风怒号。

"儿女床头伏鼓角":孩子们被鼓角之声吓得伏在床头不敢动,

# 儿女牀头伏鼓角:“儿女”二句:谓孩子们被鼓角之声吓得伏在床头不敢动,乡间的人攀登屋上窥探战事情况。野人,乡下人。旌旄,泛指军中旗帜。

"野人屋上看旌旄":乡下人站在屋顶上就能看见军队的旗帜。

"将军此时挺戈出":这时,石将军率军迎战,

"杀敌不异草与蒿":杀敌有如割草。

"追北归来血洗刀":追击败逃的瓦剌军,归来后以血洗刀,

# 追北:追逐败逃的敌人。北,败北,这里这里作名词用。

"白日不动苍天高":太阳未动,苍天仍是原样。

"万里烟尘一剑扫":激烈的战事,为石家军一剑扫空,

"父子英雄古来少":如石家二将军一样的英雄自古就少。

# 父子英雄:指石亨及其侄石彪。《明史·石亨传》:“其从子彪,魁梧似之。骁勇善战,善用斧。也先逼京师,既退,追击余寇,颇有斩获,进署指挥佥事。”

"单于痛哭倒马关":瓦刺的首领在倒马关痛哭,

# 倒马关:在今河北省唐县西北。,单于:本为匈奴最高首领称号,此处借指瓦剌部首领。

"羯奴半死飞狐道":因为他的士兵多死在飞狐关。

# 飞狐道:又名飞狐关,在今河北涞源县和蔚县交界处。,羯奴:这里是对瓦剌的蔑称。

"处处驩声噪鼓旗":到处是敲锣打鼓欢庆胜利,

"家家牛酒犒王师":家家杀牛备酒犒劳军队。

"休夸汉室嫖姚将":不必夸耀汉代的“嫖姚将军”霍去病​​,

# 嫖姚将:指霍去病。汉武帝时,霍去病为嫖姚校尉,前后六此击败匈奴,官拜骠骑将军,封冠军侯。

"岂说唐家郭子仪":更不必提唐朝的中兴名将郭子仪了​​。

"沉吟此事六十春":转眼六十年过去了,

"此地经过泪满巾":每次经过此地仍然忍不住热泪盈眶。

"黄云落日古骨白":在落日的照耀下,在暮云的映衬下,古战场上的尸骨显得惨自,

"沙砾惨淡愁行人":漫漫黄沙,景象惨淡,让行人发愁。

"行人来折战场柳":行人折下战场旁的一根柳枝,

"下马坐望居庸口":下马坐在那里望着居庸关。

# 居庸口:居庸关,在今北京市平昌县西北,为长城重要关口。

"却忆千官迎驾初":想起那么多的官员迎接英宗回来,

# 迎驾:指瓦剌同意放回英宗,明朝派人迎接英宗回京。

"千乘万骑下皇都":场面如此隆重,人是那么多。

"乾坤得见中兴主":国家有幸出现了一位明主,

"日月重开载造图":就要兴盛,重新开始建设国家。

# 图:版图,地图。,载造:同“再造”,指国家破败之后,重新缔造。

"枭雄不数云台士":而石亨将军的功绩应该被朝廷记住,

# 云台:汉代所建高台。汉明帝为追念前代功臣,曾命人在台上画了邓禹等二十八位大将军的肖像。

"杨石齐名天下无":这样的战功是天下少有!

# 杨:指杨弘。明代保家卫国的功臣之一。

"呜呼战功今已无":可是现在他的战功没有人记得,让人心寒,

"安得再生此辈西备胡":将来还怎么能有石亨这样的人为国效力,抵御外辱呢。

# 胡:当指鞑靼。明中叶前后,鞑靼为主要外患。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石将军战场歌》是明代诗人李梦阳写的一首七言长诗。诗人通过模拟百姓的口吻,生动讲述了明英宗时期那场保卫京城的关键战役,着重赞颂了左都督石亨将军在战役中的英勇表现和重要贡献。​诗中“将军此时挺戈出,杀敌不异草与蒿”等句子,用直白又充满力量的语言,把石亨将军率军冲锋、奋勇杀敌的场面刻画得淋漓尽致,让读者仿佛能看到战场上的刀光剑影。“阴沉杀气缠太行,辛苦将士经百战”则渲染出战争的残酷与艰辛,烘托出将士们浴血奋战的悲壮。李梦阳以事抒情,用质朴的文字,把六十多年前的战争场景描绘得如同眼前。诗歌谋篇布局精巧,叙事宏大,将深沉的历史感与悲壮的战斗氛围融合在一起,真挚地表达了强烈的爱国之情。从诗中能深切感受到李梦阳这位知识分子,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切担忧与责任感。​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明代文学家

李梦阳(1473~1530),明代文学家。字献吉,号空同子,祖籍河南扶沟。弘治进士,历官户部郎中、江西提学副使等职,天启初追谥景文。李梦阳与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称“前七子”,是复古派前七子的领袖人物,又与何景明、徐祯卿等号称“十才子”。其提倡“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强调复古。为矫“台阁体”之流弊,他标举汉魏盛唐,强调真情,重视格调,肯定“真诗乃在民间”。著有《空同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在明朝正德四年(1509年),刚满十九岁的明武宗整天只顾着寻欢作乐,根本不理朝政。当时,朝廷大权都落在了大宦官刘瑾的手里,整个朝堂乌烟瘴气。​说起明朝的边境问题,早年瓦剌曾一度强盛。明英宗时期,瓦剌首领也先带兵攻打大同,还在土木堡俘虏了明英宗,甚至一路打到京城。好在石亨等将领在京城九门外奋力抵抗,于谦居中调度,这才打退敌军,石亨也因战功显赫被封侯。不过,后来瓦剌渐渐衰落,北方的鞑靼崛起,成了明朝中后期边境的大麻烦。​诗人李梦阳老家在庆阳,那里的花马池、环县经常遭到鞑靼骚扰。李梦阳曾多次回老家,还去宁夏统过军、到榆林慰问过军队,对边境的严峻形势感受很深。即便他在京城做官,也时常听闻边疆传来的坏消息。就是在这样内忧外患的局面下,他写下了这首诗。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古诗,也是一首怀古诗。介绍了诗人在清风店偶遇老人,听闻己巳年间战事,通过对古战场遗迹、战争场景的描绘,体现了当年战事的激烈、百姓的苦难以及石将军等英雄人物的英勇;营造了悲壮苍凉、动荡不安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历史沧桑的感慨,对英雄人物的赞美与怀念,以及对国家安危的深切担忧。

2. 写作手法

​​直抒胸臆:“忆昔蒙尘实惨怛,反覆势如风雨至。”“惨怛”一词直接点明明英宗朱祁镇“己巳之变”(土木堡之变)中被俘的惨痛,用“风雨至”比喻战乱突发的迅猛,无修饰地传递历史悲剧的冲击力。对比:“休夸汉室嫖姚将,岂说唐家郭子仪。”将石将军与汉代“嫖姚校尉”霍去病、唐代“中兴名将”郭子仪对比,用“休夸”“岂说”否定历史名将,实则以反衬手法突出石将军功绩更胜前人,豪迈之情跃然纸上。

3. 分段赏析

“清风店南逢父老,告我己巳年间事。店北犹存古战场,遗镞尚带勤王字”,诗人在清风店偶遇老人,听闻己巳年间战事。店北古战场仍在,遗留的箭头刻着“勤王”字样,一下把人拉回那段动荡岁月,用具体实物暗示当年军民奋起护驾的悲壮。​“忆昔蒙尘实惨怛,反覆势如风雨至。紫荆关头昼吹角,杀气军声满幽朔。胡儿饮马彰义门,烽火夜照燕山云”,诗人回忆皇帝蒙尘的惨状,敌军攻势迅猛如风雨。紫荆关号角整日吹响,北方大地充满肃杀之气,敌人甚至逼近彰义门,夜晚烽火照亮燕山,渲染出局势的危急与紧张。​“内有于尚书,外有石将军”,短短一句,点明国家危难之际,朝廷内有于谦主持大局,朝外有石将军奋勇杀敌,突出关键人物的重要性。​“石家官军若雷电,天清野旷来酣战。朝廷既失紫荆关,吾民岂保清风店。牵爷负子无处逃,哭声震天风怒号。儿女床头伏鼓角,野人屋上看旌旄”,写石将军的军队作战迅猛,如同雷电。但因紫荆关失守,百姓陷入绝境,拖家带口无处可逃,哭声震天,孩子躲在床头听着战鼓号角,村民爬到屋顶观望战事,描绘出战争给百姓带来的苦难。​“将军此时挺戈出,杀胡不异草与蒿。追北归来血洗刀,白日不动苍天高。万里烟尘一剑扫,父子英雄古来少。天生李晟为社稷,周之方叔今元老”,着重刻画石将军英勇杀敌的形象,他杀敌人如同割草,追击敌人归来刀上满是鲜血。称赞石将军父子是少有的英雄,将其比作唐代李晟、周代方叔,高度赞扬他们保家卫国的功绩。​“单于痛哭倒马关,羯奴半死飞狐道。处处驩声噪鼓旗,家家牛酒犒王师。休夸汉室嫖姚将,岂说唐朝郭子仪”,写敌军惨败,单于在倒马关痛哭,羯奴在飞狐道死伤惨重。百姓则欢欣鼓舞,用牛和酒犒劳军队,诗人认为石将军的功绩远超汉代霍去病、唐代郭子仪。​“沉吟此事六十春,此地经过泪满巾。黄云落日古骨白,沙砾惨淡愁行人。行人来折战场柳,下马坐望居庸口”,诗人感慨此事已过去六十年,再次经过此地泪流满面。战场上黄云落日,白骨累累,沙砾荒凉,行人折柳,下马遥望居庸关,尽显沧桑与凄凉。​“却忆千官迎驾初,千乘万骑下皇都。乾坤得见中兴主,日月重开再造图。枭雄不数云台士,杨石齐名天下无。呜呼杨石今巳无,安得再生此辈西备胡”,回忆当年百官迎接皇帝归来,国家迎来中兴。称赞石将军等英雄不逊色于东汉云台二十八将,杨洪和石亨齐名天下。可惜如今他们已不在,诗人发出感慨,希望能再有这样的英雄来抵御外敌,表达对国家安危的担忧和对英雄的怀念。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格局很大,从开篇到收尾层层推进,内容紧密连贯,读来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充满了悲壮的力量。作者把自己的情感毫无保留地倾注在诗句里,描写六十年前的事情时,细节丰富生动,让人仿佛亲眼看到了当时的场景,字里行间透着一股振奋人心的气势。诗里营造的氛围很有感染力,情感表达也特别强烈,时而激昂澎湃,时而低回婉转,很容易把读者代入其中。尤其是描写诗人骑着马在古战场徘徊,折下柳枝坐在那里望着居庸关的片段,那种感慨、沉思的模样,写得特别鲜活。从这些文字里,能真切感受到作者作为爱国知识分子,对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深切担忧。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明·唐寅《叹世之二》

下一篇:明·谋堚《雨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