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店南逢父老":我在清风店南边遇到了几位父老,
# 清风店:在今河北省易县。石亨追瓦剌军于此。
"告我己巳年间事":他们告诉了我正统十四年的一些事。
# 己巳:明英宗正统十四年(1449)。
"店北犹存古战场":店北的古战场还保存着,
"遗镞尚带勤王字":箭头上还存有扶护朝廷的义字。
# 勤王:地方官吏起兵救援危难之中的王朝。,遗镞:留存下来的箭头。
"忆昔蒙尘实惨怛":回想当年皇帝被俘,实在是惨,
# 惨怛:伤痛。,蒙尘:天子出走曰蒙尘,此处指英宗被也先所俘虏。
"反覆势如风雨至":瓦剌乘胜入侵,像雨一样不绝。
# 反覆势如风雨至:指瓦剌兵乘胜入侵,势如风雨。覆,一作“复”。
"紫荆关头昼吹角":当年被占领的紫荆关外每日都有军号声,
# 紫荆关:在今河北省易县的紫荆岭上。这一年十月,也先挟持明英宗攻陷紫荆关,向北京进兵。
"杀气军声满幽朔":幽朔一带满是厮杀声。
"胡儿饮马彰义门":瓦剌的士兵彰义门外饮马,
# 彰义门:京城九门之一。当时瓦剌军曾攻彰义门,被明军击退。,胡:当指鞑靼。明中叶前后,鞑靼为主要外患。
"烽火夜照燕山云":烽火照亮了黑夜燕山上的云。
"内有于尚书":但是,大明朝廷内有于尚书,
# 于尚书:即于谦。
"外有石将军":外有石将军抗战。
"石家官军若雷电":石家军如雷电一般开赴战场,
"天清野旷来酣战":在清晨的旷野与敌军激战。
"朝廷既失紫荆关":不过,朝廷已经失去了紫荆关,
"吾民岂保清风店":民众又怎保得住清风店。
# 岂保:怎能保。
"牵爷负子无处逃":敌人杀来,孩子拉着爹爹,大人背着小孩,四散奔逃,
"哭声震天风怒号":哭声震天,朔风怒号。
"儿女床头伏鼓角":孩子们被鼓角之声吓得伏在床头不敢动,
# 儿女牀头伏鼓角:“儿女”二句:谓孩子们被鼓角之声吓得伏在床头不敢动,乡间的人攀登屋上窥探战事情况。野人,乡下人。旌旄,泛指军中旗帜。
"野人屋上看旌旄":乡下人站在屋顶上就能看见军队的旗帜。
"将军此时挺戈出":这时,石将军率军迎战,
"杀敌不异草与蒿":杀敌有如割草。
"追北归来血洗刀":追击败逃的瓦剌军,归来后以血洗刀,
# 追北:追逐败逃的敌人。北,败北,这里这里作名词用。
"白日不动苍天高":太阳未动,苍天仍是原样。
"万里烟尘一剑扫":激烈的战事,为石家军一剑扫空,
"父子英雄古来少":如石家二将军一样的英雄自古就少。
# 父子英雄:指石亨及其侄石彪。《明史·石亨传》:“其从子彪,魁梧似之。骁勇善战,善用斧。也先逼京师,既退,追击余寇,颇有斩获,进署指挥佥事。”
"单于痛哭倒马关":瓦刺的首领在倒马关痛哭,
# 倒马关:在今河北省唐县西北。,单于:本为匈奴最高首领称号,此处借指瓦剌部首领。
"羯奴半死飞狐道":因为他的士兵多死在飞狐关。
# 飞狐道:又名飞狐关,在今河北涞源县和蔚县交界处。,羯奴:这里是对瓦剌的蔑称。
"处处驩声噪鼓旗":到处是敲锣打鼓欢庆胜利,
"家家牛酒犒王师":家家杀牛备酒犒劳军队。
"休夸汉室嫖姚将":不必夸耀汉代的“嫖姚将军”霍去病,
# 嫖姚将:指霍去病。汉武帝时,霍去病为嫖姚校尉,前后六此击败匈奴,官拜骠骑将军,封冠军侯。
"岂说唐家郭子仪":更不必提唐朝的中兴名将郭子仪了。
"沉吟此事六十春":转眼六十年过去了,
"此地经过泪满巾":每次经过此地仍然忍不住热泪盈眶。
"黄云落日古骨白":在落日的照耀下,在暮云的映衬下,古战场上的尸骨显得惨自,
"沙砾惨淡愁行人":漫漫黄沙,景象惨淡,让行人发愁。
"行人来折战场柳":行人折下战场旁的一根柳枝,
"下马坐望居庸口":下马坐在那里望着居庸关。
# 居庸口:居庸关,在今北京市平昌县西北,为长城重要关口。
"却忆千官迎驾初":想起那么多的官员迎接英宗回来,
# 迎驾:指瓦剌同意放回英宗,明朝派人迎接英宗回京。
"千乘万骑下皇都":场面如此隆重,人是那么多。
"乾坤得见中兴主":国家有幸出现了一位明主,
"日月重开载造图":就要兴盛,重新开始建设国家。
# 图:版图,地图。,载造:同“再造”,指国家破败之后,重新缔造。
"枭雄不数云台士":而石亨将军的功绩应该被朝廷记住,
# 云台:汉代所建高台。汉明帝为追念前代功臣,曾命人在台上画了邓禹等二十八位大将军的肖像。
"杨石齐名天下无":这样的战功是天下少有!
# 杨:指杨弘。明代保家卫国的功臣之一。
"呜呼战功今已无":可是现在他的战功没有人记得,让人心寒,
"安得再生此辈西备胡":将来还怎么能有石亨这样的人为国效力,抵御外辱呢。
# 胡:当指鞑靼。明中叶前后,鞑靼为主要外患。
明代文学家
李梦阳(1473~1530),明代文学家。字献吉,号空同子,祖籍河南扶沟。弘治进士,历官户部郎中、江西提学副使等职,天启初追谥景文。李梦阳与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称“前七子”,是复古派前七子的领袖人物,又与何景明、徐祯卿等号称“十才子”。其提倡“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强调复古。为矫“台阁体”之流弊,他标举汉魏盛唐,强调真情,重视格调,肯定“真诗乃在民间”。著有《空同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古诗,也是一首怀古诗。介绍了诗人在清风店偶遇老人,听闻己巳年间战事,通过对古战场遗迹、战争场景的描绘,体现了当年战事的激烈、百姓的苦难以及石将军等英雄人物的英勇;营造了悲壮苍凉、动荡不安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历史沧桑的感慨,对英雄人物的赞美与怀念,以及对国家安危的深切担忧。
2. 写作手法
直抒胸臆:“忆昔蒙尘实惨怛,反覆势如风雨至。”“惨怛”一词直接点明明英宗朱祁镇“己巳之变”(土木堡之变)中被俘的惨痛,用“风雨至”比喻战乱突发的迅猛,无修饰地传递历史悲剧的冲击力。对比:“休夸汉室嫖姚将,岂说唐家郭子仪。”将石将军与汉代“嫖姚校尉”霍去病、唐代“中兴名将”郭子仪对比,用“休夸”“岂说”否定历史名将,实则以反衬手法突出石将军功绩更胜前人,豪迈之情跃然纸上。
3. 分段赏析
“清风店南逢父老,告我己巳年间事。店北犹存古战场,遗镞尚带勤王字”,诗人在清风店偶遇老人,听闻己巳年间战事。店北古战场仍在,遗留的箭头刻着“勤王”字样,一下把人拉回那段动荡岁月,用具体实物暗示当年军民奋起护驾的悲壮。“忆昔蒙尘实惨怛,反覆势如风雨至。紫荆关头昼吹角,杀气军声满幽朔。胡儿饮马彰义门,烽火夜照燕山云”,诗人回忆皇帝蒙尘的惨状,敌军攻势迅猛如风雨。紫荆关号角整日吹响,北方大地充满肃杀之气,敌人甚至逼近彰义门,夜晚烽火照亮燕山,渲染出局势的危急与紧张。“内有于尚书,外有石将军”,短短一句,点明国家危难之际,朝廷内有于谦主持大局,朝外有石将军奋勇杀敌,突出关键人物的重要性。“石家官军若雷电,天清野旷来酣战。朝廷既失紫荆关,吾民岂保清风店。牵爷负子无处逃,哭声震天风怒号。儿女床头伏鼓角,野人屋上看旌旄”,写石将军的军队作战迅猛,如同雷电。但因紫荆关失守,百姓陷入绝境,拖家带口无处可逃,哭声震天,孩子躲在床头听着战鼓号角,村民爬到屋顶观望战事,描绘出战争给百姓带来的苦难。“将军此时挺戈出,杀胡不异草与蒿。追北归来血洗刀,白日不动苍天高。万里烟尘一剑扫,父子英雄古来少。天生李晟为社稷,周之方叔今元老”,着重刻画石将军英勇杀敌的形象,他杀敌人如同割草,追击敌人归来刀上满是鲜血。称赞石将军父子是少有的英雄,将其比作唐代李晟、周代方叔,高度赞扬他们保家卫国的功绩。“单于痛哭倒马关,羯奴半死飞狐道。处处驩声噪鼓旗,家家牛酒犒王师。休夸汉室嫖姚将,岂说唐朝郭子仪”,写敌军惨败,单于在倒马关痛哭,羯奴在飞狐道死伤惨重。百姓则欢欣鼓舞,用牛和酒犒劳军队,诗人认为石将军的功绩远超汉代霍去病、唐代郭子仪。“沉吟此事六十春,此地经过泪满巾。黄云落日古骨白,沙砾惨淡愁行人。行人来折战场柳,下马坐望居庸口”,诗人感慨此事已过去六十年,再次经过此地泪流满面。战场上黄云落日,白骨累累,沙砾荒凉,行人折柳,下马遥望居庸关,尽显沧桑与凄凉。“却忆千官迎驾初,千乘万骑下皇都。乾坤得见中兴主,日月重开再造图。枭雄不数云台士,杨石齐名天下无。呜呼杨石今巳无,安得再生此辈西备胡”,回忆当年百官迎接皇帝归来,国家迎来中兴。称赞石将军等英雄不逊色于东汉云台二十八将,杨洪和石亨齐名天下。可惜如今他们已不在,诗人发出感慨,希望能再有这样的英雄来抵御外敌,表达对国家安危的担忧和对英雄的怀念。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格局很大,从开篇到收尾层层推进,内容紧密连贯,读来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充满了悲壮的力量。作者把自己的情感毫无保留地倾注在诗句里,描写六十年前的事情时,细节丰富生动,让人仿佛亲眼看到了当时的场景,字里行间透着一股振奋人心的气势。诗里营造的氛围很有感染力,情感表达也特别强烈,时而激昂澎湃,时而低回婉转,很容易把读者代入其中。尤其是描写诗人骑着马在古战场徘徊,折下柳枝坐在那里望着居庸关的片段,那种感慨、沉思的模样,写得特别鲜活。从这些文字里,能真切感受到作者作为爱国知识分子,对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深切担忧。
上一篇:明·唐寅《叹世之二》
下一篇:明·谋堚《雨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