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tàn
shì
zhī
èr

朝代:明作者:唐寅浏览量:3
wàn
shì
yóu
tiān
qiǎng
qiú
yòng
móu
bǎo
sān
cān
fàn
cháng
zhī
fān
fēng
biàn
便
shōu
shēng
shì
shì
shēng
liǎo
hài
rén
rén
hài
shí
xiū
yuān
jiā
jiě
jié
huí
tóu
kàn
hòu
tóu

译文

世间万事顺其自然不必强求,何必费尽心思去算计谋划?吃饱三餐便该知足,顺风顺水时也该收手。仇恨滋生仇恨何时终结,害人终将害己几时能休。冤家对头应化解而非结怨,各自回头看看前路因果。

逐句剖析

"万事由天莫强求":世间万事顺其自然不必强求,

"何须苦苦用机谋":何必费尽心思去算计谋划?

"饱三餐饭常知足":吃饱三餐便该知足,

"得一帆风便可收":顺风顺水时也该收手。

"生事事生何日了":仇恨滋生仇恨何时终结,

"害人人害几时休":害人终将害己几时能休。

"冤家宜解不宜结":冤家对头应化解而非结怨,

"各自回头看后头":各自回头看看前路因果。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叹世之二》是明代诗人唐寅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首联诗人开篇点明了对命运的看法,认为万事皆由天定,不应过度强求,反对使用心机谋略。颔联诗人提倡满足于基本的生活需求,即使遇到顺风也应适可而止,避免贪婪。颈联诗人警示人们世事无常,烦恼无尽,批判了无休止的纷争和害人行为。尾联诗人呼吁人们以宽容和理解的态度处理矛盾,避免结怨,反思自己的行为。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和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江南四才子”之一

唐寅(1470~1523),明代画家。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又号桃花庵主。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弘治十一年(1498年)中乡试解元。次年会试,因牵涉程敏政科场舞弊案而未被录取。后游名山大川,以卖画为生。唐寅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江南四才子”),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其擅长画山水、人物、花鸟,尤以山水画成就最高。笔墨秀润峭利,景物清隽生动,融汇南北画风;兼善书法,取法赵孟頫,奇峭俊秀。工诗文,文以六朝为宗;诗初多秾丽,中尚平易,晚则纵放不拘成格。代表作品有画作《王蜀宫妓图》《秋风纨扇图》《风木图》等。著有《六如居士全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万事由天莫强求,何须苦苦用机谋?”诗人开篇点明了对人生的态度,认为万事皆由天定,不应过于强求。人们不必费尽心机去谋求名利,而应顺应自然,保持一颗平和的心。这句诗传达了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劝诫人们不要过于执着于世俗的追求。颔联:“饱三餐饭常知足,得一帆风便可收。”进一步阐述了知足常乐的思想。诗人认为,只要能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如吃饱三餐,就应该感到满足。即使遇到一帆风顺的机会,也应适可而止,不要贪得无厌。这体现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和对贪婪的批判。颈联:“生事事生何日了,害人人害几时休。”诗人在这里批判了社会中的纷争和恶行。世间的事情纷繁复杂,永无止境;而那些害人的人,最终也会害到自己。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警示人们不要陷入无休止的纷争和恶行之中。尾联:“冤家宜解不宜结,各自回头看后头。”诗人呼吁人们以和解的心态对待矛盾,不要结下深仇大恨。他希望人们能够反思自己的行为,追求善良和和谐。这句诗不仅体现了诗人对人性的深刻理解,也传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明·沈明臣《凯歌》

下一篇:明·李梦阳《石将军战场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