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欲穷千里目":登高想要看到千里之外的风光,
# 千里目:眼界宽阔。,穷:尽,使达到极点。,欲:想要得到某种东西或达到某种目的的愿望,但也有希望、想要的意思。
"愁云低锁衡阳路":却只见衡阳路上愁云满布。
"鱼书不至雁无凭":书信不通,
"几番空作悲愁赋":只能满腹悲伤愁苦无处宣泄。
"回首西山月又斜":回头看又是一个凄清的夜晚,
"天涯孤客真难渡":独自一个人浪迹天涯真是难熬。
"丈夫有泪不轻弹":都说大丈夫不轻易掉眼泪,
"只因未到伤心处":这只是因为还没有到真正伤心的时候。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羁旅怀人诗。描绘了诗人登高所见愁云锁路之景,体现因音信阻隔对远方人的思念,展现天涯孤客的孤独无助。表达了诗人深沉的思乡之情、孤独之感与难以承受的愁苦之情。
2. 写作手法
起兴:首句“登高欲穷千里目”借登高动作起兴,以“愁云低锁衡阳路”的压抑景象引出悲愁,既营造孤寂氛围,又暗喻前路受阻;结尾“回首西山月又斜”以月斜之景再兴,强化天涯孤客的漂泊感,使情感抒发自然递进,景情交融。
3. 分段赏析
首联以登高望远的行为起兴,“登高欲穷千里目”展现诗人欲放眼远方的举动,“愁云低锁衡阳路”则借低沉云层笼罩前路的景象,暗示前行的艰难与内心的苦闷,景中含情。颔联“鱼书不至雁无凭,几番空作悲愁赋”,借“鱼书”“雁”等代指音信的意象,直抒对远方人的深切思念,又以“不至”“无凭”点明音信阻隔的无奈,“空作”二字强化了徒然抒写愁绪的悲凉感。颈联“回首西山月又斜,天涯孤客真难渡”,通过“西山月斜”的时间推移之景,烘托诗人滞留他乡的孤独处境,“天涯孤客”的自白式表述,将漂泊无依的无助感直接呈现,画面感与情感性兼具。尾联“丈夫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以理性的哲思收束情感,通过“不轻弹”与“伤心处”的对比,既凸显男子汉的坚毅特质,又反衬出此刻所承受痛苦的深沉,使全诗情感基调在克制中见浓烈,余韵悠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