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bào
qín
guī

朝代:明作者:唐寅浏览量:3
bào
qín
guī
shān
kōng
sōng
shēng
bìn
fēng
shén
shí
yóu
tiān
wài
méi
nìng
kěn
wáng
gōng

译文

怀抱古琴归向空寂的青山,一路松涛声伴着凉雨寒风拂过鬓边。神识独自遨游于天地之外,怎肯低头去拜见那些王公贵显。

逐句剖析

"抱琴归去碧山空":怀抱古琴归向空寂的青山,

"一路松声雨鬓风":一路松涛声伴着凉雨寒风拂过鬓边。

"神识独游天地外":神识独自遨游于天地之外,

"低眉宁肯谒王公":怎肯低头去拜见那些王公贵显。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抱琴归去图》是明代画家唐寅创作的题画七言绝句。此诗前两句描绘画面:一位抱琴者走向空寂的碧山,一路伴随松涛声与风雨拂鬓的声响,勾勒出清寂而萧然的归山场景;后两句抒怀言志,“神识独游天地外”写其精神超脱尘世束缚,“低眉宁肯谒王公”则以直白之语表明不愿屈身拜谒权贵的孤傲态度。全诗以简劲的笔触,将画面中的自然意象(碧山、松风、风雨)与人物的精神追求(超脱、高洁)相融合,既展现了文人归隐的清逸意境,又寄寓了对权贵的不屑与对精神自由的坚守。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江南四才子”之一

唐寅(1470~1523),明代画家。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又号桃花庵主。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弘治十一年(1498年)中乡试解元。次年会试,因牵涉程敏政科场舞弊案而未被录取。后游名山大川,以卖画为生。唐寅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江南四才子”),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其擅长画山水、人物、花鸟,尤以山水画成就最高。笔墨秀润峭利,景物清隽生动,融汇南北画风;兼善书法,取法赵孟頫,奇峭俊秀。工诗文,文以六朝为宗;诗初多秾丽,中尚平易,晚则纵放不拘成格。代表作品有画作《王蜀宫妓图》《秋风纨扇图》《风木图》等。著有《六如居士全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抱琴归去碧山空”,描绘画中核心意象:一位怀抱古琴的文人独自走向空寂的碧山。“抱琴”二字既点明人物身份(文人雅士),又象征其精神寄托——琴为“雅器”,暗合文人“琴心寄山水”的隐逸情怀;“碧山空”以“碧”写山色清幽,以“空”状山林寂寥,既勾勒画面的空濛意境,亦暗示人物远离尘嚣的内心追求。此句以简笔白描定格画面,为全诗奠定“归隐”的情感基调。“一路松声雨鬓风”,从听觉与触觉角度丰富画面:“松声”写山风掠过松林的涛响,“雨鬓风”则描绘风雨拂过鬓发的体感,二者交织,营造出归山途中萧瑟而清旷的环境氛围。“一路”二字串联空间移动,使静态画面产生动态感;松风、风雨的自然声响,既呼应“碧山空”的孤寂,又暗含“天人合一”的哲思——自然之声与人物的心灵节奏相契,暗示其与世俗喧嚣的疏离。“神识独游天地外”,由实入虚,超越画面具象,直写人物的精神境界:“神识”指心灵、精神,“独游天地外”谓其思绪挣脱尘世束缚,遨游于宇宙之外,暗合庄子“逍遥游”的哲学意境。此句突破视觉局限,以想象拓展诗的维度,将“抱琴归去”的行为升华为对精神自由的极致追求,既展现文人“超脱物外”的理想,亦为末句抒怀作铺垫。“低眉宁肯谒王公”,以强烈的情感对比收束全诗:“低眉”本指俯首屈从之态,此处与“宁肯”(岂肯)连用,形成反问式否定,鲜明表达人物不愿低头拜谒权贵的孤傲态度。“王公”象征世俗权力,与前文“碧山”“松声”的自然意象构成对立,凸显诗人对权贵的不屑与对人格独立的坚守。语言通俗直白(“宁肯”为口语化表达),却如刀笔般刚劲,将文人的清高骨气短句点破,力透纸背。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明·唐寅《恩仇》

下一篇:明·刘基《薤露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