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怅寒潮":满心惆怅面对寒潮,
# 怅:失意,懊恼。
"无情残照":那无情的夕阳残照,
"正是萧萧南浦":正是在这风声萧萧的南浦。
# 萧萧:风声,草木经风摇落之声。
"更吹起":寒风吹起,
"霜条孤影":霜中柳枝孤独的影子,
# 霜条:经霜的树枝条。
"还记得":还记得,
"旧时飞絮":当年如飞絮般的时光。
"况晚来":更何况傍晚时分,
# 晚来:夜晚来临之际。
"烟浪斜阳":烟浪与斜阳相伴,
"见行客":看到行客经过,
# 行客:来往的行旅客人。
"特地瘦腰如舞":柳枝像特意舞动着瘦腰。
"总一种凄凉":总是这般凄凉,
"十分憔悴":如此憔悴,
"尚有燕台佳句":不过仍有赞美寒柳的佳句。
# 燕台佳句:燕台,又指燕昭王延揽天下贤士的黄金台。柳氏此处喻指几社文人雅集赋诗的地方。
"春日酿成秋日雨":春日的美好酿成了秋日的苦雨。
# 春日酿成秋日雨:指当年几社名流与柳氏交游,曾为她作春闺风雨的艳词,竞成为今日飘零秋雨的预兆。
"念畴昔风流":想起往昔的美好时光,
# 畴昔:过去,以前。
"暗伤如许":暗自伤怀到如此地步。
# 如许:如此,此为概指之辞。
"纵饶有":纵然曾经有过,
"绕堤画舸":绕堤的画船,
# 绕堤画舸:化用汤显祖《紫钗记》中“河桥路,见了些无情画舸,有恨香车”句意。
"冷落尽":如今都已冷落,
"水云犹故":水云依旧如往昔。
"忆从前":回忆从前,
# 忆从前:“忆”,回忆。此为回忆从前那些相恋的时光。
"一点东风":那一点如春风般的情意,
"几隔着重帘":隔着重重帘幕,
"眉儿愁苦":眉头满是愁苦。
"待约个梅魂":期待与梅花的精魂相约,
"黄昏月淡":在黄昏月色暗淡之时,
"与伊深怜低语":与它深情低语。
# 伊:彼,他或她。
明清之际诗人
柳如是(1618~1664),明末清初诗人。原名杨爱、杨影怜,后来改姓柳,名隐,字如是,取自辛弃疾诗《贺新郎》中“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号河东君,又号蘼芜君等,浙江嘉兴人,后居吴江。明末为江南名妓,崇祯十四年嫁钱谦益为妾。甲申之变后,劝谦益自杀殉明,不从。清初谦益死,族人争产,自缢殉之。柳如是博览群籍,能诗文,善书画。其擅长近体七言诗,诗风“凌清而涧远,宏达而微恣”。著有《湖上草》《戊寅草》等。今人辑有《柳如是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明代的词,也是一首咏物兼抒情题材的作品。它描绘了寒柳在寒潮、残照中的凄凉景象,体现了作者身世的孤寂与凄凉,表达了对往昔爱情的怀念和对未来爱情团圆的期盼。借寒柳在恶劣环境中的孤影,写出了作者自身的身世飘零以及对爱情的执着与感伤。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有怅寒潮,无情残照,正是萧萧南浦。更吹起,霜条孤影”,开篇通过描写寒潮、残照、南浦、霜条孤影等凄凉景色,营造出孤寂、萧瑟的氛围,将作者内心的惆怅、凄凉之感融入其中,以寒柳所处的恶劣环境暗示自身坎坷身世与孤寂心境。象征:以“寒柳”象征自己。寒柳在霜寒中孤零憔悴,象征着作者身处尘世的风尘之中,身世飘零,以及在爱情与生活中所遭遇的无奈与凄凉处境。用典:“尚有燕台佳句”,“燕台”在文学中常指代幕府或才华被赏识之处。唐代诗人李商隐曾作《燕台四首》,备受推崇。柳如是在此借用“燕台佳句”,一方面暗示自己如能写出佳作般具有才情;另一方面,她与陈子龙等文人交往密切,陈子龙等文人常以诗词唱和,此典故关联这段文人交往的经历,借典故体现自己在文学交流中的才情与过往美好。
3. 分段赏析
词的上片表面写柳,实则暗寓人生遭际。开篇“有恨寒潮,无情残照,正是萧萧南浦”,“南浦”典出江淹《别赋》中“送君南浦,伤如之何”,本就是送别伤怀之地。在这秋日黄昏,残阳西斜,寒风凛冽,凄凉氛围扑面而来。“更吹起,霜条孤影”,一个“孤”字,让这份凄凉更添无助与孤独。词人以冷色调词语起笔,勾勒出黯淡之境,将自己人生的孤独、无奈展露无遗。“还记得,旧时飞絮”,将时间从当下拉回往昔。“柳絮”无根飘荡,惹人怜悯,这里既化用因咏《燕台诗》而生痴恋的典故,又借燕台曾为燕昭王招贤的黄金台之意,暗示自己与陈子龙等名士以诗词唱和结为知音,共度美好时光,这是她不幸人生中的一抹亮色。“尚有燕台佳句”收尾,那段经历给予她慰藉,多年后忆起,仍令她情难自禁。下片主要借回忆往昔,抒发对爱情的坚贞。“春日酿成秋日雨”,承接上阕又开启忆旧篇章。与陈子龙短暂的相识相恋,曾为柳如是黯淡生活带来慰藉,却也为日后的痛苦埋下伏笔,“秋日雨”道尽人生变故。“念畴昔风流,暗伤如许。忆从前,一点东风,几隔着重帘,眉儿愁苦”,词人对过去的怀念、对今日的痛惜以及相思之苦,尽在其中。“纵饶有,绕堤画舸,冷落尽,水云犹故”,画舸本是欢情象征,可没了情人相伴,再多繁华也只是徒增孤寂。“一点东风”暗指陈子龙,他的离去让词人一生愁苦。“待约个梅魂,黄昏月淡。与伊深怜低语”,借用汤显祖《紫钗记》故事,柳如是既向情人表明心迹,反抗迫使他们分离的势力,又对未来抱有幻想。“淡月梅花”之景,她将自己与情人比作剧中人,期盼团圆,能与爱人深情倾诉。由此可见,柳如是对爱情忠贞不渝,对陈子龙情根深种。
4. 作品点评
在《金明池・咏寒柳》中,柳的形象被赋予了全新内涵。它拥有独立自主的自由心性与主体意识,不再是柔弱可欺、任人攀折的模样。即便处于凄凉境遇,柳依然坚守自我主体意识,甚至期望能与梅魂平等对话。这种刚健气质,源自诗人柳如是自身独立的人格意识与自由心性。柳如是的词“浓纤婉丽,极哀艳之情”。她以女性细腻感知,书写情感历程,情真意切,让人得以洞察其不幸人生,以及她在困境中对爱情的坚守、对命运的不屈。
# 居然作者,味其词,正有无数伤心处也。
清谢章铤《赌棋山庄词话》
# 河东君之作品,应推此诗(指《次韵奉答·谁家乐府唱无愁》)及金明池“咏寒柳”词为明末最佳之诗词,当日胜流均不敢与抗手,何物钱岱勋或钱青雨竞能为之乎?造此诬谤者,其妄谬可不必辨。然今日尚有疑河东君之诗词非其本人所作者,浅识陋学,亦可悯矣。
现代陈寅恪
# 此词以“咏物”的形式,用象征手法,托喻取譬,借“寒柳”为“物”为“类”,抒发衷情。
不详孙康宜《陈子龙柳如是诗词情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