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妆竟与画图争":化了新的妆容!却不得人欣赏,竟然和画像争论,
# 竟:表明不可思议、惊讶之意,实则蕴含无奈、哀婉之情。,新妆:象征新施粉黛。
"知是昭阳第几名":这幅仪态妆容!在后宫中又能排到第几名?
# 昭阳:昭阳官是汉成帝为赵飞燕建造的,这里指代后宫。
"瘦影自临春水照":忧愁的看着水中自己纤瘦的身影,
# 瘦影:纤瘦的身影。
"卿须怜我我怜卿":你应该怜惜我对于你的爱。
# 怜:怜惜。
冯小青,名玄,字小青。明代万历年间南直隶扬州(今属江苏)人。嫁杭州豪公子冯生妾。讳同姓,仅以字称。工诗词,解音律。为大妇所妒,徙居孤山别业。亲戚劝其改嫁,不从,凄怨成疾,命画师画像自奠而卒,年十八。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闺怨诗。描绘了妇人空闺独守、顾影自怜的孤寂场景,以“卿须怜我我怜卿”的自白式倾诉,表达了其孤独哀怨与对情感慰藉的深切渴望。
2. 写作手法
照应:首句“新妆竟与画图争”以“争”字为核心,与次句“知是昭阳第几名”的“名”形成逻辑呼应——“争”的是恩宠排名,“名”的虚无又反照“争”的徒劳,二者共同勾勒出女子在后宫中的生存困境。尾句“卿须怜我我怜卿”与前句“瘦影自临”相照应,“自临”的孤独在“我怜卿”中得到镜像式回应,强化了无人怜惜的悲戚。比喻:以“画图”比喻后宫选美制度下的虚拟竞争对象,女子妆容再美也只能与画像“争”,暗喻恩宠如虚幻镜像;“瘦影”以身形之“瘦”比喻精神之“瘦”,将心灵的孤寂外化为可见的体态,使抽象愁绪具化为生动意象,倍增哀婉之情。
3. 分段赏析
前两句“新妆竟与画图争,知是昭阳第几名?”起笔便蕴含哀飒之气。女子晨起精心梳妆,本欲以容色争宠,却因深宫寂寥,竟无真人可与相较,只能与“画图”(画像)一争妍媸,一个“竟”字道尽无奈,足见其处境之孤凄——纵有盛装,却无人赏鉴,甚至连“争宠”的对手都虚无缥缈。“知是昭阳第几名”以问句发端,“昭阳”化用汉宫典故,代指帝王宠幸之所,“第几名”紧承首句“争”字,看似询问位序,实则是对自身命运的迷茫:身处冷僻宫闱,茕茕孑立,纵有争胜之心,亦不知该与谁争、何以争,“知”与“不知”的矛盾中,暗藏深宫女子被忽视、被遗忘的悲凉。后两句“瘦影自临春水照,卿须怜我我怜卿。”将孤寂之感推向深处。“瘦影”二字既写身形憔悴,亦喻精神空虚,“自临春水”见其无人相伴,只能对水照影,以春水的清冷映照内心的荒芜;“照”的不仅是容貌,更是幽闭深宫的愁绪、无人慰藉的凄凉。“卿须怜我我怜卿”以拟人手法与身影对话,将自我分为“卿”与“我”,看似自怜自惜,实则饱含对温情的渴望——本应有人“怜我”,却只能“自怜”,“须怜”的祈愿背后,是不被怜惜的现实残酷。至此,女子心中积压的幽怨、凄苦如开闸之水奔涌而出,将深宫女性的孤独、哀怨与命运悲剧倾泻无遗,读之令人黯然。
4. 作品点评
此诗虽未明言“怨”“凄”,却通篇暗藏深情。诗人以宫妇自况,实则借孤山避居、自画自奠的经历,暗诉夫君冯通薄情带来的哀痛。“卿须怜我我怜卿”与其说是今生自怜,不如说是对来世恩爱的虚妄祈愿。这种绝望中的自我慰藉,将身世之悲与情感之怨推向极致,虽无一字言怨,却让读者深切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凄苦与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