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huàn
shā
·
·
yáng
huā

朝代:明作者:陈子龙浏览量:3
bǎi
chǐ
zhāng
tái
liáo
luàn
fēi
chóng
chóng
lián
nòng
chūn
huī
lián
piāo
nài
fēi
dàn
gǔn
cán
huā
yǐng
xià
ruǎn
fēng
chuī
sòng
lóu
西
tiān
xīn
shì
shǎo
rén
zhī

译文

在高高的专门送别的章台旁缭乱飞舞,在重重的帘幕前的春天阳光中翻腾,可怜啊,它这样无境止地飘泊,但又有怎样的办法不让它飞扬。在淡淡的日光中慢慢飘摇洒落于花丛阴影下,又被温熙的和风吹拂到华美的高楼的西边,如那在天涯飘泊流离的旅人一样,它的心事少有人知道。

逐句剖析

"百尺章台撩乱飞":在高高的专门送别的章台旁缭乱飞舞,

# 撩乱飞:思绪撩乱纷纷之意。撩乱,纷乱之意。飞:一作吹。,百尺章台:典出韩翔的爱情故事,详情参见韩掬《章台柳》及妻柳氏《杨柳枝》(本书第十二辑)的注释。“章台”,原系汉长安的街道名,多设歌楼妓馆,遍植杨柳,唐宋诗词中却成了秦楼楚馆的代名词,吟咏中常用之。

"重重帘幕弄春晖":在重重的帘幕前的春天阳光中翻腾,

# 春晖:指春色,春光。,弄:舞弄。,重重帘幕:喻指陈柳婚姻中的重重障碍。

"怜他飘泊奈他飞":可怜啊,它这样无境止地飘泊,但又有怎样的办法不让它飞扬。

# 怜他飘泊奈他飞:眼看杨花(暗指章台女子)随风飘零,却又无可奈何。飞:指飞光。奈,无奈。

"淡日滚残花影下":在淡淡的日光中慢慢飘摇洒落于花丛阴影下,

# 淡日滚残花影下:意为杨花之飘零,使天空迷蒙失色,似乎黯淡的太阳是在花影中滚动。淡日,指暗淡的日子。淡,同“澹”。

"软风吹送玉楼西":又被温熙的和风吹拂到华美的高楼的西边,

# 玉楼:华丽的楼房;亦指仙人居处。《十洲记·昆仑》:“其一角有积金为天墉城,面方千里,城上……玉楼十二所。”,软风:指柔和的微风。

"天涯心事少人知":如那在天涯飘泊流离的旅人一样,它的心事少有人知道。

# 天涯心事:相隔天涯,彼此间的情意。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浣溪沙·杨花》是明代文学家陈子龙的词作。词中以杨花为意象,通过描绘其在春风中纷飞飘舞、辗转天涯的状态,含蓄寄托了词人对特定人物的深切怀想,同时借杨花的漂泊无定,暗喻人生的浮萍之叹与身世沧桑。全词将主观情思与客观物象巧妙融合,在婉丽雅致的笔调中,传递出幽微深挚的情感,既具咏物之工,又富抒情之韵,意境绵邈而余味深长。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明抗清将领、文学家

陈子龙(1608~1647),南明抗清将领、文学家。字人中、卧子,号轶符、海士、大樽,松江华亭(今上海)人。崇祯进士,曾任绍兴推官,论功擢兵科给事中。清兵陷南京,他和太湖民众武装组织联络,开展抗清活动,事败后被捕,投水殉国。乾隆朝谥忠裕。陈子龙诗歌成就较高,早期继承“后七子”诗歌传统,有复古倾向。国破后诗风转为感时伤事、悲愤苍凉,有“明诗殿军”之誉。亦能词。主要作品有《渡易水》《怨诗行》《诉衷情·春游》等。著有《陈忠裕公全集》传世,还编有《皇明经世文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陈子龙与柳如是曾有一段哀婉情缘。明崇祯八年(1635)春至夏初,两人同居于松江生生庵别墅南楼,后因陈子龙妻子张氏不容及其他因素分手。在此前后,但凡涉及杨柳的吟咏,大多是陈子龙抒发这段情爱的作品。这阕小令便借咏物书写了这段情缘。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咏物抒情词。词中借杨花飘飞的意象,融合漂泊沦落的感慨,表达了词人对特定人物的思念及自身身世的复杂愁绪,将内心苦涩寄于景物描写,营造出含蓄深婉的抒情意境。

2. 写作手法

双关:“章台”既指现实中柳枝繁茂之地,又暗指唐代长安歌妓聚居的章台街,关联柳如是的名妓身份;“杨花”既写自然景物,又暗合“柳”姓,巧妙点出所咏对象。“怜他漂泊奈他飞”表面叹杨花不由自主,实则倾诉对柳如是沦落风尘的无奈与怜惜,字面写物,字里含情,达到“不黏不脱”的咏物境界。象征:“澹日滚残花影下,软风吹送玉楼西”,杨花随日影、柔风飘荡,象征人物命运的被动与无奈。情景交融:上片“撩乱吹”“弄春晖”以杨花在春风中翻飞的动态画面,渲染缭乱躁动的氛围,暗合词人内心对柳如是处境的焦虑;下片“澹日”“软风”勾勒出柔和而略带苍凉的暮春场景,“天涯心事少人知”将景的空寂与人的孤寂叠加,使漂泊之愁、知己之叹随景自然流露,情与景相互渗透,营造出含蓄深婉的抒情意境。

3. 分段赏析

上片“百尺章台”“重重帘幕”,表面写杨花在春风中撩乱飞舞,实则暗喻才女柳如是身处明末秦淮风月场的复杂境遇。“章台”本指汉代长安街衢,后借指烟花之地,此处既点明柳如是名妓身份,又以“百尺”“重重”暗示其所处环境的等级与隔阂。杨花“撩乱吹”“弄春晖”的动态描写,既符合自然物态,又暗含人物在浮华中的挣扎与不甘——她如杨花般被时势之风裹挟,在权贵阶层的帘幕间周旋,看似尽享春光,实则难脱漂泊宿命。“怜他漂泊奈他飞”一句承上启下,将物境与心境直接勾连。“怜”字倾注着陈子龙对柳如是身世的深切同情:其幼年被卖为官宦家姬,后流落风尘,命运恰似无根杨花,随风辗转。而“奈”字则透出无奈之感——此时陈子龙尚未功名有成,困于家境与礼教束缚,虽对柳如是心生爱慕,却无力改变其处境。这种情感张力在“漂泊”与“飞”的对照中尤为明显:漂泊是命运的被动性,飞则是姿态的主动性,暗喻柳如是在乱世中既无法掌控自身归属,又试图保持人格尊严的矛盾状态。下片“澹日滚残花影下,软风吹送玉楼西”以细腻笔触勾勒杨花的归宿:在淡薄的日光下,花影渐残,被软风送至玉楼西侧。表面写景,实则暗含对柳如之前途的忧虑与期许。“澹日”象征末世的衰微氛围,“残花影”既是暮春实景,亦隐喻红颜易逝的悲凉;“玉楼”可指豪门贵宅,亦象征精神栖所,杨花被“吹送”至此,暗示柳如是可能的人生轨迹——或委身权贵,或寻觅知己。但词人以“软风”替代“狂风”,以“送”替代“卷”,微妙传递出对其命运的温情观照:即便身不由己,亦愿其能在浮世中寻得一处相对安稳的归处。结句“天涯心事少人知”将笔触从客体转向主体,直抒胸臆。“天涯心事”既指柳如是作为乱世女性的漂泊之苦、身世之痛,亦含陈子龙对时局动荡、个人抱负难展的感慨。二者的心事如杨花般飘泊天涯,却因身份壁垒与时代局限,难以为世人所理解。这种“少人知”的孤独感,既是个体情感的隐秘性体现,亦折射出明末知识分子在社会剧变前的普遍迷茫。词中杨花已超越自然物象,成为乱世中漂泊灵魂的象征,其轻盈姿态与沉重命运形成强烈反差,深化了词作的悲剧意蕴。

4. 作品点评

这首小令情感丰沛真挚,笔调高雅含蓄,尽显作者的深厚文学造诣与内心情愫。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不著色相,咏物神境。

清王士祯《陈忠裕全集》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明·憨山德清《咏竹五首》

下一篇:明·袁凯《京师得家书》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