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飞千尺玉":寒冷中竹子高耸仿佛飞起千尺美玉,
"清洒一林霜":清幽中竹叶飘洒好似一林寒霜。
"纵是尘心重":即使尘世之心很重,
"相看亦顿忘":与竹子相看也会顿时忘却。
"矫矫凌云姿":竹子身姿矫健高耸入云,
"风生龙夜吼":风吹过仿佛龙在夜间吼叫。
"霜雪不知年":霜雪不知道岁月,
"真吾岁寒友":竹子真是我岁寒时的朋友。
"霜干寒如玉":竹子的枝干寒冷得如同美玉,
"风枝响似琴":风吹动竹枝发出如同琴音的声响。
"潇湘一夜雨":潇湘之地一夜的雨,
"滴碎客中心":滴碎了客居之人的心。
"叶落根偏固":竹叶落下但根却更加牢固,
"心虚节更高":竹子内心虚空但竹节更高。
"一林寒吹发":一片竹林寒风吹拂,
"清夜伴松涛":清冷的夜晚伴随着松涛声。
"淇澳春云碧":淇水湾春天云彩碧绿,
# 春云碧:当是比喻春天淇园大面积茂盛的翠竹犹如碧绿的云彩。,淇澳:淇河岸的弯曲处,即古卫国之竹园——淇园所在地。
"潇湘夜雨寒":潇湘之地夜晚雨很寒冷。
# 潇湘:湘江与潇水的并称,多借指今湖南盛产竹子的地区。
"虚窗人静听":空旷的窗户边人静静地听,
# 虚窗:开着窗户。
"飒飒响琅玕":竹子发出飒飒的声响如同美玉相击。
# 琅玕:似玉的美石,常作翠竹的美称。,飒飒:拟声词,风雨声。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组五言绝句,也是一组咏物诗。这组诗主要围绕竹子展开,通过对竹子外在形态和生长特点的描写,展现了竹子清幽、高洁、挺拔、坚韧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高洁品质、坚韧生命力的赞美之情。
2. 分段赏析
第一首“寒飞千尺玉,清洒一林霜”,描绘了竹子在寒冷的环境中高耸入云,仿佛飞起千尺美玉,竹叶飘洒如同清幽的一林寒霜。通过对竹子外在形态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清幽、高洁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基调。“纵是尘心重,相看亦顿忘”,诗人由竹子的清幽高洁联想到自己的内心,即使尘世之心很重,但与竹子相看也会顿时忘却尘世的烦恼。表达了诗人对竹子的喜爱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第二首“矫矫凌云姿,风生龙夜吼”,这两句诗中“矫矫凌云姿”描绘了竹子身姿矫健、高耸入云的形态,“风生龙夜吼”则运用拟人的手法,将风吹竹子的声音比作龙在夜间吼叫,增添了竹子的神秘和气势。“霜雪不知年,真吾岁寒友”,诗人认为霜雪不知道岁月,而竹子是自己在岁寒时的朋友。表达了对竹子坚韧品质的赞美和与竹子相伴的深厚情谊。第三首“霜干寒如玉,风枝响似琴”,这两句诗中“霜干寒如玉”描绘了竹子的枝干寒冷得如同美玉,“风枝响似琴”则将风吹动竹枝的声音比作琴音,生动地展现了竹子的清幽和灵动。“潇湘一夜雨,滴碎客中心”,诗人借潇湘之地一夜的雨,滴碎了客居之人的心,抒发了自己内心的孤独和愁绪,同时也借竹子来慰藉自己的心灵。第四首“叶落根偏固,心虚节更高”,这两句诗中“叶落根偏固”体现了竹子即使叶子落下,但根却更加牢固的品质,“心虚节更高”则赞美了竹子内心虚空但竹节更高的高尚品格。“一林寒吹发,清夜伴松涛”,描绘了在清冷的夜晚,一片竹林在寒风吹拂下,伴随着松涛声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清幽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这种宁静生活的向往。第五首“淇澳春云碧,潇湘夜雨寒”,这两句诗中“淇澳春云碧”描绘了淇水湾春天云彩碧绿的景象,“潇湘夜雨寒”则写出了潇湘之地夜晚雨很寒冷的环境,通过对不同环境的描写,展现了竹子在不同环境下的生长状态。“虚窗人静听,飒飒响琅玕”,这两句诗中“虚窗人静听”描绘了空旷的窗户边人静静地听的情景,“飒飒响琅玕”则将竹子发出飒飒的声响比作美玉相击,生动地展现了竹子的清幽和灵动,表达了诗人对竹子的喜爱之情。
上一篇:明·文徵明《钱氏池上芙蓉》
下一篇:明·陈子龙《浣溪沙·杨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