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qián
shì
chí
shàng
róng

朝代:明作者:文徵明浏览量:3
jiǔ
yuè
jiāng
nán
huā
shì
xiū
róng
wǎn
zhuǎn
zài
zhōng
zhōu
měi
rén
xiào
yíng
yíng
shuǐ
luò
hái
shēng
miǎo
miǎo
chóu
pán
jīn
diàn
殿
lěng
fēng
chuī
luó
dài
jǐn
chéng
qiū
xiāng
kàn
wèi
yòng
shāng
chí
bié
yǒu
chí
táng
zhǒng
yōu

译文

九月时,江南的花都开结束了,但这个芙蓉还在河中开着。就像美人隔着水笑盈盈的,太阳落山时有了一种愁绪下了露水。寒露洗净荷叶如玉盘,月宫金殿更显清冷,衣带飘飘,是秋天的味道了。看着它也不用忧伤老大不小了,另有池塘中一种幽雅的情怀。

逐句剖析

"九月江南花事休":九月时,江南的花都开结束了,

# 休:结束。

"芙蓉宛转在中洲":但这个芙蓉还在河中开着。

# 芙蓉:此处为水芙蓉,即莲花。

"美人笑隔盈盈水":就像美人隔着水笑盈盈的,

"落日还生渺渺愁":太阳落山时有了一种愁绪下了露水。

"露洗玉盘金殿冷":寒露洗净荷叶如玉盘,月宫金殿更显清冷,

# 玉盘:指荷叶。

"风吹罗带锦城秋":衣带飘飘,是秋天的味道了。

# 罗带:衣带。

"相看未用伤迟暮":看着它也不用忧伤老大不小了,

# 伤:忧伤。

"别有池塘一种幽":另有池塘中一种幽雅的情怀。

# 幽:幽雅。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钱氏池上芙蓉》是明代文徵明创作的七言律诗。此诗描绘了九月江南百花凋零时,钱氏池中芙蓉花独自绽放的美景。诗人以“美人笑隔盈盈水”将芙蓉比作美人,赋予其灵动之态,又借“落日”“露洗”“风吹”等景象,细腻刻画芙蓉在不同情境下的风姿,既展现了芙蓉的娇艳与清幽,也流露出诗人对其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

文徵明(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文徵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咏物题材的诗作。诗歌描绘了秋天钱氏池塘中芙蓉花的美丽姿态,体现了诗人对芙蓉花的赞美之情以及悠然闲适的心境。

2. 写作手法

景物描写:诗中对钱氏池上芙蓉、秋夜景色等进行描写,如首联点明时令地点时对环境的描写,颔联、颈联对景物的刻画,属于景物描写手法,为抒情做铺垫。以景喻情​​:颔联通过营造可望而不可及的距离感来增添愁绪,颈联描绘秋夜的清冷与萧瑟,将诗人的情感融入到所描绘的景色之中,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使情感表达更为含蓄、深远。

3. 分段赏析

“九月江南花事休,芙蓉宛转在中洲”,首联点明时间与地点,九月的江南,百花已然凋零,而钱氏池塘中的芙蓉却在水中洲渚间婀娜绽放,以百花凋零反衬芙蓉的独秀,突出其独特的生命力与美感,为全诗奠定了描绘芙蓉之美的基调。​“美人笑隔盈盈水,落日还生渺渺愁”,颔联运用比喻,将芙蓉比作隔岸微笑的美人,赋予其灵动的神韵;“落日一词,既点明时间,又增添了画面的氛围感,“渺渺愁”则使诗句在柔美中蕴含一丝淡淡的情思,余味悠长。​“露洗玉盘金殿冷,风吹罗带锦城秋”,颈联通过“露洗”“风吹”等动态描写,细腻刻画了芙蓉在秋露与秋风中的姿态。“玉盘”“罗带”的比喻,生动展现芙蓉的娇美,“金殿冷”“锦城秋”则营造出清冷、雅致的氛围,进一步烘托出芙蓉的高洁。​“相看未用伤迟暮,别有池塘一种幽”,尾联直抒胸臆,诗人劝慰自己与读者,面对芙蓉无需为时光流逝而伤感,因为这池塘中的芙蓉有着独特的清幽之美,收束全诗,深化了对芙蓉之美的赞美与对闲适心境的表达。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明·刘基《乞猫》

下一篇:明·憨山德清《咏竹五首》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