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ǒu
xìn

朝代:明作者:宋濂浏览量:3
chū
rén
ér
zhǐ
zhī
shí
rén
yuē
:“
:“
nuò
fǎn
ér
shí
。”
。”
yuē
:“
:“
dài
gōng
ér
shí
。”
。”
rén
zhì
lái
shí
dài
zhī
míng
zǎo
lìng
rén
qiú
rén
rén
lái
fāng
zhī
shí
zhī
shí
zhě
kǒng
shí
yán
wéi
xìn
ruò
néng
sān
jūn
sān
jūn
fēi
xìn

译文

从前吴起外出,遇到了老朋友,就留他吃饭。老朋友说:“好啊,等我回来就吃饭。”吴起说:“我在家里等待您一起进餐。”可是老朋友到了傍晚还没有来,吴起不吃饭而等候他。第二天早晨,吴起派人去找老朋友,老朋友来了,才同他一起进餐。吴起不吃饭而等候老朋友的原因是,怕自己说了话不算数。他坚守信用到如此程度,这是能使军队信服的缘由吧?要想使军队信服,不守信用是不行的!

逐句剖析

"昔吴起出":从前吴起外出,

# 吴起:战国初期著名的政治改革家,卓越的军事家、统帅、政治家、改革家。,昔:从前。

"遇故人":遇到了老朋友,

# 故:先前的;原来的。

"而止之食":就留他吃饭。

# 食:吃,这里指留某人吃饭。,止:使停止,使留下。

"故人曰":老朋友说:“

# 故人:老朋友。故,以前的,原来的。

"诺":好啊,

"期返而食":等我回来就吃饭。”

"起曰":吴起说:“

"待公而食":我在家里等待您一起进餐。”

# 公:您,尊称。

"故人至暮不来":可是老朋友到了傍晚还没有来,

"起不食待之":吴起不吃饭而等候他。

"明日早":第二天早晨,

# 明日:明天,第二天。

"令人求故人":吴起派人去找老朋友,

# 求:寻找。,令:命令,让。

"故人来":老朋友来了,

"方与之食":才同他一起进餐。

# 之:代词,代指“老朋友”。,方:才。

"起之不食以俟者":吴起不吃饭而等候老朋友的原因是,

# 者:......的原因。,俟:等待。

"恐其自食其言也":怕自己说了话不算数。

# 其:代词,代指“吴起”。,恐:恐怕;担心。

"其为信若此":他坚守信用到如此程度,

# 信:信用。,为:做,此指信守。

"宜其能服三军欤":这是能使军队信服的缘由吧?

# 欤: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感叹。,宜:应当。

"欲服三军":要想使军队信服,

# 服:使……信服(使动用法)。

"非信不可也":不守信用是不行的!

# 非信不可也:不守信用是不行的。信,守信、讲信用;可,行、可以。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吴起守信》是明代文学家宋濂创作的一篇文言文,收录于其著作《龙门子凝道记》中。文章讲述了吴起坚守诚信的故事:他等候友人一同进餐,友人至暮未到,吴起便一直等待而不先进食,直至朋友到来才与之共餐,生动展现了他诚实守信的高尚品格。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明初诗文三大家”之一

宋濂(1310~1381),明代文学家。字景濂,号潜溪,祖籍金华潜溪(今浙江金华)。元末顺帝曾召为翰林院编修,以奉养父母为由,辞不应召。朱元璋时就任江南儒学提举,为太子讲经。洪武二年,奉命主修《元史》。累官至翰林院学士承旨、知制诰。他与高启、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刘基、章溢、叶琛同受朱元璋礼聘,尊为先生,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朝廷礼乐典章多出其手。其文宗《六经》及《史》《汉》,雍容大度,辞采富赡。他推崇台阁文学,文风淳厚飘逸,为其后“台阁体”作家的文学创作提供范本。著有《龙门子》《浦阳人物记》《洪武圣政记》《周礼集说》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篇说理文。讲述了吴起等待故人至暮不食、次日求来故人共餐的故事,体现了其坚守诚信的品格,并借此阐明“服三军非信不可”的道理,强调了诚信在治军与处世中的重要性。

2. 分段赏析

《吴起守信》虽仅寥寥数笔,却于简笔中见深意,于小事中藏大道。全文以战国军事家吴起为主角,开篇直叙其遇故人邀食之事,通过“止之食”“待公而食”等日常对话,勾勒出人际交往中最基本的承诺场景。故人“期返而食”却“至暮不来”,与吴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的行为形成鲜明对比,一“待”一“求”之间,既见吴起对承诺的珍视,亦显其“恐自食其言”的审慎态度。文中“俟”字尤具分量,既点明吴起等候之执着,更暗合儒家“言必信,行必果”的伦理要求,使个人德行与治军之道悄然勾连。结尾两段议论堪称点睛之笔:“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以反问句式强化逻辑,将个人诚信升华为治军之“威”的根本——唯有平日守信如一日,方能在军中建立不可撼动的威信;“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则直截揭示主旨,将“信”从私人道德范畴拓展至公共治理层面,暗合战国时期诸子对“信”的普遍推崇。宋濂作为明代大儒,借《龙门子凝道记》这一寓言体著作,以历史典故为载体,实则针砭元末明初世道浇漓、信用失序之弊,寄望以古人高节重塑伦理秩序。从行文看,本文通过“至暮不食”的细节白描、“方与之食”的行为闭环,让吴起的诚信形象跃然纸上;语言质朴如口语,“诺”“待”“恐”等虚词却传神入味,既保留故事的现场感,又赋予哲理的厚重感。全文结构上,前半叙事如流水顺势而下,后半议论如奇峰突起,卒章显志而余韵不绝,既符合寓言“藉事明理”的特质,亦彰显宋濂散文“醇深演迤,与古作者并”的文风。

3. 作品点评

《吴起守信》篇幅简练而意蕴深远,通过吴起等候友人共餐的故事,揭示出“答应之事必践行”的道理。它告诉我们,为人诚恳守信是应当坚守的品格—唯有守信用,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与信任,这既是处世的根本,也是立身处世的基石。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明·杨继盛《就义诗》

下一篇:明·宋濂《阅江楼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