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求升":早上谋求一升米,
"暮求合":晚上谋求一合粮,
# 合:十分之一升。
"近来贫汉难存活":最近贫困的百姓难以生存下去。
# 存活:生活。,贫汉:穷人。
"早早开门拜闯王":早早打开家门迎接闯王,
# 拜:行敬礼,表示欢迎。
"管教大小都欢悦":保证让大人小孩都欢欢喜喜。
"杀牛羊":杀掉牛羊,
"备酒浆":准备好酒浆,
"开了城门迎闯王":打开城门迎接闯王,
# 闯王:即李自成(公元1606-1645年)他最初是陕西起义军领袖高迎祥的部将,号称闯将;迎祥死后,被推为闯王。
"闯王来了不纳粮":闯王来了不用缴纳粮食税。
"吃他娘":吃呀,
"着她娘":穿呀,
"吃着不够有闯王":吃穿不够还有闯王(来救济)。
"不当差":不用服劳役,
"不纳粮":不用交粮税,
"大家快活过一场":大家痛痛快快地过一场好日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民歌,也是一首反映社会现实与民众心声的诗歌。它描绘了明末百姓在封建剥削压迫下艰难求生的困境,以及李自成起义军到来后给民众带来的希望。通过百姓生活的悲惨与对义军欢迎的鲜明对比,体现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代表自身利益的起义军的拥护。
2. 分段赏析
“朝求升,暮求合,近来贫汉难存活”:“升”“合”作为古代微量的容量单位,形象勾勒出底层百姓对生存物资的极度渴求。“朝”“暮”两个时间词的递进,描绘出百姓从清晨到日暮,整日为糊口而奔波忙碌的艰辛图景。即便如此,他们依旧难以维持生计,此句深刻揭露了封建剥削制度下,贫苦大众水深火热的悲惨处境,字字泣血地控诉着社会的黑暗与不公。“早早开门拜闯王,管教大小都欢悦”:“早早开门”四字,传神地刻画出百姓迫不及待迎接闯王的急切心情,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展露无遗。“管教大小都欢悦”以直白质朴的语言,斩钉截铁地表明百姓坚信闯王到来后,定能改变现状,让老少皆得安乐。这一句凸显出农民义军在民众心中,已然成为救民于水火的希望之光,展现了闯王及其义军在百姓心中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民谣通过“杀牛羊”“备酒浆”“开城门”等一系列具体而热烈的行为描写,将百姓箪食壶浆、夹道欢迎闯王的盛大场面生动呈现。“不纳粮”三字直击要害,点明了百姓拥护义军的核心原因。在沉重赋税压得百姓喘不过气的时代,闯王提出的免粮政策,如甘霖般滋润着民众干涸的心田,道出了农民义军深受爱戴、一呼百应的根源所在。
3. 作品点评
这首民谣以直白如话的语言、朗朗上口的韵律,构建起极易传唱的表达形式。其摒弃雕琢,用“升”“合”“牛羊”“酒浆”等贴近生活的意象,使百姓一听即懂、过耳不忘。正因如此,它迅速在民间口口相传,从田间地头到市井街巷,成为传递反抗意志的媒介。它不仅是民众心声的载体,更化作振臂高呼的斗争号角,激发着底层百姓奋起反抗的勇气,凝聚起推翻压迫的强大力量。
上一篇:明·沈周《题画》
下一篇:明·宋濂《送天台陈庭学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