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风吹":北风呼啸在院墙上吹个不停,
"吹我庭前柏树枝":摇撼着我这院子前面的柏树。
"树坚不怕风吹动":柏树坚定矗立不怕北风吹撼,
"节操棱棱还自持":枝干挺直依然刚劲而且突兀。
"冰霜历尽心不移":历尽冰霜而坚贞之心不改变,
# 冰霜历尽:指经历了整个冬天风雪的吹打考验。
"况复阳和景渐宜":何况将迎来春天和煦的阳光。
"闲花野草尚葳蕤":闲花野草尚且能够蓬勃生长,
# 葳蕤:草木茂盛的样子。
"风吹柏树将何为":北风肆虐又能把柏树怎么样?
# 何为:能怎样呢?为,语气词。
"北风吹":尽管北风呼呼地吹个不停歇,
"能几时":可是又能够这样横行多久呢?
明代大臣、诗人
于谦(1398~1457),明代大臣、诗人。字廷益,号节庵,因官至少保,故世称于少保,谥号忠肃,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永乐进士,历任河南、山西等地巡抚,正统末召为兵部左侍郎,迁兵部尚书。于谦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其诗作更多的是对社会现实的真实记录和深刻反思,风格遒劲、兴象深远。主要作品有《石灰吟》《荒村》《入塞》等。后人辑有《于忠肃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杂言诗,也是一首咏物诗,全诗采用刚健有力的七言句式,语言质朴无华却蕴含凛然风骨。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诗人巧妙地运用重复手法,以“北风吹”开篇和收束,不仅紧扣诗题,更通过这种首尾呼应的结构,强化了柏树傲然挺立于严寒北风中的视觉形象。这种艺术处理使柏树的坚韧品格得到更加突出的展现,同时也增强了诗歌的整体感和感染力。
2. 写作手法
顶真:首句“北风吹,吹我庭前柏树枝”,通过“吹”字的重复使用,使诗句前后紧密衔接,增强了语言的连贯性和节奏感。这种手法让诗歌读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比喻:以“柏树”自喻,通过“树坚不怕风吹动”展现诗人坚贞不屈的品格。象征:全诗以“柏树”象征诗人坚贞不屈的品格,“北风”象征朝中谗佞小人,“阳和”象征政治清明,“闲花野草”则象征趋炎附势之辈。“树坚不怕”、“心不移”等直白表述,与象征手法相得益彰,使诗歌既通俗易懂又耐人寻味,展现了于谦刚正不阿的人格魅力。
3. 分段赏析
开篇四句运用“顶真格”修辞,“吹”字前后呼应,既写出“北风对庭前柏树的肆虐”,又展现柏树“坚不可摧”的品格。“节操棱棱,威严方正”的柏树形象,正是诗人面对朝堂谗言时“刚正不阿”的精神写照。这种双重意象的构建,生动反映了诗人在政治风波中保持清醒与坚守的情操。中间四句通过时序转换展开叙述。柏树“历尽冰霜而不改其清操”的往昔,对应诗人宦海浮沉的政治历练;“春光日渐宜人”的当下景象,则象征着国家局势的转危为安。“闲花野草尚且呈现一片生机”的描写,暗示谗言中伤终将如北风般徒劳无功,体现了诗人对政治局势的深刻洞察。结尾两句以口语化表达“春光已经返回大地,北风肆虐还会久吗?”,道出正义必胜的朴素真理。这种乐观情绪源于诗人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兴衰紧密相连的崇高情怀,展现了“誓与国运共安危”的士大夫精神。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象征手法的运用和情感表达的真挚性上。全诗采用比喻手法,将柏树比作诗人自身,北风象征朝中谗佞小人,阳和则暗指国家运势。在“阳和初回”与“北风肆虐”的强烈对比中,诗人塑造了“节操棱棱还自持”的柏树形象,凸显了自己在政治风波中坚守节操的品格。在艺术风格上,这首诗呈现出古朴雄放的特点。诗人不追求华丽的辞藻和精巧的意境,而是通过塑造完整的艺术形象和抒发真挚的情感来打动读者。这种直抒胸臆、以情动人的表达方式,使这首诗在众多托物言志的作品中独树一帜,展现出诗人独特的艺术个性。
# 诗中的“北风”显然是譬拟恶劣的环境和黑暗势力,而“柏树”则有自喻自励之意;全篇表现出坚贞不移的节操与乐观豁达的胸怀,正是诗人人格的外化。
原山东社会科学院语言文学所研究员乔力《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分类集成 5 诗歌卷(五)》
上一篇:明·袁宏道《徐文长传》
下一篇:明·于谦《观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