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莽苍经春早":田园一片苍茫,早早地就经历了春天,
# 经春早:指早春。
"篱落萧条尽日风":篱笆院落冷冷清清,一整天都刮着风。
# 篱落:篱笆。
"若问经过谈笑者":如果要问经过这里说说笑笑的人是谁,
"不过田舍白头翁":不过是村里的白发老翁罢了。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田园诗。诗中通过白描写景与人事对比,描绘了初春时节田园的荒凉景象与农村的寂寥人情。既展现了自然时序的苍莽,又暗含对农村生活艰辛的感慨,体现了白居易关注民生、语言质朴的现实主义诗风。
2. 写作手法
白描:“田园莽苍经春早,篱落萧条尽日风”两句以简洁质朴的语言描绘出乡村的景象和生活场景。借景抒情:诗人借寒风、苍茫田园等景象,抒发了对贫苦生活的感慨和对乡村寂寥的惆怅之情。以小见大:通过描写贫家生活、乡村老人等细节,反映了当时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状态和乡村的衰败景象,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象征:“白头翁”既是具体人物,亦象征农耕传统的衰老与坚守。
3. 分段赏析
诗中前两句勾勒出田园空旷苍茫、篱笆在风中萧瑟的画面,展现了乡村的荒凉,为后文人迹稀少作铺垫;后两句通过问答,写出乡村往来之人多是白头老翁,凸显乡村的冷清和缺乏生机。同时“谈笑者”的期待与“白头翁”的现实形成强烈落差,暗示青壮离乡、农耕衰微的社会图景。
上一篇:唐·常建《春词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