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ūn
èr
shǒu
èr

朝代:唐作者:白居易浏览量:2
tián
yuán
mǎng
cāng
jīng
chūn
zǎo
luò
xiāo
tiáo
jìn
fēng
ruò
wèn
jīng
guò
tán
xiào
zhě
guò
tián
shè
bái
tóu
wēng

译文

田园一片苍茫,早早地就经历了春天,篱笆院落冷冷清清,一整天都刮着风。如果要问经过这里说说笑笑的人是谁,不过是村里的白发老翁罢了。

逐句剖析

"田园莽苍经春早":田园一片苍茫,早早地就经历了春天,

# 经春早:指早春。

"篱落萧条尽日风":篱笆院落冷冷清清,一整天都刮着风。

# 篱落:篱笆。

"若问经过谈笑者":如果要问经过这里说说笑笑的人是谁,

"不过田舍白头翁":不过是村里的白发老翁罢了。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村居二首(其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于唐完宗元和年间在渭村创作的七言绝句。全诗以冷色调勾勒出一幅萧疏的早春田园图:春寒料峭中草木未萌,篱笆院落终日风声萧瑟;本该充满生机的季节却只见零星白发老农踽踽独行。诗中"莽苍"与"萧条"的景物反差,暗示着农耕生活的艰难;"谈笑者"与"白头翁"的对比,更暗藏对农村青壮流失、只剩老弱的现实隐忧,流露出诗人深沉的悲悯情怀。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田园诗。诗中通过白描写景与人事对比,描绘了初春时节田园的荒凉景象与农村的寂寥人情。既展现了自然时序的苍莽,又暗含对农村生活艰辛的感慨,体现了白居易关注民生、语言质朴的现实主义诗风。

2. 写作手法

白描:“田园莽苍经春早,篱落萧条尽日风”两句以简洁质朴的语言描绘出乡村的景象和生活场景。借景抒情:诗人借寒风、苍茫田园等景象,抒发了对贫苦生活的感慨和对乡村寂寥的惆怅之情。以小见大:通过描写贫家生活、乡村老人等细节,反映了当时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状态和乡村的衰败景象,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象征:“白头翁”既是具体人物,亦象征农耕传统的衰老与坚守。

3. 分段赏析

诗中前两句勾勒出田园空旷苍茫、篱笆在风中萧瑟的画面,展现了乡村的荒凉,为后文人迹稀少作铺垫;后两句通过问答,写出乡村往来之人多是白头老翁,凸显乡村的冷清和缺乏生机。同时“谈笑者”的期待与“白头翁”的现实形成强烈落差,暗示青壮离乡、农耕衰微的社会图景。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常建《春词二首》

下一篇:唐·白居易《棣华驿见杨八题梦兄弟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