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ūn
èr
shǒu

朝代:唐作者:常建浏览量:2
wǎn
wǎn
huáng
liǔ
méng
méng
huā
chuí
gāo
hóng
zhuāng
duì
chūn
guāng
chí
nìng
zhī
bàng
shuǐ
yǎo
niǎo
huáng
jīn
shàng
sāng
nán
zhī
jiāo
běi
táng
měi
rén
jīn
chū
shǒu
kuāng
fēi
dàn
wèi
cán
yíng
yíng
jiāo
bàng

译文

繁茂嫩黄的柳丝,朦胧的杂花低垂着。太阳升高了,化着红妆的女子还卧着,慵懒地倚着面对春光,迟迟不起。知道淇水岸边,骏马佩戴着黄金马笼头。郁郁葱葱田间小路上的桑树,南边的树枝与北堂相交。美人沿着金梯走出来,白皙的手亲自提着筐子。不只是害怕蚕饥饿,姿态娇美地在路边。

逐句剖析

"菀菀黄柳丝":繁茂嫩黄的柳丝,

# 菀菀:原意为雨雪云雾迷茫的样子,此指杂花繁茂。

"濛濛杂花垂":朦胧的杂花低垂着。

# 濛濛:原意为雨雪云雾迷茫的样子,此指杂花繁茂。

"日高红妆卧":太阳升高了,化着红妆的女子还卧着,

# 红妆:美女。

"倚对春光迟":慵懒地倚着面对春光,迟迟不起。

# 光:《英灵》作“风”。,对:《英灵》《品汇》均作“树”。,倚:靠。

"宁知傍淇水":知道淇水岸边,

# 傍:靠近,此指居住在淇河边。,宁:岂。

"騕袅黄金羁":骏马佩戴着黄金马笼头。

# 羁:马笼头。,騕袅:良马名。淮南子·齐俗:“夫待騕褭、飞兔而驾之,则世莫乘马”。褭:袅的异体字。“騕褭”,《英灵》作“腰袅”。

"翳翳陌上桑":郁郁葱葱田间小路上的桑树,

# 陌上桑:乐府《相和曲》名。,翳翳:树木茂密深晦貌。

"南枝交北堂":南边的树枝与北堂相交。

"美人金梯出":美人沿着金梯走出来,

"素手自提筐":白皙的手亲自提着筐子。

# 素手:洁白的手。多形容女子之手。

"非但畏蚕饥":不只是害怕蚕饥饿,

# 畏:一作“为”。

"盈盈娇路傍":姿态娇美地在路边。

# 盈盈:仪态风姿美好貌。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春词二首》是唐代诗人常建所作的一组五言古诗。这组诗以细腻笔触勾勒出淇河风光的秀美绝伦,将淇水之畔不为人知的美妙景致展现得淋漓尽致。诗中,青春年少的儿郎骑着配着金鞍的骏马,悠然漫步在淇水岸边。春日暖阳倾洒,眼前黄柳轻拂,繁花摇曳,身着红妆的佳人或倚或躺,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姿的春日淇水画卷。常建以凝练的文字,将淇河之畔超乎常人想象的惬意生活生动呈现。透过这组诗,不仅能领略唐代淇河的绝美风光,也能深切感受到淇河在唐代文人心中的独特地位与深远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诗人

常建(?~?),唐代诗人。邢州(今河北省邢台市)人。开元进士,曾任盱眙尉。常建的诗以山水田园为主要题材,其诗多为五言,兴旨幽远。语言上,沿用汉魏古诗平直质朴、浅显流畅的语言风格;手法上,继承了古乐府与古诗中叙事与抒情相结合的基本范式;内容上,也基本依照古乐府与古诗中表现游子愁绪、人生无常、伤时感怀等主题进行创作。常建也善作边塞诗。代表作品有《题破山寺后禅院》《吊王将军墓》。著有《常建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组五言古诗,也是描写春日生活场景与女性形象的诗。第一首诗描绘春日美景,以柳丝和杂花烘托气氛,刻画闺中女子在春日暖阳下的慵懒情态,反映出其闲适又略带愁绪的心境。第二首描绘采桑场景,通过描写桑树及采桑女子的行动,展现其勤劳与娇美,体现诗人对劳动生活中女性的赞美。

2. 分段赏析

第一首“菀菀黄柳丝,濛濛杂花垂。”描绘了春天的典型景物——柳丝和杂花。“菀菀”形容柳丝嫩黄柔软的样子,“濛濛”则描绘出杂花纷纷垂落的朦胧之美,通过对柳丝和杂花的细腻描写,营造出一种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氛围。“日高红妆卧,倚对春光迟。”刻画了一位红妆女子的形象。“日高”点明时间已晚,“红妆卧”则表现出女子慵懒的姿态,“倚对春光迟”进一步强调了女子尽情享受春光的情态,生动地展现了生活的闲适。“宁知傍淇水,騕袅黄金羁。”笔锋一转,提到淇水之畔骑着騕褭马、系着黄金缰绳的少年。“宁知”一词表示反问,暗示了这种生活状态与前面女子的慵懒形成对比,增添了一种别样的情境,可能寓意着青春的活力和对不同生活的向往。第二首“翳翳陌上桑,南枝交北堂。”描绘了春天的田园风光。“翳翳”形容桑树茂密的样子,“陌上桑”点明了地点和景物,“南枝交北堂”则进一步描绘了桑树枝叶伸展的姿态,展现出春天的生机与活力。“美人金梯出,素手自提筐。”描写美人提筐出屋的情景。“美人金梯出”表现出美人的优雅姿态,“素手自提筐”则通过细节描写,展现出美人的洁白和娇美,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非但畏蚕饥,盈盈娇路傍。”说明女子并非仅仅为了蚕事而劳作。“非但”一词表示递进,“畏蚕饥”只是表面原因,“盈盈娇路傍”则强调了女子娇美的姿态在路上旁若无人地展现,突出了春天的生机和生活的美好。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张九龄《湘中作》

下一篇:唐·白居易《村居二首(其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