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株含露态":千万株含苞待放的桃花,形态就像露珠一样,
"何处照人红":什么地方的桃树开花能把赏花人也照映成红色的呢?
"风暖仙源里":暖风吹进这如神仙居住的世外桃源,
# 仙源:桃花源。
"春和水国中":和暖的春天,让水都变暖了。
"流莺应见落":飞舞的黄莺应该看到桃花飘落的景象,
# 流莺:指四处飞翔鸣唱的黄莺鸟。
"舞蝶未知空":而翩翩起舞的蝴蝶却还不知道花事已空。
"拟欲求图画":想要把这桃花的美景绘成图画,
# 拟:打算。
"枝枝带竹丛":可每一枝桃花都生长在竹丛之中。
# 带:围绕。
晚唐著名诗僧
齐己(864~937?),唐末诗僧。俗姓胡,名得生,自号衡岳沙门,潭州益阳(今属湖南)人。工诗善琴,擅长行书,风雅放逸,颇有诗名。为诗好苦吟,喜琢炼。其诗多登临酬答、感时伤怀之作,风格清润,语言简淡,在清润平淡中见僻远冷峭之致。代表作品有《早梅》《赠齐己诗》《寄曹松》等。著有《白莲集》《风骚旨格》。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咏物诗。诗中描绘了千株桃花含露的娇美姿态,展现了桃花在风暖春和时节的艳丽,表达了诗人对桃花的赞美之情。
2. 分段赏析
首联:“千株含露态,何处照人红”,诗人运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千株桃花在露珠的映衬下娇艳欲滴的景象。“含露态”将桃花的清新润泽表现得淋漓尽致,仿佛能让人感受到露珠在花瓣上滚动的晶莹之感。“何处照人红”则以一种疑问的方式,将桃花的红色与人的情感联系起来,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思考,使桃花的美丽更具感染力。颔联:“风暖仙源里,春和水国中”,这两句诗描绘了桃花生长的环境,营造出一种空灵、清幽的氛围。“风暖”和“春和”点明了时节,给人以温暖、舒适的感觉。“仙源里”和“水国中”则将桃花的生长之地描绘成一个宛如仙境的水乡,使桃花仿佛置身于一个超凡脱俗的世界之中,增添了一种神秘而高雅的气质。颈联:“流莺应见落,舞蝶未知空”,诗人通过流莺和舞蝶的视角,进一步丰富了桃花的形象。“流莺应见落”暗示了桃花飘落的命运,流莺作为春天的使者,见证了桃花从盛开到凋零的过程,给人一种时光流逝、美好易逝的感慨。“舞蝶未知空”则描绘出蝴蝶在桃花间翩翩起舞,还未察觉到花事的变迁,与流莺形成了一种鲜明的对比,更增添了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无奈之情。尾联:“拟欲求图画,枝枝带竹丛”,诗人想要把桃花的美景绘成图画,却发现每一枝桃花都生长在竹丛之中。“带竹丛”不仅描绘出桃花与竹丛相伴的生长状态,更营造出一种清幽雅致的意境。竹丛的高洁、坚韧与桃花的娇艳、柔美相互映衬,使桃花的高洁之美更加突出,也表达了诗人对桃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 作品点评
这首诗以桃花为核心,生动展现了春天的盎然生机,深刻传达出诗人对自然美的独特感悟与热烈追求。
上一篇:唐·孟浩然《自洛之越》
下一篇:唐·陈后主《戏赠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