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liǔ

朝代:唐作者:白居易浏览量:3
sān
yuè
jìn
shì
tóu
bái
chūn
lǎo
bié
gèng
píng
yīng
wéi
xiàng
yáng
huā
dào
bàn
chūn
fēng
fàng
guī

译文

阳春三月柳絮飘落在人头上染白了头发,使人感到春天老了人也一同老了。凭借柳树上的黄莺告诉杨花说,请柳丝把春风缠拉住,不要让春天回去。

逐句剖析

"三月尽是头白日":阳春三月柳絮飘落在人头上染白了头发,

# 头白日:头上落满了柳絮。,尽:都。

"与春老别更依依":使人感到春天老了人也一同老了。

"凭莺为向杨花道":凭借柳树上的黄莺告诉杨花说,

"绊惹春风莫放归":请柳丝把春风缠拉住,不要让春天回去。

# 绊惹:缠住,拉住。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柳絮》乃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佳作之一,创作于长庆四年(824年),彼时诗人已53岁。此诗饱含深情地倾诉了诗人对春天的深切不舍。诗中,白居易以细腻笔触描绘出暮春三月的独特景致:柳絮如雪花般漫天飞舞,缠绵缭绕,仿佛给世间蒙上一层轻柔薄纱。那纷纷扬扬的柳絮,飘落在行人头上,远远望去,恰似行人的头发因落满柳絮而变得斑白,一幅诗意盎然又略带惆怅的画面跃然纸上。在这首诗里,诗人巧妙运用拟人手法,赋予黄莺与杨花鲜活的人格特征。他匠心独运地安排黄莺充当信使,让其为杨花捎去口信,恳请杨花施展魔力,紧紧牵缠住春天的匆匆脚步,竭力挽留春天,莫让它就此离去。这般独特的构思,将诗人内心深处的惜春之情,以一种生动且浪漫的方式展现得淋漓尽致。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柳絮》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以暮春时节的柳絮为意象,表达了诗人的惜春之情以及对春天的不舍之情。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细腻婉转,展现了白居易诗歌特有的平易通俗与哲思交融的艺术风格。

2. 写作手法

拟人:“凭莺为向杨花道,绊惹春风莫放归”,把黄莺、杨花人格化,安排黄莺给杨花捎信,让杨花牵缠住春天的脚步,将其塑造成挽留春光的角色。比喻:“三月尽是头白日”以柳絮飘落满头喻指白发,既点明暮春时令,又暗含对人生易老的感慨,意象生动且含蓄。

3. 分段赏析

“三月尽是头白日,与春老别更依依”,开篇点明时间为三月暮春,白昼变长,“头白日”形象地写出暮春白昼的漫长。“与春老别”表明春天即将离去,诗人与之告别,“更依依”直接抒发了对春天深深的不舍之情,为全诗奠定了惜春的情感基调。“凭莺为向杨花道,绊惹春风莫放归”,诗人突发奇想,借助黄莺向杨花传达自己的心意,希望杨花能牵绊住春风,不让春天归去。这两句诗充满童趣与浪漫色彩,将惜春之情以一种新奇的方式表达出来,使情感的抒发更加生动、深刻,让人感受到诗人对春天的极度留恋。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杜甫《秋尽》

下一篇:唐·杨巨源《山中主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