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院寥寥竹荫廊":幽深庭院中,竹影稀疏掩长廊,
# 寥寥:寂寞;孤单。
"披衣欹枕过年芳":披衣斜倚枕,静赏春日好韶光。
# 年芳:指美好的春色。,欹枕:倚枕。形容闲适。
"守愚不觉世途险":安于愚拙不察世途艰险,
# 守愚:保持愚拙,不事巧伪。
"无事始知春日长":闲暇无事方觉春日漫长。
"一亩落花围隙地":一亩落花环绕庭院空地,
# 隙地:空旷之地。
"半竿浓日界空墙":半竿艳阳斜映空荡矮墙。
# 界:犹临,对着。,浓:一作斜。
"今来自责趋时懒":如今自省未能迎合时势,
# 趋时:追赶时尚。,今来:从今以来。
"翻恨松轩书满床":反怪书房堆满未读之书。
# 松轩:松树下的小屋。,翻:通“反”,反而。
晚唐诗人
韩偓(842~923),唐代诗人。字致尧(一作致光),小字冬郎,自号玉山樵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昭宗龙纪进士及第,初佐河中幕府,后历任左拾遗、谏议大夫、度支副使等职。因不肯依附朱全忠,被贬为邓州司马,后依附王审知,寓居福建泉安的九日山延福寺。其与姜公辅、秦系、欧阳詹被称为“南安四贤”。韩偓的诗风因时期而异。早年多写艳情,词藻华丽,有香奁体之称;晚年多写唐末变乱及个人遭际,感时伤怀,风格慷慨悲凉。主要作品有《伤乱》《春尽》《安贫》等。今传《香奁集》《韩内翰别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守愚》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描写隐逸生活的诗。此诗聚焦于诗人隐逸生活的核心主题,深刻揭示了时光变迁与个人心境的微妙演化。诗人运用清新脱俗的言辞与精致入微的描写技巧,为读者呈现了一个既宁静又略含哀愁的隐居图景,引人无限遐想。此外,诗中亦流露出诗人对凡尘俗世的超然态度,以及对宁静致远生活的深切渴望。
2. 分段赏析
首联以“深院”开篇,营造出一种幽静、深邃的氛围,而“寥寥”二字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寂静无声的环境。竹荫覆盖的长廊,不仅增添了画面的绿意与生机,还寓意着诗人高洁、坚韧的品格。诗人“披衣欹枕”,姿态悠闲,仿佛完全沉浸在这宁静的春日时光中,享受着岁月的静好。“过年芳”则暗指时光流逝,但诗人却在这流逝中找到了内心的安宁。颔联中,“守愚”二字表达了诗人的一种生活态度,即保持一种质朴、不谙世事的心态,这种心态让诗人感受不到世俗的险恶与纷扰。“不觉世途险”与“无事始知春日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前者强调了诗人对世俗的淡泊与超脱,后者则表达了诗人因无事而得以细细品味春日时光的美好与悠长。颈联进一步描绘了深院中的景象,落花满地,围绕着空隙之地,营造出一种凄美而又宁静的氛围。而“半竿浓日界空墙”则通过阳光与墙壁的交界,勾勒出时间的流逝与空间的静谧。这两句诗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色的美,更寓含了诗人对时光流转、生命短暂的深刻感悟。尾联中,诗人开始反思自己的生活态度,原本以为自己是因为懒惰而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但现在却反而怨恨起那些堆满松轩的书籍来。这种自责与翻恨,实际上反映了诗人对过去时光的留恋与对未来的迷茫。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知识的渴望与对自我提升的期待,但现实却让他陷入了一种矛盾与无奈之中。
# “浓日半竿”,眼前妙句。
清陆次云《唐诗善鸣集》卷下
上一篇:唐·秦韬玉《寄怀》
下一篇:唐·杜荀鹤《春日山居寄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