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huái
怀

朝代:唐作者:秦韬玉浏览量:2
zǒng
cáng
xīn
jiàn
shì
fēng
dào
jīn
hún
tóng
huì
zhì
míng
jīn
sōu
jùn
yàn
shì
zhāng
chóu
wǎng
bàn
yīng
xióng
gōng
yǒu
guó
jiē
xuán
yìn
chǔ
jiàng
guān
shǎng
gōng
ruò
shǐ
使
chóng
shēng
tài
píng
yīng
huí
shǒu
qióng

译文

心中始终藏着施展抱负的壮志来践行儒家风尚,可如今这世间的正道已混乱不堪、毫无准则了。朝廷本应是招揽杰出人才的地方,现在却成了束缚英雄的忧愁罗网。像苏秦那样有才能的人在各国都能身居高位,而像楚国的将领却无官职可领,难以得到应有的功赏。倘若能重新生活在太平盛世,也应该回首为自己生不逢时而悲叹。

逐句剖析

"总藏心剑事儒风":心中始终藏着施展抱负的壮志来践行儒家风尚,

"大道如今已浑同":可如今这世间的正道已混乱不堪、毫无准则了。

"会致名津搜俊彦":朝廷本应是招揽杰出人才的地方,

"是张愁网绊英雄":现在却成了束缚英雄的忧愁罗网。

"苏公有国皆悬印":像苏秦那样有才能的人在各国都能身居高位,

"楚将无官可赏功":而像楚国的将领却无官职可领,难以得到应有的功赏。

"若使重生太平日":倘若能重新生活在太平盛世,

"也应回首哭涂穷":也应该回首为自己生不逢时而悲叹。

# 涂:一作途。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寄怀》是唐代诗人秦韬玉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中诗人表达了对当时社会世道的不满以及自身怀才不遇的愤懑。首联表明自己心怀儒风壮志,却感慨当下大道混乱。颔联指出朝廷本应招揽人才,如今却成了束缚英雄的罗网。颈联通过苏秦和楚将的不同境遇对比,进一步强调人才得不到重用的现实。尾联则设想若能处于太平盛世,也会为自己生不逢时而悲叹,深化了诗人的感慨。全诗反映出当时社会贤才被埋没的现实,具有一定的批判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诗人

秦韬玉(?~?),唐代诗人。字中明,一作仲明,京兆(今陕西西安)人。中和间从僖宗至蜀,赐进士出身,后依附宦官,官工部侍郎。秦韬玉少有辞藻,擅长歌吟,元辛文房《唐才子传》谓其“恬和浏亮”,尤长于七律。其诗构思奇巧,语言清雅,意境浑然,多有佳句,艺术成就很高。代表作品有《织锦妇》《贵公子行》《天街》《豪家》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总藏心剑事儒风,大道如今已浑同。”​​这两句诗中“总藏心剑”表明诗人心中始终怀揣着施展抱负的壮志,“事儒风”说明他践行儒家风尚。“大道如今已浑同”,“大道”指世间的正道,“浑同”表示混乱不堪、毫无准则,此句感慨当下社会正道不明,为全诗奠定了悲愤的基调。颔联:​​“会致名津搜俊彦,是张愁网绊英雄。”​​这两句诗中“会致名津”本应是招揽杰出人才的地方,“搜俊彦”体现了朝廷应有的职责。“是张愁网绊英雄”,“愁网”形象地比喻朝廷如今成了束缚英雄的罗网,前后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朝廷的不满和对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惋惜。颈联:​​“苏公有国皆悬印,楚将无官可赏功。”​​这两句诗中此联运用典故,“苏公”指苏秦,他在各国都能身居高位,“皆悬印”体现了他的显赫地位;“楚将”则指楚国的将领,他们无官职可领,难以得到应有的功赏。通过两人的不同境遇对比,进一步强调了人才得不到重用的现实,深化了诗人的感慨。尾联:​​“若使重生太平日,也应回首哭涂穷。”​​这两句诗中“若使重生太平日”设想自己能处于太平盛世,“回首哭涂穷”化用阮籍“穷途之哭”的典故,表达即使身处太平盛世,也会为自己生不逢时而悲叹。此句将诗人的愤懑和无奈推向高潮,深化了主题。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耿湋《宋中》

下一篇:唐·韩偓《守愚》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