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液仙舟迥":像蓬莱仙境一样的太液池相距很远,
# 太液仙舟迥:汉、唐京城都有太液池,像蓬莱仙境,故称池中“舟”为“仙舟”。迥:远。
"西园隐上才":在西苑的房玄龄忙于援引上才。
# 隐:一作“引”。,西园:指西苑。房玄龄贞观初任中书令,中书省靠近西苑。
"未晓征车度":而贤明的宰相,正在“西园”忙于援引他们呢,
"鸡鸣关早开":雄鸡初唱,关门就早已为他们打开。
# 鸡鸣:《史记·孟尝君传》载,函谷关鸡鸣开关放行。
唐朝第二位皇帝
李世民(599~649),唐朝皇帝。唐高祖李渊次子。初谥文皇帝,庙号太宗。上元元年(674年),加谥文武大圣皇帝。天宝八载(749年),加谥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唐太宗即位后,任用贤良,兼听纳谏,实行轻徭薄赋、疏缓刑罚的政策,并且进行了一系列政治、军事改革。他的政策和措施促成了社会安定、生产发展的升平景象,史称“贞观之治”。李世民兼爱文学、艺术,开设文学馆、弘文馆,招延文士。其诗多为宫廷唱和之作,文词富丽,但不失“雅正”。后人辑有《唐太宗皇帝集》行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绝句,也是一首赠赞房玄龄的诗。此诗旨在嘉勉房玄龄为国广纳贤才之功,全篇四句笔力遒劲,兴味盎然,更蕴藉着幽远意境之美,令人反复咀嚼而韵味无穷。
2. 写作手法
象征:“太液仙舟迥”中太液池里的蓬莱山运用了象征手法。蓬莱山象征着海外仙山,代表着美好与超凡之地。此象征暗示房玄龄等人才对于李世民的重要性,他们如同仙山般珍贵难得,象征李世民对房玄龄等贤才的珍视,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意境氛围。用典:“太液仙舟迥”,太液池是大明宫里的湖,中有蓬莱山象征海外仙山,当年秦王李世民延揽房玄龄等人为“十八学士”,兴文学馆,当时人称为“登瀛洲”。这里借“瀛洲”“蓬莱”这些与“三神山”相关的典故,将李世民招揽房玄龄等人比作登上仙境,表达对房玄龄才华的高度认可,增添诗歌文化底蕴与历史感。
3. 分段赏析
诗之首句,乃追忆往昔同游之欢。太液池为大明宫中一湖,湖中筑有蓬莱山,此山象征着海外仙境。昔年秦王李世民广纳房玄龄等贤才为“十八学士”,设立文学馆,时人谓之“登瀛洲”(《唐会要》四十六)。瀛洲与蓬莱,皆属“三神山”之列,二者可相互指代,意蕴相通。次句“西园隐上才”,房玄龄素有“闻人善则喜若己有”(《旧唐书·本传》)之风范,且“引拔贤才,常恐不及”(《唐会要》五十七)。李世民对此深谙于心,此句满含感激之意。末二句“未晓征车度,鸡鸣关早开”,关隘早早开启,行人亦如此早便穿过关门,此非泛泛之语,因诗乃赠予房玄龄,意在赞其“夙兴夜寐”“勤劳王事”。乍看之下,几句诗似无关联,然将其与李、房二人关系相联系,则韵味悠长,耐人寻味。
# 此诗的主旨,意在嘉勉房玄龄为国求贤。虽然房玄龄与“太液仙舟”距离甚远,无暇游乐,但他却忙于援“引上才。天未破晓,不远千里而来的贤士豪杰已经驱车而来,而我们的关门也早已为他们打开。四句诗,写得兴会淋漓,其求贤望治之意,溢于言表。
不详西安交通大学研究员毋永利《古诗观止》
上一篇:唐·李煜《长相思(其一)》
下一篇:唐·钱起《送征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