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èng
dòu
jiā
xiǎo
ér

朝代:唐作者:张祜浏览量:2
shēn
绿
cháng
xiǎo
xiǎo
rén
měi
lái
tīng
jiě
xiāng
qīn
tiān
shēng
yún
xiāo
shàng
chǐ
sōng
zāi
chū
chén

译文

穿着深绿衣裳的那个小小的孩子,每次来听我讲道理那理解问题的样子都让人感到亲切。我看他天生就应该到云霄上去,才像小松树那么高就已经不同凡响了。

逐句剖析

"深绿衣裳小小人":穿着深绿衣裳的那个小小的孩子,

"每来听里解相亲":每次来听我讲道理那理解问题的样子都让人感到亲切。

# 里:通“理”,道理。

"天生合去云霄上":我看他天生就应该到云霄上去,

# 合去:应该去。

"一尺松栽已出尘":才像小松树那么高就已经不同凡响了。

# 出尘:超出世俗之外。此处犹言小儿聪明绝世。,一尺松:以松喻人,犹言孩子尚小。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赠窦家小儿》是唐代张祜所作的七言绝句。此诗主题为赞美窦家小儿。开篇“深绿衣裳小小人,每来听里解相亲”,描绘小儿身着深绿衣裳的模样,以及其惹人喜爱、与诗人亲近的举止。后两句“天生合去云霄上,一尺松栽已出尘”,诗人运用比喻手法,将小儿比作已超凡脱俗的一尺松栽,祝福其未来能直上云霄,寓意其前途无量。写作上,全诗虚实结合,语言清新明快。实写小儿的衣着、举止,虚写对其未来的美好期许。通过细腻描绘与巧妙比喻,生动刻画出小儿人小志大、不同凡响的形象,充分展现出诗人对窦家小儿的高度赞赏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晚唐诗人

张祜(785?~852?),唐代诗人。字承吉,清河(今属河北)人,一说南阳(今河南邓州)人。早年浪迹江湖,狂放不羁。元和十五年,令狐楚(一说裴度)表荐张祜,令其入朝献诗,然为权贵所抑。后至淮南,晚年喜爱曲阿(今江苏丹阳)风物,隐居以终。张祜的诗多写落拓不遇的情怀和隐居生活,对时政有所谏讽,又以咏史诗及宫词著名。代表作品有《宫词二首》《惠山寺》《题金山寺》《孤山寺》等。有南宋蜀刻本《张承吉文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赠别诗。诗中首句通过“深绿衣裳”勾勒小儿外在形象,次句以“每来听里解相亲”展现小儿知礼亲切、聪明伶俐的性格特点。后两句“天生合去云霄上,一尺松栽已出尘”,运用比喻,将小儿比作超凡的小松苗,表达对其未来前程的美好祝愿与期许。全诗以清新笔触,描绘出纯真可爱、天赋异禀的孩童形象,寓意其未来成就非凡,抒发了诗人对窦家小儿的喜爱与赞赏之情。

2. 写作手法

虚实结合:为我们塑造出一个鲜活且充满希望的孩童形象。“深绿衣裳小小人,每来听理解相亲”是实写,诗句宛如一幅细腻的工笔画,将窦家小儿那身着深绿童装的小巧模样,以及他每次前来聆听讲解时,与旁人亲昵无间的神态动作,生动真切地展现眼前,读来如临其境,能切实感受到小儿的天真与活泼。而“天生合去云霄上,一尺松栽已出尘”则转入虚写。诗人以敏锐的感知洞察小儿的不凡,突破当下的时空限制,展开充满浪漫色彩的想象。他将小儿比作破土而出、已显超凡气质的小松苗,预言其未来定能直上云霄、成就非凡。比喻:“一尺松栽已出尘”把小儿比作一尺高的新栽松苗,生动形象地体现出小儿虽年幼却气质超凡,具有非凡潜力,属于比喻手法。

3. 分段赏析

“深绿衣裳小小人,每来听里解相亲”,诗人开篇便进行实写。先点明小儿身着深绿衣裳,简洁勾勒出其外在形象,干净整洁的着装透露出良好的教养。“小小人”直白表明小儿年纪尚幼。而“每来听里解相亲”进一步描述其日常举止,每当诗人到访,小儿总会来到厅中,亲切与人交流,尽显彬彬有礼之态。诗人通过对小儿衣着与见客举止的刻画,生动展现出小儿知礼敬宾的良好素养,一个可爱、乖巧的孩童形象跃然纸上。“天生合去云霄上,一尺松栽已出尘”,此为虚写之笔。诗人饱含深情地表达对小儿未来的美好期许。“天生合去云霄上”直言小儿天赋异禀,生来便有不凡气质,理应直上云霄,拥有光明远大的前途。“一尺松栽已出尘”运用精妙比喻,将小儿比作仅有一尺高的新栽松苗,虽当下身形尚小,却已展现出超凡脱俗的气质,暗示其未来潜力无限,必将成就非凡。这两句诗借想象与比喻,传递出诗人对小儿的殷切祝福与高度赞赏。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元结《二风诗·治风诗五篇·至理》

下一篇:唐·雍陶《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