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天春雨时":春雨过后的南竹青翠欲滴,美丽动人,
# 南天:指成都。
"那鉴雪霜姿":怎比得上冬竹经霜历雪、抗冻耐寒的坚贞品质。
# 雪霜姿:花木不畏严寒的姿态。,鉴:察,见。,那:哪能。
"众类亦云茂":其它不同树木也很茂盛,
# 云:代词,如此。,亦:副词,相当于皆,都。
"虚心宁自持":唯有四季常青的翠竹,仍能虚心自持。
# 宁:《全唐诗》等版本在这里写作“能”字,而《唐诗类苑》等版本写作“宁”字。
"多留晋贤醉":晋代的竹林七贤常在竹下载饮酒而醉,
# 晋贤:晋朝山涛、阮籍、嵇康、向秀、刘伶、阮咸、王戎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世称竹林七贤。
"早伴舜妃悲":舜的妃子娥皇、女英以泪挥竹而竹尽斑。
# 悲:悲伤,痛哭。,舜妃:尧之二女, 舜之二妃,尧崩,二妃啼,以泪挥竹,竹尽斑。
"晚岁君能赏":只有在年终岁末的隆冬季节,诸君方能欣赏到,
# 晚岁:年终岁末季节。也隐喻女诗人暮年生活的意思。
"苍苍劲节奇":翠竹在严寒冬天那傲霜斗雪的苍劲挺拔的气节操守和壮丽的景色。
# 奇:奇特秀美。,节:喻气节操守。,劲:苍劲挺拔。,苍苍:茂盛,众多。
中晚唐女冠诗人
薛涛(768?~832),唐代诗人。字洪度,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幼随父入蜀,父卒后流寓蜀中,为乐妓。能诗,时称女校书。韦皋镇蜀时,召令侍酒赋诗。曾居成都浣花溪,创制深红小笺写诗,人称薛涛笺。晚年好作女道士装束,悠闲吟咏。其诗歌题材丰富,用语晓畅通俗,诗风雅正、含蓄,境界开阔明朗,兼具女性特质和男性风骨。明人辑有《薛涛诗》。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咏物言志诗。诗歌描绘了春雨时节竹子难显雪霜姿态,却在繁茂众类中独守虚心自持的特质。全诗借咏竹,赞颂竹子苍劲坚韧的气节,委婉表达诗人自身志节与身世境遇,展现对高洁品格的追求。
2. 写作手法
对比:“众类亦云茂,虚心宁自持”将竹子与其他繁茂草木作比,突出竹子在众多植物中仍能保持虚心自持的独特品格,展现其不随波逐流的特质。用典:“多留晋贤醉”化用晋代“竹林七贤”于竹林醉酒赋诗的典故,典故原意是名士借竹抒怀,诗人借此暗示与自己往来的多为名士;“早伴舜妃悲”借用舜妃娥皇女英泪染湘竹的传说,以舜妃之悲含蓄表达自身身世之痛,用典贴切,浑然天成。正面描写:“虚心宁自持”点出竹干中空的特点,直接刻画竹子的自然特质,以“虚心”写其形态,用“自持”突出挺拔坚韧的品格;“苍苍劲节奇”从视觉(“苍苍”绘青翠之色)与质感(“劲节”状竹节坚韧)直接描摹,将竹的物理特征转化为君子坚贞自持的品格写照,不借他物映衬,以直白笔墨凸显竹的神形与内在风骨。
3. 分段赏析
首联“南天春雨时,那鉴雪霜姿”以季节气候开篇,当春日江南细雨绵绵,万物沉浸于温润气候中,诗人却遥想竹在雪霜中挺立的风姿。“南天春雨”勾勒出湿润和煦的环境,“那鉴雪霜姿”则以反问语气暗藏遗憾,借春日之景反衬竹在严寒中独守气节的特质,看似未写竹,却通过气候对比凸显其耐寒品格,含蓄展现诗人对坚韧操守的推崇。颔联与颈联转入正面描摹,以工整笔触描写竹的立体形象。颔联“众类亦云茂,虚心宁自持”中,“众类云茂”状写竹丛枝叶纷披的繁茂之态,“虚心自持”则聚焦竹干中空、节段挺直的特征,“众类”与“虚心”词性相对,“云茂”与“自持”结构对称,通过对偶手法将竹的外在形态与内在品格融为一体。“宁自持”三字更将竹拟人化,赋予其坚守本心的君子气度。颈联“多留晋贤醉,早伴舜妃悲”两句妙用典故,以历史意象深化竹的文化内涵。“晋贤醉”化用魏晋“竹林七贤”于竹林纵饮赋诗的典故,原典中嵇康等人借竹抒怀、超脱世俗,诗人借此暗示自己与名士往来的雅趣;“舜妃悲”则援引娥皇女英泪染湘竹的传说,舜妃因思念舜帝啼哭,泪水染红竹枝,诗人以舜妃之悲隐喻自身身世之痛,典故运用既贴合竹的文化意蕴,又将个人情感融入其中,使咏物与言志浑然一体。尾联“晚岁君能赏,苍苍劲节奇”以景结情,兼具卒章显志之妙。“晚岁”点明时节,“苍苍”状写竹终年苍翠的色泽,“劲节”刻画竹节坚韧挺拔的质感,从视觉与触觉角度正面勾勒竹的形象。“君能赏”既赞友人识竹之慧眼,亦以竹喻人,将“劲节”升华为君子刚正不阿的品格,以对竹的称颂收束全篇,使竹子的“劲节奇”与人品的“自持”相联系,升华文章主旨。
4. 作品点评
《酬人雨后玩竹》的独到之处在于全篇未见“竹”字,却以灵动笔墨绘尽竹之神韵。竹子向来是中华民族理想品德的具象化代表,素来被视作君子的象征。薛涛在这首咏物诗作里,以充沛笔墨不遗余力地赞美竹子的品格。其笔下咏物之笔生动鲜活,情感抒发自然真切,全诗字里行间蕴含着警醒人心的哲理内涵,读来意味深长、耐人寻味。
上一篇:唐·薛涛《月》
下一篇:唐·周昙《春秋战国门·隐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