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中见月心亦闲":平时在红尘中见到月亮,心都能清静下来,
# 尘:红尘。
"况是清秋仙府间":何况是在这清秋时节的神仙洞府间。
# 仙府:神仙洞府,指桃源。
"凝光悠悠寒露坠":凝聚起来的光芒悠悠地像寒露坠落下来,
# 悠悠:从容自然的样子。
"此时立在最高山":而我此刻站在桃源的最高处。
# 立在:站在。
"碧虚无云风不起":碧空之中没有一丝云彩,风也不见一缕,
# 碧虚:指青天。
"山上长松山下水":可以看见山上高高的松树和山下的流水。
# 长松:高高的松树。
"群动翛然一顾中":那些行动的物体全在视野之中,
# 顾:看到。,翛然:超脱物外的样子。《庄子·大宗师》:“翛然而往,亲然而来而已矣。”成玄英疏:“翛然,无系貌也。”一作悠然。,群动:各种动物。也泛指众人。
"天高地平千万里":天那么高,地那么平,仿佛可以看见千万里之外。
"少君引我升玉坛":“少君”把我带到了玉坛之上,
# 玉坛:道坛的美称。亦借指仙境。,引:带。,少君:是指能和神仙沟通的人。西汉武帝时有一个方士叫李少君,他自言见过神仙,能得长生不老之法,骗取了汉武帝的信任。以后人们就以“少君”代指游仙的向导。
"礼空遥请真仙官":远远地施礼请仙人相见。
# 仙官:神仙在仙府有职位者。,遥:远远地。,礼空:向空中礼拜。
"云軿欲下星斗动":云彩聚集,星斗挪动,
# 星斗:泛指天上的星星。,云軿:神仙所乘之车,以云为之。沈约《赤松涧》:“神丹在兹化,云輧于此陟。”
"天乐一声肌骨寒":仙乐奏响,让人肌骨寒肃。
# 天乐:天上的音乐,仙乐。
"金霞昕昕渐东上":金色的霞光从东面渐渐升起,
# 上:升起。,昕昕:明亮的样子。,金霞:金色的霞光,彩霞。金一作朝
"轮欹影促犹频望":月轮西斜,仙影远去,我还在频频回望。
# 影促:月影将要消失。,轮欹:月渐西斜。欹,倾斜,歪向一边。
"绝景良时难再并":只因为良辰美景难以再回来,
# 难再并:难以同时拥有。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序》:“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绝景:美景。
"他年此日应惆怅":以后到了中秋这天应该很惆怅吧。
# 他年:以后。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诗豪”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祖籍中山(今河北定州)。贞元进士,官至检校礼部尚书兼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刘禹锡与柳宗元交谊深厚,人称“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唱和甚多,并称“刘白”。其诗雅健清新,善用比兴寄托手法,有一种哲人的睿智和诗人的挚情渗透其中,极富艺术张力和雄健气势,有“诗豪”之称。其文尤长于论辩说理,推理缜密,雄健晓畅。哲学著作有《天论》三篇,提出“天与人交相胜”“还相用”学说。代表作品有《竹枝词》《杨柳枝词》《插田歌》《金陵五题》《西塞怀古》等。有《刘梦得文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写游仙题材的七言古诗,通过描写桃源中秋夜的清幽之景、与仙人的交往以及月落时的不舍之情,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超凡脱俗境界的向往以及对良辰美景难以再现的感慨。
2. 分段赏析
“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两句点明了时间和地点,以及观月时的心境。“尘中”表明身处尘世之间,“见月心亦闲”写出了诗人见到月亮时内心的闲适之感。在尘世之中能有这样的心境已属难得,更何况是在这如同仙府般的清秋时节,一个“况”字将这种心境进一步升华,把清秋的氛围和仙府般的环境与闲适的心境相融合,营造出一种空灵、清幽的氛围,为下文描写玩月之景做了很好的铺垫。“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两句进一步描写观月的情境。“凝光悠悠”描绘出月光凝聚、缓缓洒下的状态,“寒露坠”则点明了季节特征,寒露在月光下似乎也在缓缓坠落,这两者相互映衬,给人一种静谧而清冷的感觉。“此时立在最高山”,诗人站在最高的山上,将自身置于宏大的自然景观之中,既体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高远意境,又暗示了在这样的位置观月能够有更开阔、更独特的视野,使读者仿佛能感受到诗人站在山巅,沐浴在月光寒露中的画面。“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两句描写了玩月之处的景色。“碧虚无云风不起”描绘出天空澄澈,没有云彩,风也静止不动的景象,“碧虚”一词写出了天空的湛蓝和空旷,这种平静无波的天空与下文的景色相呼应。“山上长松山下水”,简单的七个字勾勒出一幅山水松林图,山上的长松和山下的流水相互映衬,一动一静,展现出一种宁静而和谐的美感,将自然景色描写得细致入微,让读者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与壮阔。“群动悠然一顾中,天高地平千万里”两句拓展了画面的空间感。“群动翛然”描绘出周围万物自在悠然的景象,“一顾中”则表明这一切都在诗人的一眼望去之中,体现出一种宏观的视野。“天高地平千万里”更是将视野无限拉远,展现出天地的广阔无垠,诗人将自身与这广袤的天地相融合,在观月的同时也感受到宇宙的浩瀚,使诗歌的意境更加开阔深远,有一种超越尘世、物我合一的感觉。“少君引我升玉坛,礼空遥请真仙官”两句引入神话元素。“少君”是传说中的仙人,诗人在这里想象自己被仙人引领着登上玉坛,“引”字体现出一种神秘的引导感。“礼空遥请真仙官”,诗人向着天空行礼,遥遥邀请真仙官,这一系列动作描写充满了奇幻色彩,将现实中的玩月场景与神话传说相结合,使诗歌增添了神秘的浪漫主义氛围,也表现出诗人对超凡脱俗境界的向往。“云軿欲下星斗动,天乐一声肌骨寒”两句将神话氛围推向高潮。“云軿”是仙人所乘之车,“云軿欲下”描绘出仙人的车驾似乎即将降临的情景,“星斗动”则进一步渲染出这种神秘的氛围,仿佛仙人的到来惊动了星斗。“天乐一声肌骨寒”,天上传来仙乐,这一声仙乐让诗人感到肌骨生寒,“肌骨寒”生动地表现出仙乐的超凡脱俗和神秘莫测,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那种神秘而震撼的氛围,这两句诗将神话与听觉描写相结合,把诗歌的意境渲染得如梦如幻。
# 一片空明之境(“碧虚”四句)。
清宋宗元《网师园唐诗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