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闺梦好":春日闺房中的梦境如此美好,
"奈觉来心情":无奈醒来后心中的愁绪,
"向人难学":实在难以向他人诉说。
"锦屏斜靠":斜倚着华美的锦屏,
"尚离魂脉脉难招":那离别的魂魄依然含情难舍难以召回。
"游丝万丈天外飞":千万丈长的游丝从天外飘飞,
"落絮千团风里飘":千万团的柳絮在风中纷扬飘荡。
"似恁这般愁":像这样无穷无尽的愁绪,
"着甚相熬":有什么办法能承受这煎熬。
"【":【六幺遍
"】":】
"自春来到春衰老":从春日初临到春光将尽,
"帘垂白昼":白天帘幕低垂,
"门掩清宵":夜晚门户紧掩。
"闲庭杳杳":寂静的庭院幽深无声,
"空堂悄悄":空荡的厅堂寂静无人,
"此情除是春知道":这份愁情除非春天才能知晓。
"寂寥":孤寂啊,
"唾窗纱缕两三条":唾湿的窗纱上只留下两三条淡淡的痕迹。
"【":【后庭花熬
"】":】
"无心绣作":毫无心思刺绣,
"空闲却金剪刀":金色的剪刀被闲置在一旁。
"眉蹙吴山翠":双眉紧蹙如吴地青山般青翠,
"眼横秋水娇":双眼含情似秋水般娇美。
"正心焦":正在心焦难耐时,
"梅香低报":丫鬟梅香低声禀报,
"报道晚妆楼外月儿高":说晚妆的楼外月亮已高高升起。
1. 写作手法
渲染:“游丝万丈天外飞,落絮千团风里飘”以“万丈”“千团”的夸张笔法描绘游丝与落絮的纷飞之态,将无形之愁绪具象化为漫天飞舞的丝絮,强化了愁情的浓郁与无边。这种对自然景象的渲染,既暗示了女子内心的纷乱,又营造出春日将逝、时光流转的怅惘氛围。情景交融:“眉蹙吴山翠,眼横秋水娇”将女子的眉眼比作“吴山翠”与“秋水”,既写其容貌之美,又暗含愁思。山的凝重与水的流动,隐喻了女子眉间紧锁的忧愁与眼中流转的哀伤。
2. 分段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闺中女子春愁的元曲。开篇“春闺梦好,奈觉来心情,向人难学”,点明女子在春日闺房中做了个好梦,可醒来后心情却难以言说,“奈”字透出无奈之感,“向人难学”则将这种复杂心绪的难以表达展现出来。“锦屏斜靠,尚离魂脉脉难招”,写女子斜靠在锦屏上,梦中的情景仿佛还在眼前,可那离魂却难以招回,营造出一种怅然若失的氛围。“游丝万丈天外飞,落絮千团风里飘”,这两句以景衬情,用天外飞舞的万丈游丝和风中飘转的千团落絮,比喻女子心中纷乱的愁绪,形象地表现出愁思的绵长与杂乱。“似恁这般愁,着甚相熬”,直接抒发女子面对如此愁绪,不知如何承受的痛苦。【六幺遍】中“自春来到春衰老”,点明时间从春天开始到春天将尽,暗示女子的愁绪随春而长。“帘垂白昼,门掩清宵”,白天垂下帘幕,夜晚掩上门扉,写出女子百无聊赖、孤寂无聊的状态。“闲庭杳杳,空堂悄悄”,进一步渲染环境的寂静,衬托女子内心的寂寥。“此情除是春知道”,将女子的愁情推向深处,仿佛只有春天知晓,更显其孤独。“寂寥,唾窗纱缕两三条”,以细节描写女子百无聊赖时吐在窗纱上的几缕唾线,更添几分凄凉与无奈。【后庭花熬】中“无心绣作,空闲却金剪刀”,写女子无心做针线活,让金剪刀闲置一旁,表现出她心绪不宁。“眉蹙吴山翠,眼横秋水娇”,描绘女子蹙眉时如吴山般翠绿,眼神如秋水般娇美,虽容貌秀丽,却因愁绪而失色。“正心焦,梅香低报,报道晚妆楼外月儿高”,正当女子心焦之时,丫鬟低声禀报楼外月亮已高,点明时间已晚,女子的愁绪从白天延续到夜晚,更显其绵长。
下一篇:元·王冕《客边 其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