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略兵机命世雄":不论是将略还是兵机,你都是个盖世的英雄,
# 命世:名高一世。,兵机:用兵的关键,兵法。,略:谋略、韬略。
"苍黄钟室叹良弓":长乐宫钟室情况突变,你才悲叹烹狗藏良弓。
# 叹良弓:《史记·淮阴侯列传》载,项羽的部将钟离昧和韩信是好朋友。项羽失败,钟离昧投韩信。刘邦恨钟离昧,命令韩信逮捕他。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有人诬告韩信谋反,刘邦要袭击韩信,谋士为韩信出谋划策:斩钟离昧,献首级给刘邦,可解除危机。钟离昧自刎,韩信持其头拜见刘邦。刘邦下令逮捕了韩信。韩信说:“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亨;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亨!”《淮阴侯列传》又记载,韩信在被杀害的时候说:“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钟室:悬钟之室。这里指长乐宫的钟室。,苍黄:形势突然发生变化。
"遂令后代登坛者":后代登坛受拜的将领,
# 登坛者:被拜为大将的人。《史记·淮阴侯列传》载,萧何追韩信回来后,刘邦听信了萧何的劝告,“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请韩信登坛,刘邦拜了韩信,以他为大将。
"每一寻思怕立功":一想起你来就怕立功。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诗豪”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祖籍中山(今河北定州)。贞元进士,官至检校礼部尚书兼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刘禹锡与柳宗元交谊深厚,人称“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唱和甚多,并称“刘白”。其诗雅健清新,善用比兴寄托手法,有一种哲人的睿智和诗人的挚情渗透其中,极富艺术张力和雄健气势,有“诗豪”之称。其文尤长于论辩说理,推理缜密,雄健晓畅。哲学著作有《天论》三篇,提出“天与人交相胜”“还相用”学说。代表作品有《竹枝词》《杨柳枝词》《插田歌》《金陵五题》《西塞怀古》等。有《刘梦得文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属于怀古诗。诗的开篇高度赞扬韩信的军事才能,称其为盖世英雄;接着叙述韩信在宫廷变故中被害的悲惨结局;最后指出韩信的遭遇为后世将领立下警示,也借此抨击统治者屠杀功臣的行为,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现象的批判。
2. 写作手法
对比:诗人将韩信生前的赫赫战功与他最终在未央宫被诛杀的悲惨结局相对比,“长乐钟室”的悲剧结局与韩信曾经的辉煌形成强烈反差,突出了命运的无常和人生的悲哀,也引发读者对历史和人生的深入思考。借古讽今:借韩信被刘邦、吕雉杀害的历史事件,影射当时唐王朝统治者屠戮功臣的现实,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现象的不满和愤慨。
3. 分段赏析
“将略兵机命世雄,苍黄钟室叹良弓”首句肯定韩信卓越的军事才能,他无论是在谋略还是用兵上,都是当世的英雄。次句笔锋一转,“苍黄钟室”点明韩信被诱杀于长乐宫钟室的悲惨结局,“叹良弓”既叹息韩信这位“良弓”的悲惨下场,又暗示他为刘邦夺得天下立下汗马功劳。“遂令后代登坛者,每一寻思怕立功”这两句指出韩信的遭遇让后世被拜为大将的人,每次想到都会心生恐惧,不敢轻易立功,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统治者对功臣的忌惮和屠戮所造成的恶劣影响。
4. 作品点评
《韩信庙》体现了刘禹锡诗歌的深刻思想性和艺术感染力。诗人巧妙地运用历史典故,以韩信的故事为切入点,对封建统治者的冷酷无情进行了有力批判。诗歌语言简洁凝练,情感深沉强烈,在怀古诗中独树一帜,不仅让读者感受到历史的沉重,也能引发对现实政治的思考,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 此诗前两句一赞一叹;后两句是说后来登坛者将以韩信之被诛引为前车之鉴,这是诗人对拜将者戮功臣的谴责,也是对后世拜将者的忠谏。
现代当代作家储大泓《历代咏史诗选注》
下一篇:唐·元稹《夜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