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病人事绝":我卧病在家,外界的人事隔绝,
# 绝:绝尽,非常少。,人事:交际应酬之事。
"嗟君万里行":悲叹此时你又遭贬谪去到万里之外。
# 君:指杜审言。,嗟:慨叹,忧叹。
"河桥不相送":我不能到河桥送你为你饯别,
"江树远含情":唯有那江边垂柳依依含别情。
# 含情:怀着感情;怀着深情。,江树:江岸上的树木。
"别路追孙楚":在离别的路上追怀孙楚,
# 孙楚:字子荆,西晋文学家,少负才气,盛气傲人,仕途坎坷,年四十余始参镇东军事,后因傲侮石苞,免官。,追:寻访,追寻足迹。,别路:指杜审言途经之处。
"维舟吊屈平":系舟停泊时凭吊屈原。
# 屈平:屈原,战国楚人,著名文学家。,吊:悼念死者,引申为凭吊古人或感慨往事。,维舟:系船,靠岸。
"可惜龙泉剑":可惜你犹如那龙泉宝剑,
# 可惜龙泉剑:“可惜”两句:《晋书·张华传》:“斗牛之间,常有紫气。豫章雷焕曰:‘宝剑之气,上彻于天。’华问在何郡?焕曰:‘在豫章丰城。’即补焕丰城令。焕到县掘狱基,入地四丈余,得一石函,光气非常。中有双剑,并刻题,一曰龙泉,一曰太阿。是夕斗牛间气不复见焉。”
"流落在丰城":被人遗弃在了江西的丰城,无人能够领悟其珍贵价值。
# 丰城:丰城(今属江西)与杜审言的贬谪地吉州同属江西。
初唐诗人,近体律诗定型的代表诗人
宋之问(656?~712?),唐代诗人。字延清,一名少连,汾州西河(今山西汾阳)人,一说虢州弘农(今河南灵宝)人。上元二年进士,后因趋附谄事张易之兄弟受牵连被贬。宋之问是近体律诗定型的代表诗人,与沈佺期齐名,时称“沈宋”。其诗多应制唱和之作,格律严整,文辞华丽。早期作品词采音韵精切工整,晚期流放途中所作诗,写景抒情,内容充实,含蓄凝炼。代表作品有《题大庾岭北驿》《过蛮洞》《渡汉江》等。著有《宋之问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送别诗。诗人卧病在床,听闻友人遭贬远行却无法相送,诗中既流露出对友人的牵挂与不舍,又暗含对其遭遇的同情。全诗情感真挚,用典自然,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
2. 写作手法
用典:“别路追孙楚,维舟吊屈平”巧用孙楚怀才不遇和屈原忠而被谤的典故。孙楚是西晋才子,因恃才傲物四十岁才得从军;屈原是楚国贤臣,遭谗被贬最终投江。诗人借这两位历史人物的遭遇,暗喻友人杜审言同样才高八斗却仕途多舛的命运,既点明友人贬谪途经两湖之地的行程,又表达对其怀才不遇的深切同情与惋惜。虚实结合:“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实写诗人无法相送的现实,虚写江树含情的想象,虚实相生,既点明送别场景,又深化了离愁别绪。反衬:以乐景衬哀情,“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中,诗人以江畔垂柳依依的柔美景象,反衬出内心与友人离别的深切哀愁。春日垂柳本为怡人景致,在此却更凸显了诗人因病不能相送的遗憾,形成乐景写哀情的艺术效果。象征:尾联“可惜龙泉剑,流落在丰城”以龙泉宝剑象征友人的才华,用宝剑埋没丰城的典故,既暗指友人贬所,又寄寓对其重获重用的期望。
3. 分段赏析
首联以直白朴实的笔触描绘诗人卧病在榻的境况,生动展现了其因病痛缠身而与外界往来日渐稀少、社交活动几乎断绝的生活状态。就在这孤寂难耐的时刻,突然听闻挚友因遭贬谪即将远行的消息。这一噩耗令诗人既因即将与知己分离而倍感孤独,又为友人被迫远行而痛心不已,内心翻涌的复杂情绪难以抑制,为全诗奠定了沉郁悲凉的基调。诗中“嗟”字的运用尤为精妙,凝聚了多重情感内涵:其一是对挚友离别的痛惜,蕴含着对知交远行的不舍;其二是对友人遭遇贬谪的深切同情,流露出对其不幸命运的哀伤;其三则是对仕途沉浮的感慨,借友人被贬之事,抒发了对官场荣辱无常的深沉叹息。这个“嗟”字犹如一根情感主线,贯穿全诗始终,营造出浓重的悲怆氛围。颔联紧紧围绕“嗟”字展开,细腻刻画了诗人内心深处的离愁别绪,生动呈现了其情感波澜与心境变迁,勾勒出一幅情感跌宕、意境深远的画面。诗人更通过虚实相生的笔法,精心构建了想象中的送别场景:友人踏上远行之路,而诗人却因病体未愈无法亲临相送,这更增添了离别之苦。在此情境下,诗人突发奇想,以江畔垂柳的依依之态来比拟自己缠绵悱恻的惜别之情。这种将现实与想象融为一体的表现手法,既自然真切又意蕴深厚。第四句则巧妙展现了诗人的神思已随友人飞至江畔,虽然身体困于河桥之侧,心神却早已追随友人远去,真切体现了两人情谊之深厚。与第三句形成强烈反差,构筑出更为丰富的情感层次,为“送别”这一主题注入了更为动人的情感内涵。颈联以“嗟”字为情感枢纽,巧妙串联起友人杜审言的贬谪遭遇,生动展现了其命运浮沉。诗人援引孙楚、屈原的典故,将友人出众的才华与坎坷的仕途际遇有机融合,既表达了对友人的怜惜,又抒发了对世事无常的感慨。孙楚作为西晋著名文士,虽才华横溢却因性格孤傲而难获乡里赞誉,直至不惑之年方得从军机会。屈原以其卓绝才情闻名于世,却因谗言中伤而遭贬谪,最终投身汨罗。贾谊被贬为长沙王太傅时,途经湘水曾作《吊屈原赋》以抒怀。友人杜审言同样以才高气傲著称,此次贬谪吉州,途经两湖地区,恰是这些先贤曾经驻足之地。诗人通过援引这些历史典故,与友人的现实遭遇形成呼应,既慨叹友人仕途多舛,又寄寓深切同情,使诗歌情感更加丰沛动人。尾联以历史典故为依托,精妙运用“可惜”一词来统摄全诗的“嗟”叹之情。诗人借用龙泉宝剑埋藏丰城的传说,既含蓄点明友人贬谪之地,又暗喻其怀才不遇的境遇。同时,这一用典也暗含对友人的宽慰,寄托了对其终将重获重用、再展抱负的殷切期望。这两句诗将历史典故与现实情境完美融合,既形象生动又意味深长,达到了借古喻今、以典抒怀、寄情言志的多重艺术效果。
4. 作品点评
通观全诗,笔墨酣畅,情致深挚。后四句连用典故,妥帖工稳而不失晦涩,犹存自然质朴之风。全诗音韵谐美,对仗匀整,却又不事雕饰,足见其在此体式上的造诣。
# 含情无言,言所不及。
明郝敬《批选唐诗》
# 三、四简炼精深,有意不尽言之妙。
明陆时雍《唐诗镜》
# 钟云:与“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深厚多少?所送之人不同,自然生情,且不亲送,又多生出一番情。
明钟惺、谭元春辑《唐诗归》
# 末二句淡永。
清宋宗元《网师园唐诗笺》
# 病中不能送客,无以表意,而托诸江树,正见其情之无极。
清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