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山青映":秋天的江水两岸的山峦翠绿倒映在水中,
"中流一棹声":有只船正中流而过。
"远无风浪动":远处没有风浪的波动,
"正向夕阳横":夕阳正横亘天际。
"岛屿蝉分宿":岛屿上的蝉已分开栖宿,
"沙洲客独行":沙洲上的客人独自行走。
"浩然心自合":我的心如同大江般澎湃,
# 浩然:谓天地旷远广大。
"何必濯吾缨":何必劳碌地洗净我的战袍。
# 濯吾缨:洗涤我系帽子的丝带。
晚唐著名诗僧
齐己(864~937?),唐末诗僧。俗姓胡,名得生,自号衡岳沙门,潭州益阳(今属湖南)人。工诗善琴,擅长行书,风雅放逸,颇有诗名。为诗好苦吟,喜琢炼。其诗多登临酬答、感时伤怀之作,风格清润,语言简淡,在清润平淡中见僻远冷峭之致。代表作品有《早梅》《赠齐己诗》《寄曹松》等。著有《白莲集》《风骚旨格》。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秋江》是唐代诗人齐己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天的江河画卷。通过简洁凝练的语言,把江河秋景生动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诗人的心境如同巍巍浩然的江水,纵有千山万水阻隔,依然是豪情万丈,不去在意外界的喧嚣。表达了诗人对俗务的厌倦和对自由的向往。
2. 分段赏析
诗的开篇“两岸山青映,中流一棹声”以简笔勾勒秋江轮廓。两岸青山相对,青碧之色相互映照,画面明丽;江面上一艘小船划过,桨声轻响,以声衬静,更显江面的幽寂。动静结合间,秋江的开阔与生机跃然纸上。“远无风浪动,正向夕阳横”承接上文,写远观之景。远处江面风平浪静,没有波浪翻涌,一艘船正朝着夕阳的方向横渡。“横”字巧妙点出船与夕阳的位置关系,既写出船行的从容,又暗含时间流逝的静美——夕阳缓缓下沉,船儿与之并肩而行,画面温柔而辽阔。后两句则转为人物与情感,“岛屿蝉分宿,沙洲客独行。”写的是,岛屿上的蝉已分别栖息,沙洲上的客人独自行走。通过这一情景的描写,诗人表达出自己激昂的心境,表达了豪情万丈的精神状态。“浩然心自合,”体现出诗人的心境如同巍巍浩然的江水,纵有千山万水阻隔,依然是豪情万丈。“何必濯吾缨”化用《沧浪歌》“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屈原以“濯缨”象征高洁,齐己却以“何必”否定世俗礼法,呼应李白“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的疏狂。作为诗僧,齐己借渔父意象(如柳宗元“孤舟蓑笠翁”)表达了诗人对俗务的厌倦和对自由的向往。
上一篇:唐·薛涛《池上双鸟》
下一篇:唐·宋之问《送杜审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