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宿
lóng
gōng
tān

朝代:唐作者:韩愈浏览量:2
hào
hào
shāng
shāng
tān
shēng
gèng
yáng
bēn
liú
diàn
jīng
làng
shuāng
mèng
jué
dēng
shēng
yùn
xiāo
cán
sòng
liáng
lián
xiǎo
bàn
shì
xiāng

译文

浩浩荡荡的流水,在滩头时抑时扬。奔驰的流水令人疑心是闪电划过,惊起的白浪就象是浮霜一般洁净。大梦醒来,只觉油灯罩着一轮光圈,深宵将尽,微雨送来清新的凉爽。为什么我们通宵达旦的谈语,说来说去都是说的家乡琐事。

逐句剖析

"浩浩复汤汤":浩浩荡荡的流水,

# 汤汤:大水急流的样子。

"滩声抑更扬":在滩头时抑时扬。

# 扬:高。,更:又。,抑:低。

"奔流疑激电":奔驰的流水令人疑心是闪电划过,

# 激电:电闪雷鸣。

"惊浪似浮霜":惊起的白浪就象是浮霜一般洁净。

# 浮霜:浪头的泡沫白如浮霜。,惊浪:大浪。

"梦觉灯生晕":大梦醒来,只觉油灯罩着一轮光圈,

# 晕:灯照水气而生的晕圈。,梦觉:梦醒。

"宵残雨送凉":深宵将尽,微雨送来清新的凉爽。

# 宵残:天亮之前。

"如何连晓语":为什么我们通宵达旦的谈语,

# 连晓语:夜间说话到天亮。

"一半是思乡":说来说去都是说的家乡琐事。

# 一半是思乡:出自《韩愈集》,而在《韩昌黎诗文研释》里写的是“一半是思乡”。或作祗是说家乡。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宿龙宫滩》是唐代韩愈所作的五言律诗。诗的前四句描绘龙宫滩水势浩荡、波涛汹涌之险奇,如“奔流疑激电,惊浪似浮霜”,以比喻写尽水之急、浪之白。后四句触景生情,“宵残雨送凉”中“凉”字一语双关,既写自然凉意,又表诗人获赦后的快意。末两句“如何连晓语,一半是思乡”,借清晨交谈,直抒思乡之情,另一半也暗含回朝大展宏图之愿。全诗情景相融,借景抒情,语言自然明快,生动展现旅途夜宿所感,是融情于景、主题明朗的作品。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首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南)人。贞元进士,官至礼部侍郎。谥号文。因昌黎(今辽宁义县)是韩氏郡望,其文中常自称“郡望昌黎”,故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韩愈提倡散体,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并称“韩柳”。他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散文在继承先秦、两汉古文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和发展,气势雄健。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并称“千古文章四大家”。诗与孟郊齐名,并称“韩孟”。诗风奇崛雄伟,力求新警,有时流于险怪。又善为铺陈,好发议论,后世有“以文为诗”之评,对宋诗影响颇大。代表作品有散文《师说》《祭十二郎文》,诗歌《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山石》等。著有《昌黎先生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贞元二十一年(公元805年)正月,德宗驾崩,唐顺宗李诵登基后旋即大赦天下。韩愈因而获赦,启程北上。在离开阳山途中,当行经龙宫滩时,他目睹此处景色奇险非凡,不禁触景生情,遂创作了这首诗。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行旅诗。描绘了诗人夜宿龙宫滩时,所见到的滩水奔腾、浪涛似霜的壮观景象,以及夜将尽时灯生晕、雨送凉的情景。通过描写船夫连晓谈论家乡之事,表达了诗人浓郁的思乡之情,营造出一种在旅途奔波中对家乡深深思念的氛围。

2. 写作手法

触景生情:诗的前四句“浩浩复汤汤,滩声抑更扬。奔流疑激电,惊浪似浮霜”,生动描绘了龙宫滩水势浩大、滩声起伏、水流如电、浪白似霜的险奇之景。如此惊心动魄的自然景象,强烈冲击着诗人的感官,自然而然地引发了他内心的情感波动,为触景生情奠定了基础。这些壮观且充满力量的景色,让诗人在异乡的独特环境中,内心产生触动,进而引发后续情感的抒发。

3. 分段赏析

诗的前四句着力刻画龙宫滩的险奇之景,后两句笔锋一转,诗人触景生情,景与心相互交融,引发强烈共鸣。其中“宵残雨送凉”一句尤为精妙,破晓时分,细雨仍淅淅沥沥,带来丝丝凉意。“凉”字在此意蕴丰富,既真切描绘出阳山山区、龙宫滩在黎明时的自然凉爽,又细腻传达出诗人的内心感受。诗人含冤被贬阳山长达一年有余,心中满是委屈与压抑,恰似一团无名火,时刻炙烤着内心,使其焦躁难安。如今幸逢大赦,这份“凉”意,正是其如释重负、独有的畅快心境的生动写照。诗的尾联“如何连晓语,一半是思乡”,在这样的情境下,诗人从梦中醒来,心情难平,睡意顿消,不由自主打开话匣子,倾吐至天明。话语间,满是对故乡河阳的深切思念。不难推测,话语的另一半,或许藏着诗人对回朝后大展身手,实现毕生宏愿的憧憬与期待。

4. 作品点评

此诗将龙宫滩的水势描绘得淋漓尽致,江水浩浩荡荡,波涛汹涌澎湃。惊涛阵阵,仿若狮吼般震撼人心;骇浪与激流,疾如闪电转瞬即逝。即便是那些阅历丰富、历经无数风浪的老船工,面对如此惊心动魄的场景,也丝毫不敢懈怠大意。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退之裁听水句尤见工,所谓‘浩浩汤汤’、‘抑更扬’皙,非谙客里夜卧,饱闻此声,安能周旋妙处如此邪?”

宋文学家黄鲁直

# “如何今夜雨,只是滴芭蕉?”此皆用古人句律,而不用其句意,以故为新,夺胎换骨。

宋诗人吕居仁

# 《批韩诗》幽意胜(末句下)。

清词人、学者朱彝尊

# 下半首竞与上半首不照应,然以思乡语,正谓意到而笔不到也。

清学者、书法家何焯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处默《圣果寺》

下一篇:唐·元稹《会真诗三十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