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xiàng
zuò

朝代:唐作者:李適之浏览量:2
xián
chū
xiàng
shèng
qiě
xián
bēi
wèi
wèn
mén
qián
jīn
zhāo
lái

译文

我刚刚让贤辞掉了左相,爱酒如命正好畅饮举杯。想问问昔日盈门的宾客,今天会有几个还肯前来。

逐句剖析

"避贤初罢相":我刚刚让贤辞掉了左相,

# 罢相:罢免宰相官职。,避贤:避位让贤,辞去相位给贤者担任。李适之天宝元年任左相,后遭李林甫算计,失去相位。

"乐圣且衔杯":爱酒如命正好畅饮举杯。

# 衔杯:口含酒杯,指饮酒。,且:尚且,还。,乐圣:指爱好喝酒。《三国志·魏志·徐邈传》:“时科禁酒,而邈私饮至于沉醉。校事赵达问以曹事,邈曰:‘中圣人。’达白之太祖,太祖甚怒。度辽将军鲜于辅进曰:‘平日醉客谓酒清者为圣人,浊者为贤人,邈性脩慎,偶醉言耳。’竟坐得免刑。”后因以“乐圣”谓嗜酒。

"为问门前客":想问问昔日盈门的宾客,

# 为问:请问,试问。为,此处表假设。一作“借”。

"今朝几个来":今天会有几个还肯前来。

# 今朝:今天,现在。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罢相作》是唐代李适之的一首五言绝句。诗中前两句写罢相后设宴饮酒,表面是庆贺让贤,实则暗含无奈;后两句询问宾客来否,看似平常问候,却道出世态炎凉。全诗用语浅显却意味深长,通过反语和双关,既写出罢相后的真实处境,又讽刺了当时权臣当道、趋炎附势的官场风气。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李适之自公元742年(天宝元年)至公元746年(天宝五载)担任左相。后因与其交好的韦坚等人相继遭李林甫诬陷构罪,他“俱自不安,求为散职”。天宝五载,当他获准免去左相之职,改任清闲显要的太子少保时,写下此诗。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绝句,也是一首讽喻诗。通过描写诗人罢相后设宴的场景,以“门前”的寥寥反衬世态炎凉,用看似轻松的饮酒自嘲,暗含对趋炎附势之徒的讥刺,展现了官场中的人情冷暖。

2. 写作手法

反语:“避贤初罢相”表面写主动让贤,实则暗讽权奸当道被迫罢相。诗人用“避贤”这一冠冕堂皇的说辞,反衬出政治现实的黑暗与无奈。双关:“乐圣且衔杯”中“圣”字一语双关,既指代皇帝,又暗指清酒。诗人通过双关语,在表面写饮酒作乐中,隐晦表达对朝政的失望之情。设问:“为问门前客,今朝几个来”以设问形式,看似询问宾客数量,实则揭露世态炎凉。通过这一问,诗人尖锐指出权势更迭后门庭冷落的现实。

3. 分段赏析

“避贤初罢相,乐圣且衔杯。”这两句表面上是说:既然我已辞去相位,既能让皇帝满意我主动让贤,我自己也乐得开怀畅饮。看似君臣各得其所,值得举杯相庆。“避贤”本指主动让位给贤能之人,是古代称颂官员品德的美称。“乐圣”一词暗含双关:既指让君主满意,又借用曹操幕僚称清酒为“圣人”的典故,暗指自己可以纵情饮酒。诗人故意将畏惧权奸说成“主动让贤”,把政治失意说成“值得庆贺”,这种反语手法看似轻松幽默,实则透露出内心的苦涩。明眼人自然能读懂其中深意,但这种含蓄的讽刺终究显得底气不足,于是诗人在后两句转换笔法,使讽刺更为犀利。“为问门前客,今朝几个来。”这两句看似平常问候,实则是诗人对亲友赴宴情况的试探。以家常口语入诗,使诗句显得自然亲切。然而这场因罢相而设的宴席本就不同寻常,表面的庆贺理由不过是托辞,真实处境是朝中奸佞当道,人人自危。诗人平日“夜则宴赏”,宾客盈门,但今日“今朝几个来”却成了值得玩味的问题。受邀者多为知交故旧,他们心知肚明:出席宴会可能触怒权臣李林甫,招致祸端。因此,敢于赴宴者必是重情重义、不畏权势之人。对亲友而言,这是对情谊的考验;对诗人来说,是莫大的安慰;而对那些弄权之辈,这无异于一种无声的抗议,甚至暗含对最高权力的嘲讽。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歌语言简练而意蕴深远,情景交融,情感真挚动人。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开元末,宰相李适之疏直坦夷,时誉甚美。李林南恶之,排诬罢免。朝客来,虽知无罪,谒问甚稀。适之意愤,日饮醇酣,旦为诗……李林甫愈怒,终遂不免。

唐孟棨《本事诗》

# 敖子发曰:此诗良有风刺。蒋仲舒曰:雀罗之感,发得含蓄。

明凌宏宪《唐诗广选》

# 写得厚道,亦难为人,良有风。

明李攀龙、叶羲昂《唐诗直解》

# 李适之《罢相作》,敖子发以为不如钱起《暮春归故山草堂》,不知李诗朴直,钱诗便巧,李出钱上自远,子发未审格耳。

明末清初毛先舒《诗辩坻》

# 写世态炎凉,意致深婉。

清黄叔灿《唐诗笺注》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胡皓《大漠行》

下一篇:唐·何扶《寄旧同年》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