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jǐn
chéng
xiě
wàng

朝代:唐作者:高骈浏览量:2
shǔ
jiāng
yǐng
yōu
yōu
wàng
yān
huā
jùn
lóu
huì
rén
jiā
duō
shǎo
jǐn
chūn
lái
jìn
guà
shù
shāo
tóu

译文

濯锦江碧绿的水波缓缓南流,在城楼上举目眺望,烟雾中花树环绕在四周。不知道织锦人家有多少锦缎,在这春天里漂洗后全晾在树梢上头。

逐句剖析

"蜀江波影碧悠悠":濯锦江碧绿的水波缓缓南流,

# 蜀江:指锦江。为岷江支流流江(外江)流经成都城南一段。

"四望烟花匝郡楼":在城楼上举目眺望,烟雾中花树环绕在四周。

# 郡楼:指成都城楼。,匝:围绕。,烟花:泛指绮丽的春景。

"不会人家多少锦":不知道织锦人家有多少锦缎,

# 不会:不知道。

"春来尽挂树梢头":在这春天里漂洗后全晾在树梢上头。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锦城写望》是唐代高骈所作的七言绝句。此诗创作于高骈任剑南节度使期间,描绘了成都春天的艳丽景致。首句以简洁之笔勾勒出蜀江碧波荡漾、悠长舒缓之态,“四望烟花匝郡楼”,则展现出春天艳丽的景物环绕的画面,生动呈现出锦城春日的繁华。后两句诗人以新奇的比喻,将春天树梢上的繁花比作人们所织的锦绣,巧妙地赞美了锦城春天的绚丽多姿。这首诗不仅展现了高骈的观察力与表现力,更体现了诗人对锦城春天美景的由衷赞美。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末大将军、诗人

高骈(821?~887),唐末大将军、诗人。字千里,幽州(今北京西南)人。南平郡王高崇文之孙,出身禁军将领世家,一生仕宦显达,历任安南都护、剑南西川节度观察使、淮南节度使等职,曾镇压黄巢起义军,但后期拥兵自重,割据一方,后为部将毕师铎囚杀。高骈能诗善书。其诗多言志抒怀,有豪纵之气,无纤弱僻涩之习。《唐诗纪事》评为“雅有奇藻”。又善书法。《塞上曲二首·二年边戍绝》《风筝》《山亭夏日》等诗为传诵之作。著有《高骈诗》。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锦城写望》由唐代高骈创作。唐僖宗乾符元年(874年),高骈赴蜀任剑南西川节度观察使,兼成都尹。到任后,他积极兴修水利,掀起自李冰建堰以来都江堰水利建设的首个高潮。任职期间,他目睹成都春日盛景,有感而发,创作此诗,描绘出锦城春天的艳丽风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写景诗。诗描绘了唐代成都春天浓丽的景色。在高骈任剑南节度使驻成都期间所作,全诗生动展现出锦江碧波悠悠,郡楼四周繁花如烟的景象,将春日繁花比作锦缎挂于树梢,耐人寻味。

2. 分段赏析

“蜀江波影碧悠悠,四望烟花匝郡楼”:首句中,“蜀江波影”点明地点是蜀地的江流,“碧悠悠”生动地描绘出江水碧绿、水波悠悠流淌的样子,给人以舒缓、宁静之感,展现出蜀江的独特风貌。次句“四望”表明视角是从郡楼向四周眺望,“烟花”并非指如今的烟火,而是春天艳丽的景物,“匝郡楼”则表示这些美景环绕着郡楼。这两句从大处着笔,短短十四个字,就将锦江及其两岸春天的繁华景色概括呈现,视野开阔,给读者勾勒出一幅色彩明丽的春日锦城全景图。“不会人家多少锦,春来尽挂树梢头”:这两句是全诗的精妙之处。“不会”是不明白、不晓得的意思。诗人看到春天里树梢繁花似锦,突发奇想,觉得人们不知织了多少锦绣,都在春天里挂到了树梢上。这里诗人运用新颖奇特的比喻,将春天树梢上盛开的花朵比作人们织就的锦绣,既形象地描绘出春天繁花盛放的艳丽之态,又巧妙地赞美了锦城春天的绚丽多彩,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这美景的惊叹与喜爱之情,富有情趣,耐人寻味,使诗歌的意境得到进一步升华。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罗隐《感弄猴人赐朱绂》

下一篇:唐·岑参《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