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í
liú

朝代:唐作者:李商隐浏览量:2
liú
zhī
ē
nuó
liú
shí
fán
liú
qīng
míng
liú
xiān
xiàn
yáo
chí
táo
shù
táo
hóng
jiá
qiān
nián

译文

碧绿的石榴树婀娜迎风,鲜红的石榴像挂满灯笼,里面有一层透明的薄膜,白玉般的石榴子鲜美齐整。瑶池的碧桃树有什么值得羡慕,哪比得上石榴树扎根民众,碧桃虽美结果要经千年,石榴每年都能带来农家小院的笑声。

逐句剖析

"榴枝婀娜榴实繁":碧绿的石榴树婀娜迎风,鲜红的石榴像挂满灯笼,

"榴膜轻明榴子鲜":里面有一层透明的薄膜,白玉般的石榴子鲜美齐整。

# 榴膜轻明榴子鲜:石榴夏季开花,尊革质,宿存,后成果实的外皮。浆果近球形,秋季成熟内部由薄膜状心皮壁隔离为数室。外种皮肉质半透明,多汁故称“榴子鲜”。轻明:透明。鲜:鲜美。

"可羡瑶池碧桃树":瑶池的碧桃树有什么值得羡慕,

# 可羡瑶池碧桃树:《汉武内传》载:西王母命侍女索桃,须臾,以玉盘盛仙桃七颗,以五颗与武帝,帝辄收其核,欲种之。西王母曰:“此桃三干年一实,中夏地薄,种之不生。”瑶池碧桃指此。可羡:何羡,岂羡。碧桃:传说中长于仙山的异树。可羡:何羡,岂羡。 碧桃:传说中长于仙山的异树。

"碧桃红颊一千年":哪比得上石榴树扎根民众,碧桃虽美结果要经千年,石榴每年都能带来农家小院的笑声。

# 桃:一作眉。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石榴》是唐代诗人李商隐所作的七言绝句。诗中以石榴为核心意象,开篇两句精心描摹了姿态婀娜的榴枝、饱满的果实,还有那轻盈的榴膜与鲜美的榴子,借对石榴的刻画,含蓄地传达出爱慕之意。而后两句,诗人将石榴与传说中瑶池的碧桃相比较,在对比中流露出对美好易逝、红颜不再的深沉感慨。从艺术手法来看,此诗巧妙运用复词重言,使得诗歌节奏富有韵律感,回环往复,词意婉转曲折,既具备诗歌的美感,又蕴含深刻的情感与哲思。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晚唐杰出诗人

李商隐(811?~858?),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生于河南荥阳。开成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遭排挤而潦倒终身。李商隐擅长律、绝,富于文采,构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独特风格。然因用典太多,或致诗旨隐晦。其与杜牧并称“小李杜”,又与温庭筠并称“温李”。李商隐亦工四六文,所作以书启奏札为多,与温庭筠、段成式齐名,因三人皆排行十六,时称“三十六体”。代表作品有《贾生》《隋宫》《无题》《锦瑟》等。有《李义山诗集》,后人辑有《樊南文集》《樊南文集补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石榴》由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当时,在女皇武则天的喜爱推动下,石榴的栽培在唐朝进入繁荣期,长安曾出现“榴花遍近郊”的盛景,而杨贵妃于华清宫观赏石榴花美容,让“贵妃花石榴”声名远扬,石榴在唐代被视为美丽女子与纯洁爱情的象征。李商隐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借石榴为意象,创作此诗以抒发对爱情的情感,用石榴的美好姿态与特质来寄托内心的爱慕等情思。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诗,也是一首咏物抒怀诗。描绘了石榴枝的婀娜、果实的繁茂、果膜的轻薄透明与籽粒的鲜艳欲滴,以生动笔触展现石榴的形态之美。后两句通过与瑶池碧桃树对比,表达了对石榴生机鲜活的赞美,暗含对时光易逝与生命短暂的思考,借石榴的鲜活与碧桃千年不谢形成反差,营造出含蓄深邃的意境,抒发诗人对蓬勃生命力的向往与对平凡中美好事物的珍视。

2. 写作手法

托物言志:诗人借咏叹石榴,实则表达对美好爱情或事物的赞美与对其难以长久的怅惘之情,使情感表达含蓄而深沉。对比:诗中把石榴与瑶池碧桃进行对比。碧桃是传说中三千年一结果,“碧桃红颊一千年”,意味着其红颊能长久保持。而石榴虽然有着“榴枝婀娜榴实繁,榴膜轻明榴子鲜”的美丽姿态与外表,但相比之下,它没有碧桃那般长久的“红颊”,突出两者在存在时间上的差异。

3. 分段赏析

诗的前两句“榴枝婀娜榴实繁,榴膜轻明榴子鲜”对石榴进行了细致描绘,诗人盛赞婀娜的榴枝、繁富的榴实、轻盈的榴膜、鲜丽的榴子。通过这些描写,不仅展现出石榴的美好姿态与特质,更表现了诗人对其的爱慕之情,石榴作为美丽女子与纯洁爱情的象征,这爱慕背后也蕴含着对美好情感的向往。后两句“可羡瑶池碧桃树,碧桃红颊一千年”将石榴与碧桃进行对比,即便石榴比碧桃更加美丽娇艳,却依旧难以保持“一千年”的红颜。诗人借此深叹人间红颜易逝,点明此诗既是生命的挽歌,也是爱情的悼亡诗。同时,以“碧桃红颊一千年”强调唯有深藏心底的真诚与美好情感才是永恒,升华了诗歌主题。

4. 作品点评

《石榴》体现了李商隐诗歌构思精巧、情感细腻的特点。诗人以独特视角描绘石榴,运用复词重言和对比手法,使诗歌在形式上富有韵律美,在内容上意蕴深刻。表面写石榴,实则借物抒情,将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与惋惜融入其中,虽短短四句,却耐人寻味,展现出李商隐高超的诗歌艺术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前两句轻快活泼,字圆玉润,有回环往复之妙,后两句宕开一笔而风神摇曳,产生一种特殊的情韵,引起读者的赞叹。

现代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专家房日晰《论诗说稗》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张祜《题润州金山寺》

下一篇:唐·白居易《答劝酒》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