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òng
shì
ān
西

朝代:唐作者:高适浏览量:2
xíng
duì
fēi
péng
jīn
biān
zhǐ
tiě
cōng
gōng
míng
wàn
wài
xīn
shì
bēi
zhōng
zhàng
yàn
zhī
běi
qín
chéng
tài
bái
dōng
hún
chóu
chàng
kàn
bǎo
dāo
xióng

译文

作为行客面对着飞蓬,手持金鞭指挥着铁骢。功名在万里之外,心声在一杯之中。安西在燕支之北,长安在秦岭太白峰以东。离别时不要难过,就让宝刀来实现你的雄心壮志吧。

逐句剖析

"行子对飞蓬":作为行客面对着飞蓬,

# 飞蓬:被风吹荡的蓬草,古时常以此喻游子。

"金鞭指铁骢":手持金鞭指挥着铁骢。

# 骢:指黑色的骏马。

"功名万里外":功名在万里之外,

"心事一杯中":心声在一杯之中。

"虏障燕支北":安西在燕支之北,

# 燕支:山名,这里代指安西。,虏障:指防御工事。

"秦城太白东":长安在秦岭太白峰以东。

# 太白东:具体指秦岭太白峰以东的长安。

"离魂莫惆怅":离别时不要难过,

# 惆怅:失意、难过。,离魂:指离别时的心情。

"看取宝刀雄":就让宝刀来实现你的雄心壮志吧。

# 宝刀雄:指在边地作战建立军功的雄心壮志。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送李侍御赴安西》是唐代诗人高适创作的五言律诗。此诗主题为送别友人奔赴安西,饱含立功异域的激情与豪迈意绪。内容上,从友人跨马待发写起,历经饯行心事、途经之地,到尾联劝勉友人。写作手法上,巧用比喻,如以“飞蓬”喻“行子”;善用开合,颔联先推远再收回;还借景托情,尾联扩大境界。首联绘英武出征之姿,颔联抒深沉饯别之意,颈联点出远行与饯行之地,尾联壮别并激励友人。全诗格调高昂,句式雄壮,以豪迈笔触为友人壮行,尽显高适诗歌雄浑风格。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盛唐诗人,边塞诗人的杰出代表

高适(700?~765),唐代诗人。字达夫,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南)人。安史之乱起,奔赴行在,历任淮南、西川节度使,封渤海县侯,终散骑常侍。世称高常侍或高渤海。高适与岑参齐名,并称“高岑”,风格也大略相近。其诗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具有鲜明的现实关怀。高适尤其擅写边塞军旅生活,所作边塞诗,对边地形势和士兵疾苦均有反映,《燕歌行》为其代表作。代表作品有《燕歌行》《塞上》《塞下曲》等。著有《高常侍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此诗创作于天宝十一载(752年)的秋季,彼时高适身处长安。当时的高适,一心渴望投身军旅,施展自身才华以谋取功名。而就在此时,友人先行踏上了这条从军之路。面对友人的抉择,高适心中满是难以言表的羡慕。出于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以及对离别的不舍,高适挥笔写下了这首送别诗,借诗句抒发内心复杂的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送别诗。诗歌开篇描绘友人李侍御即将跨马远征的英武之姿,以“飞蓬”喻“行子”,以“金鞭”“铁骢”展现其意气昂扬。颔联写饯别之际,友人远征万里求功名,自己万千心事寄于一杯酒中,既有惜别深情,又有对其征途的担心和祝愿。颈联点明友人所赴之地及家乡所在,虽未明言心事,却情事俱含。尾联劝慰友人勿惆怅,以“看取宝刀雄”激励其立功异域,表达了立功塞外的战斗激情和乐观豪迈的意绪,抒发了对友人远行的不舍与鼓励。

2. 写作手法

比喻:在首联“行子对飞蓬,金鞭指铁骢”中,将“行子”比作“飞蓬”。“飞蓬”是一种随风飘转的植物,其特点是轻盈、漂泊不定。这里用“飞蓬”来比喻即将远行的友人,生动地描绘出友人身影的轻疾,如同飞蓬随风飘转一般,使友人的形象跃然纸上,可谓形神毕现。

3. 分段赏析

首联“行子对飞蓬,金鞭指铁骢”,精准切题,勾勒出李侍御即将跃马奔赴征程的画面。诗人巧用比喻,将“行子”比作“飞蓬”,刹那间,“行子”身姿轻盈、疾行如风的模样跃然纸上,形神皆备。“铁骢”,此乃青黑毛色相杂之骏马,天生矫健敏捷,此刻在主人挥舞的“金鞭”驱使下,更显风驰电掣之姿。“金”与“铁”二字,分别修饰“鞭”和“骢”,刚硬质感顿生,为诗句注入磅礴力量。诗章开篇,便以这般独特笔触,尽显顿挫之妙,一个意气风发、身姿矫健的出征者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眼前。颔联“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顺势承接上联送别意蕴。友人毅然奔赴万里之外,志在求取功名,这份壮志豪情理应得到鼓励,故而诗人无法挽留。在这临别时分,千头万绪、诸多心事,难以一一道明,统统汇聚于这“一杯”饯行之酒里。此联展现出非凡的纵横捭阖之术,先是将视野拓展至“万里外”的广阔天地,尽显李侍御豪迈奔放的激情与气冲云霄的飞动之势;紧接着笔锋陡然一转,思绪又拉回到眼前的饯别筵席。至于这“一杯”酒中究竟藏着哪些“心事”,诗人并未直白道出,却给读者留下无尽遐想空间。不难揣度,其中饱含着深深的惜别之情、对万里征途艰难险阻的担忧、对友人前程的美好祝愿,以及渴望其早日建功立业的殷切期盼,情感深沉且厚重,在大开大合间,彰显出强烈的抑扬顿挫之感。颈联“虏障燕支北,秦城太白东”,“虏障”即防御外敌的工事,“燕支”指代位于甘肃山丹县东南的燕支山,此处借指安西;“太白东”则指秦岭太白峰以东的长安。此联再度拓宽诗境,将安西与长安置于广袤天地间。二者相隔万里之遥,关山重重,归途渺渺。诗人以浓墨重彩之笔,勾勒出这一宏大画面,表面写景,实则借景抒情,深沉的离情别绪与对友人前路漫漫的关切,尽在其中。尾联“看取宝刀雄”,诗人以金戈铁马、挥刀奋战的豪迈军旅场景,激励友人抖擞精神、意气风发地踏上征程,一扫离别带来的愁云惨雾。从声调韵律来看,诗句第三字选用上声的“宝”字,清脆响亮、掷地有声,与后续同样刚劲有力、既写刀又写人的“雄”字紧密相连,让整句诗充满千钧之力,斩钉截铁般震撼人心。加之全诗通篇押“东”韵,此韵调爽朗明快,极宜抒发乐观昂扬的情绪,与前文关键音节相得益彰,使得整首诗灵动鲜活、音韵和谐,读来仿若长空之中战鼓轰鸣,气势恢宏。

4. 作品点评

这首五言律诗,专为送别友人奔赴塞外从军而创作。其在韵律、句式、情感表达等方面皆展现出非凡魅力。从声调与节奏来看,整首诗韵律铿锵,声调嘹亮,节奏强劲有力,仿若激昂的战鼓,声声催人奋进。每一字、每一句,皆满含对志士的鼓舞,为友人奔赴沙场增添无尽勇气。其句式大气磅礴,雄壮豪迈,毫无纤弱之态。在情感的抒发上,诗人将内心对立功塞外的热切渴望,以及乐观豪迈的高昂意绪,毫无保留地融入诗中,尽显盛唐时期人们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正因如此,此诗备受后人赞誉,被推崇为“盛唐五言律第一”,千百年来,始终激励着无数仁人志士,奔赴远方,追逐理想。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语语陡健,却又浅深,所以为盛唐。

明高棅《增定评注唐诗正声》

# 不事刻画,精悍奇特。

明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 周云:语语陡健,却又浅深,所以为盛唐。

明高棅《增订评注唐诗正声》

# 愚谓常侍诗如“归人望独树,匹马随秋蝉”、“大都秋雁少,只是夜猿多”、“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俱令人吟讽不厌。

清余成教《石园诗话》

# 五言律,高如“行子对飞蓬”、“逢君说行迈”、“绝域眇难跻”,岑如“闻说轮台路”、“西边虏方尽”、“野店临官路”等篇,皆一气浑成,既未可以句摘,亦未可以字求也。

明胡应麟《诗薮》

# 太白“人分千里外,兴在一杯中”,达夫“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似皆从庾抱之“悲生万里外,恨起一杯中”来。而达夫较厚,太白较逸,并未易轩轾。

明胡震亨《唐音癸签》

# 此以立功期侍御也。君既为行子矣,所对者飞蓬,所恃者鞍马。万里之志形于一杯,虏障秦城特咫尺耳,岂以离别为恨哉!请视宝刀以壮行色。

明唐汝询《唐诗解》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佚名《菩萨蛮·牡丹含露真珠颗》

下一篇:唐·杜甫《归雁》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