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hán
shí

朝代:唐作者:韦应物浏览量:2
qíng
míng
hán
shí
hǎo
chūn
yuán
bǎi
huì
kāi
cǎi
shéng
huā
qīng
qiú
lái
cháng
sòng
luò
huǎn
chuī
zhú
cán
bēi
fēi
guān
zhú
liáng
wéi
cuī

译文

寒食节这天天气晴好明朗,春天的园林中百花已经盛开。荡起秋千,拂落了娇艳的花朵,蹴鞠穿过楼阁而来。在放声歌唱时夕阳已西沉,在缓吹笛箫时,杯中酒已残。并非因为没有烛光停止游乐,只是因为思乡之情牵动了我的愁肠。

逐句剖析

"晴明寒食好":寒食节这天天气晴好明朗,

# 寒食:寒食节,清明节的前一天或两天。根据传统,寒食节须禁烟火,只可吃冷食。

"春园百卉开":春天的园林中百花已经盛开。

"彩绳拂花去":荡起秋千,拂落了娇艳的花朵,

# 彩绳:秋千。

"轻球度阁来":蹴鞠穿过楼阁而来。

# 轻球:蹴鞠。

"长歌送落日":在放声歌唱时夕阳已西沉,

# 长歌:放声高歌。

"缓吹逐残杯":在缓吹笛箫时,杯中酒已残。

# 缓吹:笛、萧等乐器的吹奏方式。

"非关无烛罢":并非因为没有烛光停止游乐,

"良为羁思催":只是因为思乡之情牵动了我的愁肠。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寒食》是唐代诗人韦应物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描绘了寒食节时,春光明媚,园中百花盛开的景象。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节日的欢乐与自身的羁旅之思。首联点明时间和环境,写寒食节的美好与春园繁花盛开的景象。颔联描写人们欢快的活动。颈联表现出诗人的行为,看似惬意却隐藏愁绪。尾联明主旨,不是因为没有蜡烛而停止活动,而是羁旅之思催促着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中唐时期山水田园派诗人

韦应物(735?~790?),唐代诗人。字义博,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韦氏世为三辅名族,天宝时,为玄宗侍卫。后为滁州、江州刺史及左司郎中,官至苏州刺史。世称韦江州、韦左司或韦苏州。韦应物诗中最为人称道的是山水田园诗,与陶渊明并称“陶韦”,与王维、孟浩然、柳宗元并称“王孟韦柳”。其各体皆擅长,但以五言古体成就最高。风格恬淡闲远,语言简洁朴素,白居易称其“高雅闲淡,自成一家之体”。代表作品有《采玉行》《夏冰歌》《滁州西涧》等。有《韦苏州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点明了时间和环境。“晴明”描绘出天气的晴朗,“寒食好”直接表明寒食节的美好氛围。“春园百卉开”则进一步描绘了春天的园子里百花盛开的景象,给人以生机勃勃之感,为全诗奠定了欢快的基调。颔联描写了人们的具体活动。“彩绳拂花去”中,“彩绳”和“花”构成了一幅色彩鲜艳的画面,“拂”字生动地表现了彩绳与花轻轻接触的动态感。“轻毬度阁来”里,“轻毬”给人一种轻盈的感觉,“度”字写出了毬穿过楼阁的动态过程,展现出节日的欢乐与活力。颈联继续描写诗人的行为。“长歌送落日”描绘出诗人在夕阳西下时放声高歌的场景,“长歌”体现出诗人情感的抒发。“缓吹逐残杯”中,“缓吹”表现出吹奏乐曲的悠然状态,“逐残杯”则将饮酒与音乐相结合,营造出一种闲适的氛围。然而,在这看似欢乐的场景背后,却隐藏着诗人的羁旅之愁。尾联点明了诗人内心的情感。“非关无烛罢”否定了因为没有蜡烛而停止活动的说法,“良为羁思催”则直接表明是因为羁旅的愁思催促着自己,揭示了全诗的主题,将前面的欢乐场景与此时的思乡之情形成鲜明对比,更突出了诗人内心的愁苦。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欲似晋人语而极难。兰亭诗自不佳。此结语有情,殆胜《选》体。

宋刘辰分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白居易《宿东林寺》

下一篇:唐·雍陶《山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