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人推转阿香车":仙人推动着阿香的神车,
"童子穿松拾翠华":童子穿过松林拾取翠绿的光华。
# 拾:一作入。
"天上赐衣沾雨露":在天上被赐予的衣服沾染了雨露的恩泽,
"山中诗锦织云霞":在山中所作的诗如织就的云霞般绮丽。
"瑶台紫气秋横剑":瑶台之上秋天的紫气横亘着宝剑,
# 台:一作坛。
"石室丹光夜走砂":石室之中夜晚丹光流动如砂。
# 室:一作屋。
"拟借茅君三白鹤":想要借茅君的三只白鹤,
"乘风骑到玉皇家":乘着风骑到天帝的宫廷。
元代文学家
萨都剌(1307?~1359?),元代文学家。字天锡,号直斋,回族人,一说西域答失蛮人。出生于雁门(今山西代县)。泰定进士,官至南台侍御史。萨都剌的诗词,以游山玩水、归隐赋闲、慕仙礼佛、酬酢应答之类为多,部分诗歌表达了为民请命、励精图治的政治思想。其山水诗颇见功力,不少作品富有生活实感,描写细腻,贴切入微。在诗歌技巧上,其作品截取平淡的生活片段;层层深入、凝练简洁;善于创造、形象生动;偶亦采用通感手法,将视觉、听觉、嗅觉等联通使用,互相比譬。主要作品有《雁门集》《萨天锡诗集》《天锡词》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游仙诗。通过对仙人形象和仙境的描绘,赞美了刘云江宗师的超凡脱俗和不凡才华,同时也表达了诗人求仙问道的美好期许。
2. 写作手法
用典:“羽人推转阿香车”,巧用雷神驾车的典故。“阿香车”原指神话中雷神所驾之车。作者在诗中以“羽人推转阿香车”开篇,借用这一典故营造出超凡脱俗的氛围,引出道教相关的修行场景。意象组合:“阿香车”“瑶台”“丹光”“三白鹤”等意象组合:这些都是道教相关的典型意象。“阿香车”关联雷神神话,“瑶台”“丹光”是道教中仙境与修炼的象征,“三白鹤”代表升仙。它们共同构建起一个丰富的道教意象群,营造出超凡脱俗的修道场景,凸显出刘尊师修行生活的神秘与高远。
3. 分段赏析
首联“羽人推转阿香车,童子穿松拾翠华”,开篇展现出奇幻的画面,羽人推动阿香车,营造出一种仙家出行的神秘氛围。童子在松林中穿梭拾取翠华,描绘出一幅清幽而超凡的场景,暗示刘尊师的生活充满仙家气息,为全诗定下浪漫奇幻的基调。颔联“天上赐衣沾雨露,山中诗锦织云霞”,从两个方面赞美刘尊师,一方面表明他受天子赐衣,象征着其地位与荣耀,蒙受皇恩;另一方面夸赞他的诗作如织就的云霞般绮丽,体现其文学才华,从不同角度展现刘尊师的不凡。颈联“瑶台紫气秋横剑,石室丹光夜走砂”,进一步渲染刘尊师的仙家气象,瑶台秋夜紫气环绕宝剑,给人一种神秘而威严的感觉;石室中丹光闪耀,砂粒似在夜间游走,描绘出炼丹时的奇幻景象,强化了刘尊师所处境界的超凡脱俗。尾联“拟借茅君三白鹤,乘风骑到玉皇家”,诗人运用茅君的典故,表达自己希望借助茅君的三只白鹤,乘风与刘尊师一同骑到仙境的愿望,将对刘尊师的敬仰与对仙家境界的向往推向高潮,使诗歌的主题得以升华。
上一篇:元·刘敏中《菩萨蛮·盆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