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mán
·
·
pén
méi

朝代:元作者:刘敏中浏览量:3
xiān
tiáo
jiàn
jiàn
lěi
gēn
xuán
tòu
wēn
wēn
shuǐ
dàn
zhī
chūn
shuí
xián
lǎo
pén
hán
chóu
fāng
lǎn
jìn
nán
chuāng
nuǎn
què
shèng
kāi
shí
xiāng
hún
lái
suǒ
shī

译文

梅枝渐渐长出稀稀疏疏的花蕾。梅树孤独的根须慢慢透过了温暖的水。只要能有一枝梅花带来春意。谁会嫌弃这老旧的瓦盆呢。寒冷让梅花的芳心似乎也变得慵懒。把它移近南窗让它感受温暖。却又担心它盛开的时候。那带着香气的花魂会来向我要诗。

逐句剖析

"纤条渐见稀稀蕾":梅枝渐渐长出稀稀疏疏的花蕾。

"孤根旋透温温水":梅树孤独的根须慢慢透过了温暖的水。

"但得一枝春":只要能有一枝梅花带来春意。

"谁嫌老瓦盆":谁会嫌弃这老旧的瓦盆呢。

"寒愁芳意懒":寒冷让梅花的芳心似乎也变得慵懒。

"移近南窗暖":把它移近南窗让它感受温暖。

"却怕盛开时":却又担心它盛开的时候。

"香魂来索诗":那带着香气的花魂会来向我要诗。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菩萨蛮·盆梅》是元代刘敏中创作的一首咏梅词。此词围绕盆中梅花展开,生动地展现了词人对梅花的关注与喜爱,同时也借梅花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心境。上阕细致描绘了盆梅生长的状态,展现出梅花在盆中生长的独特情境。下阕描绘了寒冷让梅花似乎也变得慵懒,于是词人将花盆移近南窗让它感受温暖,表现出词人对梅花的悉心照料,从侧面反映出词人对梅花的欣赏和对其盛开之美的期待,也流露出一种文人面对美好事物时的谦逊和敬畏。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据元代词坛记载,此作品创作于作者晚年退隐阶段。诗中运用“老瓦盆”这类生活化意象,生动展现了刘敏中“以俗入雅”的创作主张。这种将平凡俗物融入诗词创作的手法,让作品兼具生活气息与高雅韵味,在其《中庵集》里多有体现,凸显出他独特的艺术风格与创作追求。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咏物词。词以一盆花为描写对象,描绘了花枝上花蕾逐渐出现、花根在温暖水中生长的画面,营造出一种生机初现的氛围,既体现了词人对花的喜爱,又增添了一种幽默和闲适的情趣,反映出词人闲适的生活状态。

2. 写作手法

对比:“但得一枝春,谁嫌老瓦盆”运用了比喻的手法。“一枝春”代表着春天美好的生机与希望,象征着花朵所蕴含的蓬勃生命力。而“老瓦盆”则是陈旧、普通甚至有些简陋的容器,它没有精美的外观,与“一枝春”所代表的美好形成了鲜明的反差。通过这种对比,突出了词人豁达的心境和对花真正的喜爱。词人不看重花器是否精美华丽,只看重花所带来的那一份春天的气息和生机,强调了对花本身价值的珍视,体现出一种不以外在物质条件来评判美好事物的态度,深化了词人对花的欣赏纯粹性以及对生活中简单美好的追求。

3. 分段赏析

上阙“纤条渐见稀稀蕾,孤根旋透温温水。”描绘了盆梅生长的初始状态。“纤条”写出梅枝的纤细,“稀稀蕾”表明花蕾稀疏,展现出梅花刚刚开始生长的样子。“孤根”强调梅树根须的孤独,“旋透温温水”则描绘了根须慢慢透过的温暖的水,营造出一种细腻、生动的氛围,让读者感受到梅花在盆中缓慢而坚韧的生长过程,为后文对梅花的进一步描写和情感表达奠定了基础。“但得一枝春,谁嫌老瓦盆。”体现了词人的豁达心境和对梅花的珍视。“但得一枝春”突出了词人对梅花所带来的春意的渴望,只要能有一枝梅花带来春天的气息,就心满意足。“谁嫌老瓦盆”则表明词人不在意花盆的简陋,即使是老旧的瓦盆,只要能承载这带来春意的梅花,也无需嫌弃,进一步强调了词人对梅花所代表的美好事物的看重。下阕“寒愁芳意懒,移近南窗暖。”描绘了词人对梅花在寒冷中状态的关注。“寒愁芳意懒”形象地写出了寒冷让梅花的芳心似乎也变得慵懒,赋予梅花以人的情感。“移近南窗暖”则体现了词人对梅花的悉心照料,为了让梅花感受到温暖,将其花盆移近南窗,表现出词人对梅花的关怀之情,使梅花更具生命力。“却怕盛开时,香魂来索诗。”此句充满了趣味和诗意。“却怕盛开时”表达了词人对梅花盛开时刻的期待与担忧。“香魂来索诗”则运用了独特的想象,将梅花拟人化,想象盛开时梅花的花魂会带着香气来向自己索要诗作,从侧面反映出词人对梅花盛开之美的高度赞赏,以及作为文人面对美好事物时的一种谦逊和敬畏之情,深化了词人对梅花的喜爱和赞美。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元·王冕《湖上书所见》

下一篇:元·萨都剌《赠刘云江宗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