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hī

朝代:唐作者:元稹浏览量:2
zhī
tài
máng
cán
jīng
sān
xíng
lǎo
cán
shén
shèng
zǎo
chéng
jīn
nián
shuì
chōu
zhēng
zǎo
zǎo
zhēng
fēi
shì
guān
rén
è
suì
guān
jiā
shì
róng
suǒ
zhēng
rén
zhàn
shù
dāo
chuāng
zhǔ
jiàng
xūn
gāo
huàn
luó
sāo
zhī
yóu
biàn
liāo
nán
zhī
dōng
jiā
tóu
bái
shuāng
ér
wèi
jiě
tiāo
wén
jià
yán
qián
niǎo
niǎo
yóu
shàng
shàng
yǒu
zhī
zhū
qiǎo
lái
wǎng
xiàn
chóng
zhì
jiě
yuán
tiān
néng
xiàng
kōng
zhī
luó
wǎng

译文

织妇为什么忙呢,原来蚕种三卧之后就要老了。织妇们诚心祷告蚕神保佑蚕儿早点出丝,因为今年官家要提前抽征丝税。今年提前征税并不是因为官员横征暴敛,而是去年发动了战争。打仗艰苦,丝织品可供伤兵包扎伤口,也可制成丝罗帐幕赏给军功赫赫的将军。一般的缲丝织作本来已够费力的了,织有花纹的绫罗更是难上加难。东邻白发苍苍的两个女儿,为了解决挑纹赋税的难题至今嫁不出去。屋檐前袅袅飘动的游丝上,蜘蛛来回爬动。羡慕这小虫儿纯出天性,可以自由编制罗网啊。

逐句剖析

"织夫何太忙":织妇为什么忙呢,

# 夫:一作妇。

"蚕经三卧行欲老":原来蚕种三卧之后就要老了。

# 蚕经三卧行欲老:蚕有眠性,文中的蚕种三卧之后进入四眠,四眠后即上簇结茧。古织妇往往亦为蚕妇,所以要提前做准备。即三眠。蚕自初生至成蛹蜕皮三次,蜕皮时不食不动,故称三眠。四眠后便上簇结茧。行:将。

"蚕神女圣早成丝":织妇们诚心祷告蚕神保佑蚕儿早点出丝,

# 蚕神女圣:古代传说黄帝妃嫘祖是第一个发明养蚕抽丝的人,民间奉之为蚕神,诗中称她为“蚕神女圣”。

"今年丝税抽征早":因为今年官家要提前抽征丝税。

# 抽征:提取征收。,丝税:唐代纺织业极为发达,荆、扬、宣、益等州均设置专门机构,监造织作,征收捐税。

"早征非是官人恶":今年提前征税并不是因为官员横征暴敛,

"去岁官家事戎索":而是去年发动了战争。

# 戎索:戎人之法。戎,古代泛指我国西部的少数民族。索,法度。,事:从事。,官家:古代对皇帝的一种称呼。

"征人战苦束刀疮":打仗艰苦,丝织品可供伤兵包扎伤口,

# 疮:一作枪。,束:捆扎包裹。,征人:出征的军士。

"主将勋高换罗幕":也可制成丝罗帐幕赏给军功赫赫的将军。

# 罗幕:丝织的帷幕。,勋:功劳。,主将:军队的统帅。

"缫丝织帛犹努力":一般的缲丝织作本来已够费力的了,

# 努力:费力。,犹:尚且。,帛:丝织物的总称。,缫丝:抽茧出丝。

"变缉撩机苦难织":织有花纹的绫罗更是难上加难。

# 苦:极,最。,撩机:拨动织机。,变缉:纺织时变动丝缕。缉,缝织,一作䌰。

"东家头白双女儿":东邻白发苍苍的两个女儿,

# 东家:东邻。

"为解挑纹嫁不得":为了解决挑纹赋税的难题至今嫁不出去。

# 挑纹:挑花,纺织的专门技术,在织花布或锦缎时,依据花样设计,在经线上用钩针挑成花纹。元稹自注:“余掾(yuàn)荆时,目击贡绫户有终老不嫁之女。”,为解:在织品上。解:能、会。

"檐前袅袅游丝上":屋檐前袅袅飘动的游丝上,

# 袅袅:摇曳的样子。游丝蜘蛛等所吐的丝,因其飘荡空中,故称游丝。

"上有蜘蛛巧来往":蜘蛛来回爬动。

"羡他虫豸解缘天":羡慕这小虫儿纯出天性,

# 虫豸:泛指禽兽以外的小动物。有脚叫做虫,无脚叫做豸。

"能向虚空织罗网":可以自由编制罗网啊。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织妇词》出自唐代诗人元稹之手,属于一首乐府佳作。诗中以荆州首府江陵作为特定背景,元稹以饱含同情的笔触,生动展现了纺织女工的悲惨生活境遇,深刻揭露了统治者对劳动人民进行残酷压榨与剥削的丑恶行径,淋漓尽致地彰显出其难能可贵的人道主义精神。 该诗主题极为鲜明,所塑造的织妇形象跃然纸上,且语言质朴自然,读来流畅顺口。特别是结尾的四句,诗人巧妙地即景抒情,精心设置比喻,借织妇对蜘蛛于半空轻松结网的羡慕之情,以人竟不如小虫的强烈反差,细腻且深刻地描绘出织妇内心深处的哀怨与痛苦,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悲怆之意,极具打动人心的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中唐诗人,新乐府运动的主要作者

元稹(779~831),唐代诗人。字微之,河南洛阳人,北魏皇族后裔。曾任监察御史,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在诗歌领域,其与白居易同为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者,并称“元白”,所作乐府,对当时的社会矛盾有所暴露。在小说领域,《莺莺传》以优美的文笔和细腻的刻画,影响了后世的《西厢记》。在散文领域,元稹的制诰创作最值得关注。著作被整理为《元氏长庆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在唐朝,统治者极为看重织造品,为此在荆州、扬州、州、成都等多地专门设置官员。这些官员肆意搜刮织户的人力与物力,负责监督织作流程,同时还巧立名目征收繁重捐税。元稹创作的这首诗,以江陵地区为切入点,真实且深刻地反映出织户所遭受的种种苦难。该诗创作于元和十二年(817年),是元稹《乐府古题》十九首系列作品中的一篇。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织妇词》是一首乐府诗,也是一首反映社会现实的诗。通过描写织夫的劳作、丝税征收以及因赋税导致的社会现象,营造出一种对劳动人民悲惨境遇的同情氛围。表达了对劳动人民辛苦劳作却饱受压迫的同情,对战争带来的社会问题以及不合理赋税制度的批判。

2. 分段赏析

“织夫何太忙,蚕经三卧行欲老。蚕神女圣早成丝,今年丝税抽徵早”:开篇点明织夫的忙碌,以蚕经三次休眠就要老了,引出蚕神让蚕早早吐丝,进而导致丝税提前征收的情况。“何太忙”直接表达出织夫劳作的辛苦,“蚕神女圣”带有一种无奈的调侃,暗示官府不顾百姓死活,提前征收丝税,为下文织夫的艰难生活埋下伏笔。“早徵非是官人恶,去岁官家事戎索。征人战苦束刀疮,主将勋高换罗幕”:这两句解释了提前征收丝税的原因并非官吏凶狠,而是去年官家忙于军事事务。“征人战苦束刀疮”描绘了出征士兵的痛苦,“主将勋高换罗幕”则揭示了战争背后官员的奢华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批判和对百姓的同情。“缫丝织帛犹努力,变缉撩机苦难织。东家头白双女儿,为解挑纹嫁不得”:具体描写织夫缫丝织帛的艰难,“犹努力”“苦难织”强调了他们劳作的辛苦。“东家头白双女儿,为解挑纹嫁不得”通过一个具体的事例,展现了织夫家庭因擅长挑花织纹而面临的困境,连女儿都无法正常出嫁,突出了织夫生活的悲惨。“檐前袅袅游丝上,上有蜘蛛巧来往。羡他虫豸解缘天,能向虚空织罗网”:结尾诗人看到蜘蛛在檐前灵巧织网,发出羡慕之情。这种羡慕实则是对自身无力改变织夫悲惨命运的一种无奈感慨,同时也通过蜘蛛的灵巧与织夫的艰难形成对比,进一步强化了诗歌的悲剧色彩,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3. 作品点评

这首诗将荆州首府江陵作为背景,生动描绘了织妇遭受剥削与奴役的悲惨境遇。全诗篇幅短小,仅一百一十个字,然而其层次丰富,用词精当,语言极为凝练,蕴含着极为深厚的内涵,读来令人反复咂摸,韵味悠长。诗句以四句为一组进行换韵,诗意也随着韵脚的转换而层层推进,从整体来看,全诗的诗意可划分为四个层次。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今年丝税抽征早”,此作祝神之词。“变缉撩机苦难织”,花纹不用旧样,尤少解挑纹者。

清钱良择《唐音审体》卷三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韩偓《深院》

下一篇:唐·李贺《画角东城》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