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mǎn
tíng
fāng
·
·
huáng
xiàn
jīn
ān

朝代:元作者:马钰浏览量:3
dōng
西
chéng
nán
shān
běi
hǎi
xīn
zhōng
hǎo
jié
liáng
yīn
ān
míng
jīn
táng
jiàn
hào
quán
zhēn
láng
shè
qīng
fēng
míng
yuè
yuán
lòu
luò
chén
lún
mén
qīng
jìng
yún
péng
xiá
yǒu
yàn
chǔ
shēn
shēn
wéi
huán
xiǎo
sōng
shū
zhú
chū
zhòng
xīn
xīn
xiàng
bǎo
huā
tái
shàng
shì
jīng
rén
tiào
wàng
péng
lái
shān
dǎo
yòu
bié
cháng
chūn
kān
huà
zhī
chuān
jìng
lüè
chén

译文

东边有寺庙,西边有城郭,南边是山峦,北边是大海,心中易结下好因缘。这庵堂名叫金玉,堂号称全真。廊屋间有清风明月,圆满无缺,不会落入沉沦之中。门庭清净,有志同道合的道友,安闲相处,自在从容。在这简陋的屋舍里顺应自然,小小的松树、稀疏的竹子,都是刚种下的,透着生机。到那宝花台上,所见奇景令人惊叹。眺望远方仿佛看到蓬莱仙岛,又何必,再去别处寻找长生之地呢。值得入画,这芝川一带的景象,我马钰不过是简略描绘一番。

逐句剖析

"东寺西城":东边有寺庙,西边有城郭,

"南山北海":南边是山峦,北边是大海,

"心中好结良因":心中易结下好因缘。

"庵名金玉":这庵堂名叫金玉,

"堂建号全真":堂号称全真。

"廊舍清风明月":廊屋间有清风明月,

"圆无漏、":圆满无缺,

"不落沉沦":不会落入沉沦之中。

"门清净":门庭清净,

"云朋霞友":有志同道合的道友,

"燕处得申申":安闲相处,自在从容。

"无为环堵里":在这简陋的屋舍里顺应自然,

"小松疏竹":小小的松树、稀疏的竹子,

"初种新新":都是刚种下的,透着生机。

"向宝花台上":到那宝花台上,

"异事惊人":所见奇景令人惊叹。

"眺望蓬莱山岛":眺望远方仿佛看到蓬莱仙岛,

"又何必、":又何必,

"别觅长春":再去别处寻找长生之地呢。

"堪图画":值得入画,

"芝川一境":这芝川一带的景象,

"马钰略铺陈":我马钰不过是简略描绘一番。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满庭芳·黄县金玉庵》是金代全真教道士马钰创作的一首词,此词围绕黄县金玉庵展开,描绘了庵堂及周边的景物与环境。上阕写金玉庵的地理位置、庵名堂号及廊舍清风明月的清净之景。下阕则述庵中景致与所见所感,展现出对金玉庵的喜爱。词中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通过“清风明月”“小松疏竹”等景物描写,营造出清幽宁静的意境,表达了对金玉庵及周边景致的赞美之情。全词将景物与心境融合,语言质朴而意脉连贯。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道教全真道第二代掌教,“北七真”之一

马钰(1123~1183),道教全真道第二代掌教。原名从义,字宜甫,入道后更名为钰,字玄宝,号丹阳子,山东宁海(今山东烟台牟平区)人。出身地方大族,富甲州里,人称“马半州”。海陵王贞元间进士,家豪富,大定八年从王喆出家学道。在王重阳仙逝后执掌全真道门。蒙古至元六年,敕封“丹阳抱一无为真人”。元武宗加封其为“丹阳抱一无为普化真君”。马钰是全真道“北七真”之一,继承王重阳性命双修理论,以清静、无为而定全真修炼风貌,以心合性,以神气释性命而终以静净无为统道,被后人赞评为“启迪全真,发挥玄教者也”。主张“道以无心为体,忘言为用,柔弱为本,清净为基”。著作有《洞玄金玉集》《丹阳神光灿》《渐悟集》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依据词牌名及创作地点的标注,该作品当创作于马钰在山东黄县金玉庵修道期间。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上片起句“东寺西城,南山北海”,以开阔的空间视角勾勒金玉庵周边环境,“心中好结良因”点出在此修道的心意。“庵名金玉,堂建号全真”直接点出庵堂名号与全真教背景,简洁明了。“廊舍清风明月,圆无漏、不落沉沦”以“清风明月”描绘廊舍的清幽,“圆无漏”暗含全真教义,体现出远离世俗沉沦的境界。“门清净,云朋霞友,燕处得申申”写庵门清净,与同道友人安处,“申申”传递出安适之情,尽显修道生活的宁静。下片“无为环堵里,小松疏竹,初种新新”刻画庵中景象,“无为”呼应教义,“小松疏竹”的“新新”展现生机。“向宝花台上,异事惊人”笔锋一转,写宝花台的奇事,增添神秘感。“眺望蓬莱山岛,又何必、别觅长春”将眼前景致比作蓬莱,表达此地便是修行佳境,无需他求的满足。“堪图画,芝川一境,马钰略铺陈”以“堪图画”赞景色之美,点出自己只是略作铺陈,流露对金玉庵景致与修道生活的喜爱与满足。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元·边元鼎《新居》

下一篇:元·杨维桢《【双调】夜行船 吊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