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寺西城":东边有寺庙,西边有城郭,
"南山北海":南边是山峦,北边是大海,
"心中好结良因":心中易结下好因缘。
"庵名金玉":这庵堂名叫金玉,
"堂建号全真":堂号称全真。
"廊舍清风明月":廊屋间有清风明月,
"圆无漏、":圆满无缺,
"不落沉沦":不会落入沉沦之中。
"门清净":门庭清净,
"云朋霞友":有志同道合的道友,
"燕处得申申":安闲相处,自在从容。
"无为环堵里":在这简陋的屋舍里顺应自然,
"小松疏竹":小小的松树、稀疏的竹子,
"初种新新":都是刚种下的,透着生机。
"向宝花台上":到那宝花台上,
"异事惊人":所见奇景令人惊叹。
"眺望蓬莱山岛":眺望远方仿佛看到蓬莱仙岛,
"又何必、":又何必,
"别觅长春":再去别处寻找长生之地呢。
"堪图画":值得入画,
"芝川一境":这芝川一带的景象,
"马钰略铺陈":我马钰不过是简略描绘一番。
道教全真道第二代掌教,“北七真”之一
马钰(1123~1183),道教全真道第二代掌教。原名从义,字宜甫,入道后更名为钰,字玄宝,号丹阳子,山东宁海(今山东烟台牟平区)人。出身地方大族,富甲州里,人称“马半州”。海陵王贞元间进士,家豪富,大定八年从王喆出家学道。在王重阳仙逝后执掌全真道门。蒙古至元六年,敕封“丹阳抱一无为真人”。元武宗加封其为“丹阳抱一无为普化真君”。马钰是全真道“北七真”之一,继承王重阳性命双修理论,以清静、无为而定全真修炼风貌,以心合性,以神气释性命而终以静净无为统道,被后人赞评为“启迪全真,发挥玄教者也”。主张“道以无心为体,忘言为用,柔弱为本,清净为基”。著作有《洞玄金玉集》《丹阳神光灿》《渐悟集》等。
1. 分段赏析
上片起句“东寺西城,南山北海”,以开阔的空间视角勾勒金玉庵周边环境,“心中好结良因”点出在此修道的心意。“庵名金玉,堂建号全真”直接点出庵堂名号与全真教背景,简洁明了。“廊舍清风明月,圆无漏、不落沉沦”以“清风明月”描绘廊舍的清幽,“圆无漏”暗含全真教义,体现出远离世俗沉沦的境界。“门清净,云朋霞友,燕处得申申”写庵门清净,与同道友人安处,“申申”传递出安适之情,尽显修道生活的宁静。下片“无为环堵里,小松疏竹,初种新新”刻画庵中景象,“无为”呼应教义,“小松疏竹”的“新新”展现生机。“向宝花台上,异事惊人”笔锋一转,写宝花台的奇事,增添神秘感。“眺望蓬莱山岛,又何必、别觅长春”将眼前景致比作蓬莱,表达此地便是修行佳境,无需他求的满足。“堪图画,芝川一境,马钰略铺陈”以“堪图画”赞景色之美,点出自己只是略作铺陈,流露对金玉庵景致与修道生活的喜爱与满足。
上一篇:元·边元鼎《新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