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méi
huā

朝代:唐作者:罗隐浏览量:2
wáng
zuì
chù
shí
zhào
jīn
zhèng
fán
jīng
suí
shān
niǎo
sàn
fēng
gòng
rén
yán
chóu
lián
fěn
yàn
piāo
jìng
ài
hán
xiāng
jiǔ
zūn
suǒ
hǎo
xìn
wèi
rén
chóu
chàng
yòu
huáng
hūn

译文

吴王醉酒的地方十余里,野外照耀,拂过衣裳,梅花今天正茂盛。经历雨水,不随着山中的鸟儿飞散,倚在风中,仿佛与路人共同交谈。留恋梅花娇艳,飘落在歌席上,静静地爱着寒香,扑在酒樽上。想寄托心中的思念,却没有好的信笺,为了他人而苦恼,又是黄昏时分。

逐句剖析

"吴王醉处十馀里":吴王醉酒的地方十余里,

# 吴王:指春秋时之吴王夫差。

"照野拂衣今正繁":野外照耀,拂过衣裳,梅花今天正茂盛。

"经雨不随山鸟散":经历雨水,不随着山中的鸟儿飞散,

"倚风疑共路人言":倚在风中,仿佛与路人共同交谈。

# 路人:行路之人。,共:与。,倚:形容梅枝在风中摇曳之姿。

"愁怜粉艳飘歌席":留恋梅花娇艳,飘落在歌席上,

# 席:筵席。

"静爱寒香扑酒樽":静静地爱着寒香,扑在酒樽上。

"欲寄所思无好信":想寄托心中的思念,却没有好的信笺,

"为人惆怅又黄昏":为了他人而苦恼,又是黄昏时分。

# 为人:一作“为君”。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梅花》是唐代文学家罗隐的一首七言律诗。诗中展现出一幅梅花盛景,在那吴王曾醉酒的地方,绵延十余里尽是明艳照人的梅花,它们娇美动人,风姿绰约。即便雨水骤至,梅花依然傲立山中,并未像鸟儿那般因风雨而离散,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位置。黄昏时分,诗人迎风伫立,恍惚间觉得梅花似在与路人轻声交谈,这般景象不仅未让他心情愉悦,反而徒增愁绪。他满心思念,欲提笔倾诉,却苦无合适信笺,惆怅之感愈发浓烈。此诗围绕梅花展开,字里行间透露出诗人隐士般的心境,以及对世俗纷扰的思索。罗隐巧妙运用寓情于象之法,借梅花将内心深处复杂的情感与矛盾冲突展露无遗。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文学家

罗隐(833~909),唐代文学家。字昭谏,自号江东生,杭州新城(今浙江杭州市富阳区西南)人。本名横,以十举进士不第,乃改名。光启中,入镇海军节度使钱镠幕,后迁节度判官、给事中等职。罗隐与罗邺、罗虬合称“三罗”。其散文小品,笔锋犀利。诗风浅易流畅,亦颇有讽刺现实之作,长于提炼口头语,“今朝有酒今朝醉”(《自遣》)、“为谁辛苦为谁甜”(《蜂》)等诗句流传后世。著有诗集《甲乙集》和文集《谗书》《两同书》等。清人辑有《罗昭谏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怀古兼咏物诗。描绘了吴王醉处繁花遍野的景象,通过描写花在风雨中的姿态,营造出一种独特氛围。诗人既因花之飘落联想到歌席,生出愁绪,又喜爱花之寒香。最后表达因无法传递对某人或某事的思念而惆怅,体现了怀古伤今及个人内心的感怀。

2. 写作手法

用典:“吴王醉处”运用吴王相关典故,引发读者对历史兴亡的联想,增添诗歌的历史厚重感。拟人:“倚风疑共路人言”,将花拟人化,赋予花能与路人交谈的特性,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花在风中摇曳的姿态,仿佛有话要诉说,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借景抒情:“愁怜粉艳飘歌席,静爱寒香扑酒樽”,借花的飘落与散发的寒香,抒发自己的愁绪与喜爱之情,情景交融,使情感表达更委婉深沉。

3. 分段赏析

诗的开篇“吴王醉处十余里,照野拂衣今正繁”,诗人笔下这片绵延十余里的梅园,极有可能是杭州孤山的梅林。因吴王曾在姑苏台春宵宫彻夜畅饮,诗文中常以“吴王醉处”指代吴地,而杭、苏皆属吴地,孤山梅林在唐时便声名远扬。一个“醉”字,既点明梅林所在,又将诗人沉醉于梅海的主观感受融入其中,十里梅林映亮山野,香气浮动,姿态万千,令人沉醉。“经雨不随山鸟散,倚风疑共路人言”,此句精妙地刻画了梅花的品格。初春山间风雨料峭,山鸟因寒而散,梅花却傲然挺立,无惧风雨洗礼,“不随”二字尽显其坚毅。风过处,梅花沙沙作响,仿若与路人低语,拟人手法的运用,使梅花的姿态鲜活灵动,与庭院中梅花的疏影横枝相比,别有情韵。后四句“愁怜粉艳飘歌席,静爱寒香扑酒樽。寄欲所思无好信,为君惆怅又黄昏”,诗人将梅花与桃李对比,桃李虽艳,却取媚于歌舞席间,令诗人忧虑;而他钟情的是梅花的寒香与凝重节操。罗隐早年胸怀大志,却因恃才傲物遭公卿厌恶,屡试不第仍不随波逐流。梅花傲寒、不献媚的品格,正是诗人情感与品格的寄托,也是全诗主旨。诗人欲将所思告知他人,却苦无信使,在惆怅中又度过一个黄昏,这份惆怅,既饱含对世风的担忧,也彰显其品行的坚定。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许浑《莲塘》诗:“为忆莲塘秉烛游……”此为许《丁卯集》中第一诗,而选者不之取也。他如韦庄“昔年曾向五陵游”一首,罗隐《梅花》“吴王醉处十馀里”一首,李郢《上裴晋公》“四朝忧国鬓成丝”一首,诗晚唐之绝唱,可与盛唐峥嵘,惟具眼者知之。

明杨慎《升庵诗话》

# 分之,则“吴王醉处”句、“十馀里”句、“照夜”句、“拂衣”句、“今”句、“正繁”句;又分,则“吴王醉处十馀里照夜拂衣”十一字句、“今正繁”三字句。绝似感慨,绝无感慨,只如闲闲寓笔,而有无限感慨具在其中。此为唐人未经有之法。三四只写“正繁”,可知(首四句下)。粉艳飘席,不过只争瞬眼;故寒香朴樽,必须分外留意。此是说梅花,是不但说梅花。“欲寄所思”,虽用梅花故事,然实只寄此意,故以“又黄昏”三字结出眼泪也(末四句下)。

明末清初金圣叹《贯华堂选批唐才子诗》

# 敏曰:咏物诗太泛固不佳,太切亦不妙,所谓认桃辨杏,情致索然也。故不得物之精神,总不足取矣。谦曰:此句亦静中冷眼(“经雨不随”句下)。

清盛传敏《碛砂唐诗》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白居易《竹枝词四首》

下一篇:唐·韩偓《别绪》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