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怜佳月夜深坐":正怜爱这轮美好的月色,深夜独自静坐池边,
"池上暖回燕雁声":池面上暖意回升,传来燕雁的叫声。
"犹有渔舟系江岸":江岸边仍系着几叶渔舟,
"故人归尽独何情":可故人都已归去,独留我一人,心中是怎样的孤寂之情。
晚唐诗人
赵嘏(806?~852),唐代诗人。字承祐,楚州山阳(今江苏淮安)人。会昌进士,大中年间,任渭南尉,世称赵渭南。赵嘏颇有诗名,尤工七言律诗,清圆流畅,律切工稳,与杜牧、许浑的诗风相近。诗作中时有警句,所作“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二句,为杜牧激赏,称其“赵倚楼”。代表作品有《长安秋望》《寄归》。著有《渭南诗集》2卷。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赵嘏的《池上》是一首七言绝句。该诗以月夜池畔为背景,通过描绘“佳月”“燕雁声”“渔舟”等自然意象,营造出静谧清冷的意境。诗中“故人归尽独何情”等句,借景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离散的孤寂之感,以及对时光流逝、人生聚散无常的深沉喟叹,体现了作者在闲适表象下隐藏的怅惘与对友情的珍视。
2. 写作手法
白描:“正怜佳月夜深坐,池上暖回燕雁声”:直接描绘月夜池边的静谧景象,仅用“佳月”“燕雁声”等意象便勾勒出春夜的温暖与生机,语言平实却画面感极强。对比:“池上暖回燕雁声”“燕雁声”的生机与“故人归尽”的萧索形成鲜明对照,凸显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与时光流逝的无奈。双关:“池上暖回燕雁声”“燕雁声”表层指池上燕雁的鸣叫声,暗含春意渐浓;深层或隐喻诗人对故人消息的期待,却因“故人归尽”而落空。
3. 分段赏析
前两句“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先展示人物形象“小娃”,刻画一个孩童的形象;动作“撑小艇”和“偷采白莲”表现其调皮可爱和无拘无束的天性,景物“白莲”象征纯洁自然,语言质朴流畅,传达出一种轻松的生活气息。后两句“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中,“不解”凸显孩童的懵懂无知,表达技巧上使用转折手法,从行动转到结果;“浮萍一道开”通过景物细节,形成动态画面,留下的一道痕迹暗示天真的后果,艺术手法上借小事寓大意,主题鲜明,抒发了对童真童趣的赞美,思想感情轻松幽默,浅显中蕴含着对纯真本性的思考。整首诗以小见大,内容主题集中在日常生活场景中,语言精炼无冗余,体现白居易平易近人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