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bēi
·
·
diǎn
zhū
níng
lěng

朝代:唐作者:温庭筠浏览量:2
diǎn
zhū
níng
lěng
yǐng
mǎn
chí
táng
绿
jīng
hóng
yàn
liǎng
xiāng
luàn
cháng
duàn
shuǐ
fēng
liáng

译文

清冷的晨风凝聚着点点露珠,波光水影荡开淡淡的晓雾。看那满池塘里。绿叶红花乱舞,愁思断肠的少女啊,更难堪水冷风寒入骨。

逐句剖析

"一点露珠凝冷":清冷的晨风凝聚着点点露珠,

# 凝冷:凝聚着清冷。犹冷森森,含着凉气。

"波影":波光水影荡开淡淡的晓雾。

# 影:倒影。

"满池塘":看那满池塘里。

# 池:鄂本《花间集》作“地”。

"绿茎红艳两相乱":绿叶红花乱舞,

# 绿茎红艳两相乱:绿色的枝干,红色的花朵,杂在一处,月色下分辨不清。这里指荷池晓景。

"肠断":愁思断肠的少女啊,

# 肠断:这里是魂断之意,形容神情入迷。

"水风凉":更难堪水冷风寒入骨。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荷叶杯·一点露珠凝冷》是唐代文学家温庭筠的词作。此词通过送别一位少女驾舟归去的刹那场景,抒发了淡淡的哀愁之情。开篇两句点明人物身份、地点与环境特征,继而以"雨湿花红"的意象烘托朦胧氛围,随后描写小船缓缓驶入花丛的动态画面,最后以风起波涌、人影渐远的场景收束全篇。全词不着意铺陈景物,而将笔墨重点放在人物刻画上,景物仅作简略点染,情感表达含蓄隽永。篇幅虽短小精悍,却能以简练断续的线条勾勒,绘就一幅充满意趣的人物小品图卷。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晚唐诗人,花间词派鼻祖

温庭筠(801?~ 866?),唐代诗人、词人。原名岐,字飞卿,太原(今山西太原西南)人。唐初宰相温彦博后裔。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时号“温八叉”。仕途不得意,官至国子助教。温庭筠为晚唐词坛巨擘,为词史上大力写词的第一人,大都收入《花间集》。其词有“花间鼻祖之称”,与韦庄并称“温韦”。词的题材取向以男女情爱、相思恨别为主,注重表现女性的容貌情怀;语言追求秾艳华丽。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今存乐府诗、咏史诗、山水行旅诗等。又工骈文,与李商隐、段成式齐名,因三人皆排行十六,时称“三十六体”。代表作品有《菩萨蛮》《春愁曲》《商山早行》等。 后人辑有《温庭筠诗集》《金荃词》。另著有传奇小说集《乾𦠆子》。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荷叶杯·一点露珠凝冷》是晚唐著名词人温庭筠创作的一首词。丁寿田、丁亦飞《唐五代四大名家词》甲篇云:“此细雨中送别美人之词也。”从词的内容来看,温庭筠创作此词,很可能是因目睹楚女欲归南浦的送别场景而有感而发。然而,关于送别对象的具体身份以及创作时间,目前尚未有确凿的考证。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也是一首婉约词。作品以凝练的笔触勾勒出秋晨荷塘的清冷画卷:凝露成珠、波光潋滟的池塘里,绿茎红花交缠摇曳,通过视觉与触觉的叠加,构建出凄美意境。下阕以"肠断"直抒胸臆,将自然风物与孤寂心境交织,水风之凉既是生理感知,更是情思寒意的隐喻。全词以景起兴、情景交融,短短六句二十三字,既完成对易逝韶光的哀婉咏叹,在尺幅之间凝结着词人深婉幽微的怅惘情思。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借助“朝雨”“湿愁红”“波起”“西风”等景色,营造出朦胧、凄迷又萧瑟的氛围,把送者与楚女的哀愁融入其中,委婉地传达出离别的伤感。拟人:“湿愁红”一句,将人的“愁”绪赋予花朵,本无情感的花朵在离人眼中好似因离别而哀愁,生动地烘托出离别的愁苦氛围。动静结合:“小船摇漾入花里”是动态描写,展现小船在花丛中轻悠荡漾前行;周围的花、雨等构成静态背景,动静相互映衬,让画面更具生机与美感,也暗示了离人内心的起伏。虚实结合:“楚女欲归南浦”词中描写楚女驾舟归去的实景,暗示了送别者的哀愁。送者虽未直接出场,但通过“隔西风”等描写,将送别者的内心情感融入景中,以实写虚,使离愁表达得更为含蓄。

3. 分段赏析

首句“一点露珠凝冷”词的开篇描绘出清晨荷叶上凝结着清亮露珠的画面,“凝冷”一词不仅是写景,更融入了人物的情感色彩。从这带有感情色彩的描写中,我们能推测出船上两人相对时的心境。这种心境暗示着他们或许正处于一种不幸福的状态,没有温暖的陪伴与甜蜜的互动。同时,这也体现出人物在这种心境下可能产生的行动倾向,既然感受不到温暖,或许就缺乏追求幸福的动力,暗示着他们即将面临的离别。“波影,满池塘。”呈现了一个特定的视线角度。从这个角度,我们仿佛能看到人物呆呆地望着水面的神情。这一视线角度证实了“凝冷”正是人物内心心境的真实写照。他本就因内心的痛苦而不忍与对方相对,于是将目光移向水面。然而,在水波的倒影中,他看到的是“满池塘”的“绿茎红艳两相乱”。一个“满”字极为传神且富有气魄,宛如一幅宏大的画卷在眼前展开。画面中,碧绿的荷叶与鲜艳的红莲不仅亭亭玉立于水面,还在水中形成了倒影,二者相互交织,构成了一个巨大的夹角。在这巨大的画面中,小小的他和低泣的她显得格外渺小与孤独。那凝结在荷叶上的清冷露珠,仿佛也成了她伤心的泪水。这种孤独之感如同一座无形的大山,压迫着他们。似乎周围这幸福相依的花叶,将他们无情地挤了出来,又或是紧紧地束缚住他们,而这正是他们此刻内心孤独、痛苦心境的生动写照。“绿茎红艳两相乱”中的“乱”字用得极为精妙且艳丽。“乱”描绘出花叶相互交织、迷离的状态。这个“乱”字承接上文的“满”字,让人感觉整个世界都充满了亲昵相偎的美丽情侣。然而,只有他们两人却要面临分离。想到即将到来的离别,“肠断”这一感受便涌上心头。这是一种极度痛苦的心境,虽然花叶的相乱本是无情之物的一种自然形态,但“境由心生”,人的心境会影响对客观事物的看法。正如杜甫因感时伤世而觉得“花溅泪,鸟惊心”一样,此时他们眼中满世界都是相依相偎的美好,更凸显出自己处境的不幸,从而产生巨大的悲哀。在这里,人物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外界的景物之中,如同柳宗元在永州八记里把自己的心境完全融合到客观世界里一样,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肠断,水风凉。”既是实际的感受,也是人物心境的一种体现。那满池的绿意给人以逼迫之感,水风的寒冷更是沁入骨髓。这种寒冷,既是爱情遭受折磨的外在表现,也暗示着社会对他们的逼迫。正是因为社会的种种压力,才使得他们这对恋人不得不分离。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爱情的不幸与社会环境的逼迫是紧密相连的。如果抛开爱情这一层面,只从社会逼迫的角度来看,“水风凉”也可以象征着社会对人的压迫。诗人巧妙地运用了这种明暗结合的手法,表面上写的是爱情的痛苦,实际上是在反映社会的残酷现实。

4. 作品点评

这首词篇幅不长,却能用简短的笔墨勾勒出一幅充满意趣的人物小景。“愁”与“隔”二字,将楚女的绵长离愁刻画得委婉含蓄。全词节奏紧凑,韵律变化频繁,与五、七言诗的形式截然不同,读来令人耳目一新。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全词实写处多,而以肠断二字融景入情,是以俱化空灵。

近代李冰若《花间集评注·栩庄漫记》

# 按此破晓时景也,故云“绿茎红艳相乱”。若于月下,则不应辨色矣。

近代华钟彦《花间集注》卷二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孙逖《淮阴夜宿二首》

下一篇:唐·李白《嘲鲁儒》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