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hèng
gōng
bái

朝代:元作者:关汉卿浏览量:3
niǎo
huā
yǐng
rén
fěn
qiáng
tóu
chūn
liǎng
qiān
qiū
shuǐ
shuāng
liū

译文

鸟儿在繁花影中鸣叫,情郎站在墙头观看。两人情意如丝线相牵,清澈的眼睛里秋波荡漾。

逐句剖析

"鸟啼花影里":鸟儿在繁花影中鸣叫,

"人立粉墙头":情郎站在墙头观看。

# 粉墙:涂刷成白色的墙。

"春意两丝牵":两人情意如丝线相牵,

# 春意:男女爱恋的情意。

"秋水双波溜":清澈的眼睛里秋波荡漾。

# 秋水:比喻明澈的眼波。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正宫】白鹤子》是元代戏曲大家关汉卿的散去。开篇以白描勾勒春日园林场景,鸟儿啼鸣,花影斑驳,少女倚墙而立,画面鲜活灵动,为爱情故事营造浪漫氛围。“春意两丝牵,秋水双波溜”,巧妙将情思比作“春意”,以“秋水”喻少女流转的眼眸,形象地刻画出二人眉目传情时的缱绻爱意,含蓄而又传神。前两句侧重于环境渲染,通过对自然景物与人物姿态的描写,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后两句聚焦人物情感,细腻描绘情感的传递与交融。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元代杂剧作家,“元曲四大家”之一

关汉卿(1230?~1300?),元代杂剧作家。号已斋叟,大都(今北京)人,又有祁州(今河北安国)人、解州(今山西运城市西南解州镇)人诸说。约生于金末,卒于元。关汉卿与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其戏曲作品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多方面地揭示了金元时代的社会现实,表现了古代人民特别是青年妇女的苦难遭遇和斗争精神,塑造了窦娥、赵盼儿、王瑞兰等多种典型的妇女形象。剧作大多结构完整,情节生动,曲词本色而精练。所作杂剧今知有六十余种,现存《窦娥冤》《救风尘》《拜月亭》等十多种,《哭香囊》《春衫记》《孟良盗骨》三种仅存残曲。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鸟啼花影里,人立粉墙头”两句勾勒出春日里的典型场景。“鸟啼”以声音营造出灵动氛围,赋予画面生机,鸟儿的欢鸣暗示着春意盎然;“花影”则从视觉角度,描绘出花朵在光影下摇曳的朦胧美感,为场景增添诗意。“人立粉墙头”,一个“立”字简洁有力,将少女倚墙而立的姿态清晰展现,少女的出现为这幅春日图景注入了人物元素,也为后续情感发展埋下伏笔,同时“粉墙”与“花影”相互映衬,色彩柔美,共同营造出浪漫温馨的氛围。“春意两丝牵,秋水双波溜”两句聚焦于情感与人物神态描写。“春意”既指当下春日的氛围,又暗喻情思,一个“牵”字,将无形的情感具象化,仿佛两人的情思如同丝线般相互缠绕,生动地表现出两人之间萌生的爱意与牵挂。“秋水双波溜”把少女的眼眸比作“秋水”,“溜”字传神地描绘出少女眼神流转的模样,既展现出少女的娇羞与灵动,又体现出她与对方眉目传情时的脉脉含情,使人物形象鲜活饱满,也将两人之间微妙的爱情表现得含蓄而富有韵味。整首散曲虽仅四句,却在关汉卿的妙笔下,通过简洁而精准的文字,融合自然意象与人物情感,生动地展现出春日里青年男女一见钟情的美好瞬间。从场景营造到情感刻画,都体现出关汉卿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和艺术表现力,以小见大,在有限的篇幅内创造出无限的诗意与美感,是元散曲中描写爱情的经典短章,为后世展现了元曲独特的艺术魅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元·丘处机《无梦令 诫奢》

下一篇:元·李真人《菩萨蛮·还丹父母将何作》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