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hán
shí

朝代:唐作者:卢纶浏览量:2
piāo
piāo
suì
zài
huá
kuàng
féng
hán
shí
bèi
jiā
yīng
yuǎn
shù
duō
cóng
liǔ
rén
huāng
fén
yǒu
huā
zhuó
shuǐ
qín
tōng
wèi
huáng
āi
jīng
luò
shàng
yuán
xié
chē
西
jìn
cháng
ān
hǎo
gōng
guān
cēn
bàn
yǐn
xiá

译文

孤独的游子四处漂泊,一年又一年时光流逝,更何况恰逢寒食节,更加思念家乡。远处别墅旁黄莺啼叫,周围大多依附着柳树,荒坟前有人哭泣,旁边也有花朵绽放。浑浊的秦渠之水通往渭水,水流湍急,京洛一带飞扬的黄尘,在倾斜的原野上弥漫。驱车向西靠近长安,景色美好,宫殿楼阁高低错落,一半隐藏在云霞之中。

逐句剖析

"孤客飘飘岁载华":孤独的游子四处漂泊,一年又一年时光流逝,

# 载华:再度开花,再度逢春。载:通“再”。

"况逢寒食倍思家":更何况恰逢寒食节,更加思念家乡。

"莺啼远墅多从柳":远处别墅旁黄莺啼叫,周围大多依附着柳树,

"人哭荒坟亦有花":荒坟前有人哭泣,旁边也有花朵绽放。

"浊水秦渠通渭急":浑浊的秦渠之水通往渭水,水流湍急,

# 渭:渭河,黄河支流,横贯陕西中部。,秦渠:指郑国渠。,浊水:古水名。源出华原(今陕西耀州区)西北,故道东南流至富平(今陕西富平县东北)南入石川河,注入渭水。

"黄埃京洛上原斜":京洛一带飞扬的黄尘,在倾斜的原野上弥漫。

# 原:宽广平坦之地。,京洛:长安与洛阳。

"驱车西近长安好":驱车向西靠近长安,景色美好,

"宫观参差半隐霞":宫殿楼阁高低错落,一半隐藏在云霞之中。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寒食》是唐代卢纶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描绘了寒食节时诗人漂泊在外的所见所感。首联点明诗人孤身漂泊,又逢寒食节,加倍思念家乡。颔联通过描写远处别墅旁黄莺啼柳、荒坟前有人哭且有花的景象,形成鲜明对比,增添了凄凉的氛围。颈联描绘了秦渠通渭水水流湍急以及京洛一带黄尘弥漫的原野之景,展现了旅途的所见。尾联写驱车靠近长安,看到宫殿楼阁在云霞中若隐若现的美好景色,但结合前文的情感基调,更衬托出诗人漂泊的孤寂和对家乡的思念。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中唐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

卢纶(742?~798?),唐代诗人。字允言,河中蒲(今山西永济西南)人。大历中由王缙荐为集贤学士、秘书省校书郎。卢纶为“大历十才子”之一,其诗以五、七言近体为主,多唱和、赠答、送别、思归之作,也有反映军士生活的作品,如《和张仆射塞下曲》较有名。其部分描写山林风景之作,也与盛唐诗人声气相接。代表作品有《腊月观咸宁王部曲擒虎歌》《无题》。著有《卢户部诗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孤客飘飘岁载华,况逢寒食倍思家”首联直抒胸臆,点明诗人的身份和情感状态。“孤客飘飘”生动地描绘出诗人孤独漂泊的形象,“岁载华”则强调了时光的流逝,暗示诗人长期在外漂泊,岁月匆匆。“况逢寒食倍思家”,“况”字进一步强调了寒食节这个特殊节日对诗人思乡之情的强化作用,使读者更能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莺啼远墅多从柳,人哭荒坟亦有花”颔联通过对比的手法,描绘了两幅不同的画面。“莺啼远墅多从柳”描绘了远处别墅旁黄莺在柳树间啼叫的生机勃勃的景象,给人以清新、愉悦之感;而“人哭荒坟亦有花”则描绘了荒坟前有人哭泣的场景,花朵的绽放与人的悲哭形成鲜明对比,更增添了一种凄凉和哀伤的氛围。这种对比不仅丰富了诗歌的意境,也进一步强化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和对人生的感慨。“浊水秦渠通渭急,黄埃京洛上原斜”颈联描写了旅途中的景象。“浊水秦渠通渭急”描绘了浑浊的秦渠之水奔腾向渭水的湍急水流,展现了大自然的磅礴气势;“黄埃京洛上原斜”则描绘了京洛一带飞扬的黄尘在倾斜的原野上弥漫的景象,暗示了旅途的奔波和环境的恶劣。这两句诗通过对自然环境和旅途景象的描写,进一步烘托出诗人漂泊的孤寂和艰辛。“驱车西近长安好,宫观参差半隐霞”尾联写诗人驱车靠近长安,看到宫殿楼阁在云霞中若隐若现的美好景色。“驱车西近长安好”点明了诗人的行踪和所见,“宫观参差半隐霞”则描绘了宫殿楼阁高低错落,在云霞中若隐若现的美丽景象。然而,结合前文的情感基调,这里的美好景色更衬托出诗人漂泊的孤寂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深化了全诗的主题。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宋之问《扈从登封途中作》

下一篇:唐·李煜《病中感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