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殿郁崔嵬":如宫殿般的帐幕聚集在高大的嵩山,
# 崔嵬:高峻的样子。,郁:积聚。,帐殿:皇帝出巡时休息的帐幕。
"仙游实壮哉":皇帝游山的场面实在壮观。
# 壮:气势场面威武雄壮。,仙游:神仙出游,这里指皇帝出游。
"晓云连幕卷":清晨云雾连同帐幕涌动卷起,
# 卷:漫卷,飘动。,幕:帷幕。,连:连同,一起。
"夜火杂星回":夜间灯火夹杂星光缭绕回旋。
# 杂:夹杂,混同,一起。,夜火:夜晚的灯火。
"谷暗千旗出":幽暗的山谷千旗出动,
# 千旗:指帝王车驾的旗帜众多。,谷暗:指山谷幽深。
"山鸣万乘来":天子车驾到来,山中响起高呼万岁的声音。
# 万乘:指天子。周制,天子有地方千里,兵车万辆。乘,古代计算兵车的单位,四马并驾一车,称为一乘。,山鸣:据《汉书·武帝纪》,汉武帝祭嵩山,随从者听见山神恭呼万岁。
"扈从良可赋":我随同出游确实值得写诗歌诵,
# 赋:作诗。,可:可以,应该,值得。,良:实在,的确。
"终乏掞天才":但终究还是缺乏光彩耀天的才华。
# 掞天:光芒照天。掞,照耀。,乏:缺少。
初唐诗人,近体律诗定型的代表诗人
宋之问(656?~712?),唐代诗人。字延清,一名少连,汾州西河(今山西汾阳)人,一说虢州弘农(今河南灵宝)人。上元二年进士,后因趋附谄事张易之兄弟受牵连被贬。宋之问是近体律诗定型的代表诗人,与沈佺期齐名,时称“沈宋”。其诗多应制唱和之作,格律严整,文辞华丽。早期作品词采音韵精切工整,晚期流放途中所作诗,写景抒情,内容充实,含蓄凝炼。代表作品有《题大庾岭北驿》《过蛮洞》《渡汉江》等。著有《宋之问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纪行诗。诗描绘了武则天出巡嵩山时帐殿巍峨、晓云夜火、千旗万乘的壮观宏大场面,表达了诗人对皇家出巡盛典的歌颂,以及因自身才学不足难以完美赋写此景的自谦之情。
2. 写作手法
烘托:在“帐殿郁崔嵬”中,诗人以“郁崔嵬”描绘山林的葱郁高峻,通过山林的雄伟环境,侧面烘托出“帐殿”的宏伟壮观,展现皇家建筑的不凡气势。直抒胸臆:“仙游实壮哉”一句,诗人毫不掩饰内心的赞叹,直接抒发对帝王此次出巡的赞美之情,将对皇家盛典的崇敬直白地表达出来。动静结合:“晓云连幕卷,夜火杂星回”,诗人将静态的彩云、星星与动态的“卷”“回”动作相融合。清晨,彩云仿佛与帐幕一同翻卷;夜晚,灯火与繁星交相闪烁、流转,让画面鲜活灵动,极具感染力。对比:“谷暗千旗出”中,“谷暗”的幽暗深邃与“千旗出”的鲜明夺目形成强烈对比,突出队伍突然出现时带来的强烈视觉冲击,增强诗歌的表现力。拟人:“山鸣万乘来”中,诗人赋予山以人的“鸣”这一行为,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扈从队伍人马喧闹,声音在山谷间回荡,仿佛山也在发出声响,以此烘托出天子出行的磅礴气势。借景抒情:在“云物幸今谐”中,诗人借天地间祥瑞和谐之景,委婉含蓄地抒发对帝王出巡顺应天命的歌颂之情,将对皇家的尊崇融入对自然景象的描述之中。比喻:颈联写出游气势之壮,运用比喻的手法来形容帐殿和燃烧的火把有如“晓云”、“杂星”,贴切而又自然。
3. 分段赏析
首联“帐殿郁崔嵬,仙游实壮哉”,开篇即展现雄浑气象。诗人以“帐殿”点明帝王出行的奢华营帐,“郁崔嵬”三字巧妙融合葱郁林木与巍峨高山,勾勒出帐殿依山而立、气势磅礴的画面。“仙游”一词将帝王出行比作仙人巡游,既暗喻武则天的神圣地位,又以“壮哉”二字直抒胸臆,奠定全诗对皇家盛典的赞颂基调,同时也自然点出送行主题,为后文展开宏大场景做铺垫。颔联:时空映衬,绘就奇幻盛景“晓云连幕卷,夜火杂星回”,此联以时空转换展现独特视角。清晨时分,彩云与帐幕仿佛融为一体,共同翻卷,赋予静态的帐幕以动态之感;夜幕降临时,灯火与繁星交相辉映,仿若群星在流转闪烁。诗人选取“晓云”“夜火”“幕”“星”等意象,通过“连”“卷”“杂”“回”等动词,将帐殿置于天地之间,以天地之景衬托帐殿地势之高、皇家威仪之盛,使读者如临其境,感受出巡场景的奇幻与壮美。颈联:山谷呼应,凸显皇家威严“谷暗千旗出,山鸣万乘来”,诗人聚焦天子车驾行进于山谷的瞬间。山谷幽暗深邃,突然千旗招展,打破沉寂;人马喧闹之声在山间回荡,预示着天子车马浩荡而来。“暗”与“出”形成鲜明对比,突出队伍出现时的震撼;“鸣”与“来”相互呼应,以山谷回响烘托出天子出行的磅礴气势。这两句从听觉与视觉双重角度,生动展现出皇家出巡的壮观场面与无上威严。尾联:自谦颂圣,深化诗歌主旨“羽仪臣昔忝,云物幸今谐。”面对眼前的壮丽景象,诗人以自谦之辞收束全诗。“羽仪臣昔忝”,坦言自己曾忝列仪仗之臣,难称其职;“云物幸今谐”,则盛赞当下天地祥瑞、诸事顺遂,暗指帝王出巡顺应天命。表面是谦逊之语,实则委婉地将对皇家盛典的歌颂推向高潮,既体现臣子对帝王的尊崇,又以含蓄方式点明诗歌颂圣的主旨,余韵悠长。
4. 作品点评
《扈从登封途中作》虽含颂圣之意,然其文字典雅华美,格律严整规范,意境雄浑开阔,笔力刚健遒劲,于初唐近体诗的演进历程中颇具推动作用。
# 沉雄之作,落句未免意尽。
清姚鼐《五七言今体诗钞》
# 阔大亦复温厚。“山鸣”暗用嵩呼语,妙。
元末明初郭云《增订评注唐诗正声》
# 壮丽之极,所谓即事即景。
明李攀龙《卶庵重订李于麟唐诗选》
# 气象冠冕。
明徐用吾《唐诗分类绳尺》
# 气格高华,抒写之外别有隐秀。
明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 形容千乘万骑之侈,晓出夜回之久,而无一毫及于民事,可作唐之变小雅。
不详《唐诗意》
# 起结平调,三四苍,五六亮,俱见老手。“暗”、“鸣”作假对,“暗”字生“出”字,“鸣”字生“来”字,一丝不苟。虞安世曰:三四云卷、火回,写晓景,看“连幕”“杂星”字,便乃增致。
清卢麰、王溥《闻鹤轩初盛唐近体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