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óng
dēng
fēng
zhōng
zuò

朝代:唐作者:宋之问浏览量:2
zhàng
diàn
殿
cuī
wéi
xiān
yóu
shí
zhuàng
zāi
xiǎo
yún
lián
juǎn
huǒ
xīng
huí
àn
qiān
chū
shān
míng
wàn
shèng
lái
cóng
liáng
zhōng
yàn
tiān
cái

译文

如宫殿般的帐幕聚集在高大的嵩山,皇帝游山的场面实在壮观。清晨云雾连同帐幕涌动卷起,夜间灯火夹杂星光缭绕回旋。幽暗的山谷千旗出动,天子车驾到来,山中响起高呼万岁的声音。我随同出游确实值得写诗歌诵,但终究还是缺乏光彩耀天的才华。

逐句剖析

"帐殿郁崔嵬":如宫殿般的帐幕聚集在高大的嵩山,

# 崔嵬:高峻的样子。,郁:积聚。,帐殿:皇帝出巡时休息的帐幕。

"仙游实壮哉":皇帝游山的场面实在壮观。

# 壮:气势场面威武雄壮。,仙游:神仙出游,这里指皇帝出游。

"晓云连幕卷":清晨云雾连同帐幕涌动卷起,

# 卷:漫卷,飘动。,幕:帷幕。,连:连同,一起。

"夜火杂星回":夜间灯火夹杂星光缭绕回旋。

# 杂:夹杂,混同,一起。,夜火:夜晚的灯火。

"谷暗千旗出":幽暗的山谷千旗出动,

# 千旗:指帝王车驾的旗帜众多。,谷暗:指山谷幽深。

"山鸣万乘来":天子车驾到来,山中响起高呼万岁的声音。

# 万乘:指天子。周制,天子有地方千里,兵车万辆。乘,古代计算兵车的单位,四马并驾一车,称为一乘。,山鸣:据《汉书·武帝纪》,汉武帝祭嵩山,随从者听见山神恭呼万岁。

"扈从良可赋":我随同出游确实值得写诗歌诵,

# 赋:作诗。,可:可以,应该,值得。,良:实在,的确。

"终乏掞天才":但终究还是缺乏光彩耀天的才华。

# 掞天:光芒照天。掞,照耀。,乏:缺少。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扈从登封途中作》由唐代诗人宋之问创作于天册万岁二年(696年),当时他伴随武则天前往嵩山举行祭天仪式。整首诗描绘了诗人随驾回登封路上的宏大场景。开篇便以奇幻笔触勾勒出皇帝帐殿的巍峨,恍若仙人出行的气派。颔联从数量上展现出游队伍的庞大,颈联则从气势上彰显出场面的壮阔。诗人巧妙运用比喻,将帐殿比作破晓的云霞,把燃烧的火把喻为璀璨繁星,生动形象又浑然天成。诗的结尾处,诗人以谦逊之语委婉表达对帝王的赞颂,既不显刻意奉承,又暗含尊崇之意。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初唐诗人,近体律诗定型的代表诗人

宋之问(656?~712?),唐代诗人。字延清,一名少连,汾州西河(今山西汾阳)人,一说虢州弘农(今河南灵宝)人。上元二年进士,后因趋附谄事张易之兄弟受牵连被贬。宋之问是近体律诗定型的代表诗人,与沈佺期齐名,时称“沈宋”。其诗多应制唱和之作,格律严整,文辞华丽。早期作品词采音韵精切工整,晚期流放途中所作诗,写景抒情,内容充实,含蓄凝炼。代表作品有《题大庾岭北驿》《过蛮洞》《渡汉江》等。著有《宋之问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万岁通天元年(696年)岁末,武则天亲赴嵩山举行祭天大典,宋之问奉命随驾前往。当庄严隆重的祭祀仪式落下帷幕,君臣踏上返程之路。为彰显此次盛典的非凡意义,宋之问有感而发,挥笔写下这首诗作,以表对这一宏大盛事的歌颂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纪行诗。诗描绘了武则天出巡嵩山时帐殿巍峨、晓云夜火、千旗万乘的壮观宏大场面,表达了诗人对皇家出巡盛典的歌颂,以及因自身才学不足难以完美赋写此景的自谦之情。

2. 写作手法

烘托:在“帐殿郁崔嵬”中,诗人以“郁崔嵬”描绘山林的葱郁高峻,通过山林的雄伟环境,侧面烘托出“帐殿”的宏伟壮观,展现皇家建筑的不凡气势。直抒胸臆:“仙游实壮哉”一句,诗人毫不掩饰内心的赞叹,直接抒发对帝王此次出巡的赞美之情,将对皇家盛典的崇敬直白地表达出来。​动静结合:“晓云连幕卷,夜火杂星回”,诗人将静态的彩云、星星与动态的“卷”“回”动作相融合。清晨,彩云仿佛与帐幕一同翻卷;夜晚,灯火与繁星交相闪烁、流转,让画面鲜活灵动,极具感染力。对比:“谷暗千旗出”中,“谷暗”的幽暗深邃与“千旗出”的鲜明夺目形成强烈对比,突出队伍突然出现时带来的强烈视觉冲击,增强诗歌的表现力。​拟人:“山鸣万乘来”中,诗人赋予山以人的“鸣”这一行为,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扈从队伍人马喧闹,声音在山谷间回荡,仿佛山也在发出声响,以此烘托出天子出行的磅礴气势。​借景抒情:在“云物幸今谐”中,诗人借天地间祥瑞和谐之景,委婉含蓄地抒发对帝王出巡顺应天命的歌颂之情,将对皇家的尊崇融入对自然景象的描述之中。​比喻:颈联写出游气势之壮,运用比喻的手法来形容帐殿和燃烧的火把有如“晓云”、“杂星”,贴切而又自然。

3. 分段赏析

首联“帐殿郁崔嵬,仙游实壮哉”,开篇即展现雄浑气象。诗人以“帐殿”点明帝王出行的奢华营帐,“郁崔嵬”三字巧妙融合葱郁林木与巍峨高山,勾勒出帐殿依山而立、气势磅礴的画面。“仙游”一词将帝王出行比作仙人巡游,既暗喻武则天的神圣地位,又以“壮哉”二字直抒胸臆,奠定全诗对皇家盛典的赞颂基调,同时也自然点出送行主题,为后文展开宏大场景做铺垫。​颔联:时空映衬,绘就奇幻盛景​“晓云连幕卷,夜火杂星回”,此联以时空转换展现独特视角。清晨时分,彩云与帐幕仿佛融为一体,共同翻卷,赋予静态的帐幕以动态之感;夜幕降临时,灯火与繁星交相辉映,仿若群星在流转闪烁。诗人选取“晓云”“夜火”“幕”“星”等意象,通过“连”“卷”“杂”“回”等动词,将帐殿置于天地之间,以天地之景衬托帐殿地势之高、皇家威仪之盛,使读者如临其境,感受出巡场景的奇幻与壮美。颈联:山谷呼应,凸显皇家威严​“谷暗千旗出,山鸣万乘来”,诗人聚焦天子车驾行进于山谷的瞬间。山谷幽暗深邃,突然千旗招展,打破沉寂;人马喧闹之声在山间回荡,预示着天子车马浩荡而来。“暗”与“出”形成鲜明对比,突出队伍出现时的震撼;“鸣”与“来”相互呼应,以山谷回响烘托出天子出行的磅礴气势。这两句从听觉与视觉双重角度,生动展现出皇家出巡的壮观场面与无上威严。尾联:自谦颂圣,深化诗歌主旨​“羽仪臣昔忝,云物幸今谐。”面对眼前的壮丽景象,诗人以自谦之辞收束全诗。“羽仪臣昔忝”,坦言自己曾忝列仪仗之臣,难称其职;“云物幸今谐”,则盛赞当下天地祥瑞、诸事顺遂,暗指帝王出巡顺应天命。表面是谦逊之语,实则委婉地将对皇家盛典的歌颂推向高潮,既体现臣子对帝王的尊崇,又以含蓄方式点明诗歌颂圣的主旨,余韵悠长。​

4. 作品点评

《扈从登封途中作》虽含颂圣之意,然其文字典雅华美,格律严整规范,意境雄浑开阔,笔力刚健遒劲,于初唐近体诗的演进历程中颇具推动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沉雄之作,落句未免意尽。

清姚鼐《五七言今体诗钞》

# 阔大亦复温厚。“山鸣”暗用嵩呼语,妙。

元末明初郭云《增订评注唐诗正声》

# 壮丽之极,所谓即事即景。

明李攀龙《卶庵重订李于麟唐诗选》

# 气象冠冕。

明徐用吾​​《唐诗分类绳尺》

# 气格高华,抒写之外别有隐秀。

明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 形容千乘万骑之侈,晓出夜回之久,而无一毫及于民事,可作唐之变小雅。

不详《唐诗意》

# 起结平调,三四苍,五六亮,俱见老手。“暗”、“鸣”作假对,“暗”字生“出”字,“鸣”字生“来”字,一丝不苟。虞安世曰:三四云卷、火回,写晓景,看“连幕”“杂星”字,便乃增致。

清卢麰、王溥《闻鹤轩初盛唐近体读本》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罗隐《雪霁》

下一篇:唐·卢纶《寒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