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雪乍晴":南山的雪刚刚放晴,
"寒气转峥嵘":寒气变得更加凛冽。
"锁却闲门出":我推开闲置的门走出去,
"随他骏马行":任由骏马随意行走。
"一竿如有计":如果能像渔翁一样持竿垂钓有所得,
"五鼎岂须烹":又何必追求富贵荣华呢。
"愁见天街草":忧愁地看着天街上生长的青草,
"青青又欲生":它们又将要茂盛起来。
唐代文学家
罗隐(833~909),唐代文学家。字昭谏,自号江东生,杭州新城(今浙江杭州市富阳区西南)人。本名横,以十举进士不第,乃改名。光启中,入镇海军节度使钱镠幕,后迁节度判官、给事中等职。罗隐与罗邺、罗虬合称“三罗”。其散文小品,笔锋犀利。诗风浅易流畅,亦颇有讽刺现实之作,长于提炼口头语,“今朝有酒今朝醉”(《自遣》)、“为谁辛苦为谁甜”(《蜂》)等诗句流传后世。著有诗集《甲乙集》和文集《谗书》《两同书》等。清人辑有《罗昭谏集》。
1. 分段赏析
首联“南山雪乍晴,寒气转峥嵘”,描绘了雪后初晴的景象,“寒气转峥嵘”不仅写出了天气的寒冷,更暗喻了时局的严峻,为全诗奠定了清冷的基调。颔联“销却闲门出,随他骏马行”,描写诗人的行动,“销却闲门”表现出诗人想要摆脱闲散状态的愿望,“随他骏马行”则透露出一种无奈和随遇而安的心态。颈联“一竿如有计,五鼎岂须烹”,这两句诗中“一竿”指渔翁垂钓,象征隐逸生活;“一竿”典故,出自古代隐士渔父的形象,以“一竿”代指垂钓的渔翁生活。这个典故源自《庄子·秋水》中“庄子钓于濮水”的故事,以及《楚辞·渔父》中渔父劝屈原“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的典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渔翁形象常被用来象征隐逸、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五鼎"指富贵荣华。诗人认为如果能像渔翁一样自得其乐,就不必追求功名利禄。“五鼎”是古代贵族祭祀或宴飨时使用的重要礼器,通常指“五鼎烹",即用五鼎烹煮食物。这个典故出自《史记·主父偃列传》中“丈夫生不五鼎食,死即五鼎烹耳"的说法,后来成为富贵荣华、高官厚禄的象征。诗人在此反用其意,表示不需要追求这种富贵生活。诗人运用这两个典故,表达了自己宁愿选择像渔翁一样简单自在的生活,也不愿追求世俗的富贵荣华。这反映了晚唐时期知识分子对现实政治的失望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尾联“愁见天街草,青青又欲生”,以景结情,“天街草”的茂盛暗喻时光流逝和世事变迁,表达了诗人对身世的感慨和对现实的忧愤。
上一篇:唐·李世民《帝京篇十首》
下一篇:唐·宋之问《扈从登封途中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