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héng
chuī
·
·
cháng
ān
dào

朝代:唐作者:孟郊浏览量:2
fēng
qín
shù
jiàn
fēng
zhōng
jiā
jiā
zhū
mén
kāi
jiàn
cháng
ān
shí
èr
tóu
shù
niǎo
gāo
rén
jiā
shēng
huáng
zhèng
xuān

译文

匈奴的风猛烈吹拂秦地的树木,卑微的游子在风中哭泣。家家户户朱红色的大门敞开,我只能看见富贵景象,却无法进入。长安城十二条纵横交错的街道,飞鸟仓促投向树枝。高耸的楼阁里住着哪户人家,笙和簧管奏出的乐声正喧闹刺耳。

逐句剖析

"胡风激秦树":匈奴的风猛烈吹拂秦地的树木,

# 秦树:秦朝之树。,激:冲激。激荡。,胡风:北风。匈奴之风。

"贱子风中泣":卑微的游子在风中哭泣。

# 贱子:卑贱的夫子,谦称自己。

"家家朱门开":家家户户朱红色的大门敞开,

"得见不可入":我只能看见富贵景象,却无法进入。

"长安十二衢":长安城十二条纵横交错的街道,

# 十二衢:本指古代长安城内通往十二门的十二条大道,后泛指城市中众多街道。

"投树鸟亦急":飞鸟仓促投向树枝。

"高阁何人家":高耸的楼阁里住着哪户人家,

# 高阁:高大的楼阁。

"笙簧正喧吸":笙和簧管奏出的乐声正喧闹刺耳。

# 喧吸:喧闹聚合。吸,通“翕”。聚合。,笙簧:喻礼乐也。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横吹曲辞·长安道》是唐代诗人孟郊创作的五言律诗。此诗以长安街景为背景,通过“胡风激秦树”“朱门不可入”等意象,刻画了边塞风霜与都城奢靡的强烈对比,揭露了社会阶层的固化与寒士的生存困境。诗中“贱子风中泣抒寒士飘零之悲,“笙簧正喧吸”则暗讽权贵醉生梦死的浮华,语言冷峻犀利,情感沉郁顿挫,体现了孟郊诗歌“苦涩奇崛”的风格,具有深刻的社会批判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中唐诗人,苦吟诗人代表

孟郊(751~814),唐代诗人。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早年隐居嵩山,近五十岁中进士,任溧阳县尉。元和间,任河南水陆转运从事。卒后友人私谥贞曜先生。孟郊与韩愈齐名,并称“韩孟”。又与贾岛齐名,有“郊寒岛瘦”之称。其现存诗500多首,以短篇五古最多。虽然题材内容不同,但都显示出思深意远、造语新奇、骨寒神清、峭崛瘦硬的总体风格,表现出强烈的主观意识和独特的审美特征。代表作品有《感怀》《伤春》《征妇怨》等。著有《孟东野诗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胡风激秦树”​​以“胡风”(边塞风)与“秦树”(中原树木)的意象组合,暗示长安作为胡汉交融的都城特质。“激”字赋予风以动态暴力感,既写自然气候的凛冽,又暗喻社会环境的动荡,为全诗奠定压抑基调。“贱子风中泣”​​“贱子”为诗人自指,直抒寒士飘零之悲。“风中泣”将自然风力与情感悲怆结合,形成物我交融的悲怆意境。一个“泣”字突破乐府诗的含蓄传统,凸显个体在都城生存的无力感。“家家朱门开,得见不可入”​​“朱门”象征权贵阶层的奢靡生活,“不可入”则揭示阶级壁垒的森严。通过“开”与“入”的矛盾动作,展现寒士面对富贵时的心理落差,批判社会资源分配的不公。“长安十二衢,投树鸟亦急”​​“十二衢”以具体数字强化都城街巷的纵横密集,“鸟急”以飞鸟仓皇投枝的细节,反衬人潮涌动中的生存焦虑意象与人类活动的并置,暗示繁华背后的生存危机。“高阁何人家,笙簧正喧吸”​​“高阁”与“笙簧”描绘权贵宴乐场景,“喧吸”二字以听觉冲击强化奢靡氛围。末句以乐景结情,与寒士的“泣”形成强烈对比,暗含对统治阶层醉生梦死的讽喻。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气促而词苦,亦可怜也。

宋范晞文《对床夜语》

# 钟云:悲在“开”字(“家家”句下)。二诗(此首与《长安羁旅行》)皆以极真,未免伤于露。

明钟惺、谭元春《唐诗归》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杜甫《晚晴》

下一篇:唐·司空图《独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