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琪树西风枕簟秋":琪树的柔条摇曳在西风中,深秋的凉意已经入了枕簟帘栊,
# 簟:指蕲竹所制竹席,凉席。,枕:一作华。,琪树:树名,垂条如弱柳,结子三年一成,成熟者变红色。指从三峡到洞庭一带,旧属楚地
"楚云湘水忆同游":鄂西的云山和湘北的水,曾经记下了我当年的游踪。
# 同游:旧时之游。,湘水:湖南湘江。水:一作月。
"高歌一曲掩明镜":我引吭高歌,掩着明镜不敢看自己的容颜,
"昨日少年今白头":昨天还是翩翩少年,今天已经成了白发满头的老翁。
晚唐诗人
许浑(788~852?),唐代诗人。字用晦,一作仲晦,润州丹阳(今属江苏)人。大和进士,历虞部员外郎,睦、郢二州刺史。许浑的诗长于律体,多登临怀古之作,抚今追昔,感慨兴亡。文辞工丽,属对精切,声律谐婉。送别唱酬之作亦堪讽咏。《咸阳城东楼》一诗中“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句,较有名。《金陵怀古》《凌歊台》等诗为其代表作。今有《丁卯集》行世。
1. 分段赏析
“琪树西风枕簟秋”开篇点题,描绘出一幅秋日的画面。“琪树”是一种美好的树木,在这里象征着美好的事物。“西风”带来了秋天的气息,“枕簟秋”则从触觉上让读者感受到秋天的凉意。诗人通过对周围环境的描写,营造出一种萧瑟、凄凉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基调。“楚云湘水忆同游”由眼前的秋日景象引发回忆。“楚云湘水”描绘出一种悠远、迷离的景象,让人联想到广阔的天地和无尽的时光。“忆同游”则点明了诗人的思绪已经飘向过去,回忆起与友人一同出游的美好时光。这两句诗通过今昔对比,突出了诗人内心的惆怅与无奈。“高歌一曲掩明镜”诗人的情绪在这里有了转折,从回忆转向现实。“高歌一曲”可能是诗人为了排解内心的忧愁,试图通过这种方式来释放自己的情感。“掩明镜”则表现出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逃避,他不敢面对镜中自己日益衰老的面容。这两句诗生动地刻画了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昨日少年今白头”直接抒发了时光飞逝、人生短暂的感慨。“昨日少年”与“今白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时光的无情。诗人通过对自身变化的描写,表达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惋惜之情。
# 许浑绝句亦佳,但句法与律诗相似,是其所短耳。……《缑山庙》云:“曲终飞去不知处,山下碧桃春自开。”《秋思》云:“高歌一曲掩明镜,昨日少年今白头。”皆无衰靡之气。
宋范晞文《对床夜语》
# 郭云:“昨日”语,千古至感。
明郭云鹏《增订评注唐诗正声》
# “掩”字有意,恐见发而惊感耳。落句忆少年如昨,而伤今之“白头”,与太白《将进酒》“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同意。
明唐汝询《唐诗直解》
# 周弼为实接体。何仲德为豪放体。末句从阮诗翻出,更简捷,妙于太白“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如雪”矣。
明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 晚唐“昨日少年今白头”亦自工。
清毛先舒《唐风定》
# 吴昌祺曰:“今白头”,谓不能追旧日之游也。句拗而愈有致。
清吴昌祺《删订唐诗解》
# 四句指光阴迅速,妙在硬说“昨日少年今白头”。诗人多以巫山云雨比男女之事,此以“楚云湘月”隐约言之,雅甚。
清黄生《唐诗摘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