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rén
chá

朝代:唐作者:李德裕浏览量:2
jiàn
wài
jiǔ
huá
yīng
jiān
xià
jīng
kāi
shí
wēi
yuè
shàng
niǎn
chù
luàn
quán
shēng
bàn
yāo
sēng
zhì
yín
duì
zhú
pēng
liú
xiá
jiǎo
suì
xiāng
fàn
huā
qīng
liù
shuì
shén
shù
zhāo
shī
qīng
gǎn
fèi
liú
bàn
shū
xíng

译文

这来自剑门关外的名茶“九华英”,是随着书信一起抵达玉京的。开启茶封时,微微的月亮正爬上天空,碾茶声听起来似乱泉在耳边跃动。夜半时分邀请僧友一起品赏,对着竹林独自吟诗,烹煮这香茗。煮出的茶汤碧绿,如云霞碎片般散落,香气四溢,茶沫轻盈地泛起。饮下这茶,仿佛六腑中的睡意都被驱散,接连数日,诗思都格外清晰。其余的茶叶我舍不得浪费,要留下来陪伴我读书的时光。

逐句剖析

"剑外九华英":这来自剑门关外的名茶“九华英”,

# 剑外:剑阁以南的蜀中地区。

"缄题下玉京":是随着书信一起抵达玉京的。

# 玉京:崔湜《襄阳即事(一作江楼有怀)》诗注。,缄题:这里指书信。

"开时微月上":开启茶封时,微微的月亮正爬上天空,

"碾处乱泉声":碾茶声听起来似乱泉在耳边跃动。

"半夜邀僧至":夜半时分邀请僧友一起品赏,

# 邀:一作招。

"孤吟对竹烹":对着竹林独自吟诗,烹煮这香茗。

# 竹:一作月。

"碧流霞脚碎":煮出的茶汤碧绿,如云霞碎片般散落,

# 流:一作沈。

"香泛乳花轻":香气四溢,茶沫轻盈地泛起。

# 乳花:即石花。明李时珍《本草纲目》九《金部殷孽附录》:“石花是钟乳滴于石上迸散,日久积成如花者。”又石花,烹茶所起的泡沫。

"六腑睡神去":饮下这茶,仿佛六腑中的睡意都被驱散,

"数朝诗思清":接连数日,诗思都格外清晰。

# 数朝:几天。

"其余不敢费":其余的茶叶我舍不得浪费,

# 余:剩下的。,其:一作月。

"留伴读书行":要留下来陪伴我读书的时光。

# 读:一作肘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故人寄茶》是唐代诗人李德裕创作的一首五言排律。一作曹邺诗。诗人收到友人从远方寄来的"九华英"茶,深知其珍贵难得,便特意邀请高僧共品新茶,月下联吟。全篇格调清远脱俗,诗中既有对故交情谊的珍重,也不乏与众人同乐的豁达胸襟,同时折射出大唐盛世独特的茶文化韵味。字里行间流露的不仅是文人雅士对茶事的讲究,更饱含对友人的感念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大臣

李德裕(787~850),唐代大臣。字文饶,初名缄,赵郡(今河北赵县)人。宰相李吉甫之子,早年以门荫入仕,主张大臣应用公卿子弟。历任中书舍人、御史中丞、兵部侍郎、兵部尚书、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加官至太尉,封卫国公。在牛李党争中,是李党的领袖。李德裕少好学,反对浮华风尚,不过分追求华丽的文风。他的作品不事雕琢藻饰,注重内容,真挚感人。著有《会昌一品集》《次柳氏旧闻》《文武两朝献替记》《会昌伐叛记》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咏茶诗。诗人描写了友人从远方寄来的九华山茶,从收到茶叶、开启茶封,到碾茶、煮茶、邀僧共品等一系列品茶过程,细致刻画了煮茶时茶汤色泽如碎霞、香气似乳花轻泛的美妙景象,以及品茶后通体舒畅、诗思清明的感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寄茶的感激之情,以及通过品茶获得身心的愉悦和精神的满足,同时体现出诗人以茶相伴、追求高雅精神生活的态度。

2. 分段赏析

诗的大意是说,老友从遥远的四川(诗中所说的“剑外”,就是剑门关之外的巴蜀之地)托人给他捎来上好的茶叶。“剑外”的茶抵达京城后,他便迫不及待在夜里拆封。先是把茶叶碾碎,再用火慢慢煎煮。煮好之后,他赶忙邀请僧人一同品茗。品茶过后,诗人只觉“六腑睡神去,数朝诗思清”,那种清新的感受妙不可言。剩下的茶叶,他丝毫不敢浪费,小心翼翼地保存起来,打算等读书的时候再品,足见他对这茶叶的珍视。“剑外九华英,缄题下玉京。”首先是这茶的产地——“剑外”,也就是巴蜀。巴蜀可是茶叶的发源地。这里地处内陆,气候温暖湿润,十分适宜茶树生长。早在秦代,巴蜀就有了制茶业。到了西汉,成都成了中国茶业最早的集散中心和消费中心,后来茶文化更是逐步向东南地区传播开来。到了唐代,巴蜀所产茶叶更是成为与周边少数民族地区进行贸易的重要商品。悠久的历史,精湛的制作工艺,让巴蜀茶叶的名声向来响亮。所以,李德裕这位朋友寄来的茶叶,定是难得的精品,诗人自然珍爱有加。其次是请僧人一同饮茶。请僧人喝茶,是当时文人的一种风尚。当时,禅宗在佛教中颇为盛行,其崭新的思想观念成了那个时代的一种意识形态。很多文人都热衷于和僧人谈禅,希望能接受禅宗文化的熏陶。而且,不少寺院自己就种植、生产茶叶。和尚们在种植茶树、采摘茶叶、煎水烹茶以及品评茶叶好坏等方面,都有着自己的一套学问。邀请僧人一起喝茶,既增添了喝茶的意趣,也增添了一份文化内涵,所以很快成为一种流行风潮。“开时微月上,碾处乱泉声。”,诗歌对环境和茶汤的描写,都特别注重一个“清”字。诗里的“微月”“泉声”,营造出夜间清幽的氛围;“半夜邀僧至,孤吟对竹烹。”“孤吟”的竹,流露着清幽的情怀;“碧流霞脚碎,香泛乳花轻。”还有那“碧流”般的茶汤,“乳花”似的茶沫,无不透着清新之感。“六腑睡神去,数朝诗思清。”诗人喝了茶之后,五脏六腑都爽朗起来,精神也为之一振,好几天里诗思都清晰畅达,这种美妙的感觉实在难以用言语形容。整首诗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细致入微地加以描写,将情景完美融合。诗人既表达得到故人所送好茶的喜悦,更传达出喝茶时的独特美感。诗人对这茶赞不绝口,以至于“其馀不敢费,留伴读书行”,字里行间都是对茶叶的珍视。这里,当然不仅仅是对茶的赞美,更饱含着对故人的深深谢意,以及对友情的无比珍重,充分展现了诗人对朋友的一片深情。不得不说,诗人如此巧妙的构思,真是别具匠心,一举多得。

3. 作品点评

这首诗不单单是对茶叶的赞美,从“其余不敢费,留伴读书行”这句能明显感受到诗人格外珍惜这茶叶的心情,这种情感流露得淋漓尽致。它还是诗人对故人深情谢意的表达,也体现出对故人情谊的珍视。诗人通过这简单的一句诗,把自己对朋友的一片深情展现得恰到好处。诗人在创作时,一举两得,既赞美了茶叶,又抒发了自己对友人的情谊。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白《送别得书字》

下一篇:唐·张翚《绝句》

猜你喜欢